“都是革命傳家寶”!鄞州航空老兵朋友圈開啟“網上博物館”曬藏品

“‘天下第一刀’是天安門廣場升國旗的唯一指揮刀,(我收藏的)這(把刀)是2019年2月5日(正月初一早上)升國旗時使用過的指揮刀,有緣得以收藏,非常榮幸!”7月10日,寧波航空老兵王勇在朋友圈發了一條訊息。配圖是一把指揮刀,還有使用收藏證書。

從6月15日開始,王勇在朋友圈開啟 “網上博物館”,定期在朋友圈曬藏品,分享背後的故事,引來一片點贊。他想用這樣的方式,讓這些藏品被更多人看見。

開啟“網上博物館”,天天曬藏品

王勇今年剛好60歲,是寧波最初的一批民航人,在寧波民航從業36年,去年12月退休,住在鄞州區東柳坊社群。

1977年,高中畢業的王勇在杭州餘杭當地的公社廣播站任專職通訊報道員。任職期間,他得知徵召特種政治文化兵的訊息,於是投筆從戎,成為一名新兵。

“在別人看來不起眼的東西,在我眼裡就是無價之寶。”王勇說,在部隊的日子,他喜歡上了收集這些老物件,在他看來,每一件藏品背後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它們背後都有一段活生生的歷史。”

家裡大大小小的藏品,算起來起碼有上千件。每次有客人來,王勇都會不厭其煩地向他們介紹這些寶貝。“這些寶貝藏在家裡可惜了,有機會要辦一個展覽,讓更多的人來學習參觀。”客人無意間的一句話點醒了他,他想讓這些充滿歷史感的物品被更多的人看見。

從6月15日,他開啟“網上博物館”模式,每天曬各種老物件,講述背後的故事。

“都是革命傳家寶”!鄞州航空老兵朋友圈開啟“網上博物館”曬藏品

王勇給每件藏品都拍了照

老物件背後都藏著一段歷史

現場,王勇帶來了很多照片,拍的都是他收藏的老物件,每件物品背後都有故事。

“你看看,這件大衣有什麼不一樣?”王勇指著一張老照片問大家。

從照片來看,這件厚實的羊皮軍大衣上有個特別的設計,腰間有兩個銅鉤子。

“這件羊皮大衣很厚實,足足有9斤重,冬天一套上,再冷的天都不怕了。”王勇說,這是上世紀70年代西北騎兵的裝備,腰間兩側的銅釦是專門用於固定衣服的兩個大衣角,方便騎兵上下馬。這件羊皮軍大衣是當年他向大西北部隊的軍官用普通棉質軍大衣換來的,一直用到結婚前。

“你們看,這個鋁製的盆,兩邊都有孔眼,其實這是一口行軍鍋。當年,行軍途中,兩邊一吊,支起來就能煮東西了。這就是我們艱苦歲月的最好見證。”說起這些藏品,王勇一下子就變得滔滔不絕起來。

“這是1978年3月,我領到的第一個軍用水壺!”王勇和大家聊起了往事。20多年前,他把這個軍用水壺拿給了老父親用。後來,他意識到這個軍用水壺很有紀念意義,又用一個保溫杯從老父親那裡換回來了。

當年部隊發的軍裝、手套、軍用水壺等,這些物品都被王勇悉數收藏了起來。“我不光收藏自己的物品,有些還是跟別人交換甚至花錢買來的。”從幾百件到上千件,王勇說,這些年他一直沒有停下來。

他想辦一場展覽,當義務講解員

一根舊皮帶,背面密密麻麻寫著很多字。

“都是革命傳家寶”!鄞州航空老兵朋友圈開啟“網上博物館”曬藏品

王勇用口琴吹奏《唱支山歌給黨聽》

皮帶上,記錄的是一名在寧波入伍的新兵從2002年參軍到2006年退伍期間的歷程:2002年12月15日入伍;2002年12月發裝備……2006年退伍。在部隊服役期間,他擔任了新兵營的副班長、班長等職,獲得了“訓練標兵”“優秀士兵”等榮譽稱號。

“這是當年在整理倉庫中無意間發現的,覺得很珍貴,一直收藏至今。”王勇說,雖然他不知道這根皮帶的主人是誰,但這份心境他完全感同身受。“他把自己在部隊裡的重要事情都記在了一根皮帶上,激勵自己不斷前行。”

“滿滿歷史感的寶物真不少!”“再儲存幾年,可以進軍事博物館了!”“這簡直是革命傳家寶!” 王勇的“網上博物館”收穫了身邊很多朋友的點贊。

“等有機會,我想辦一場展覽,把家裡的物品都拿出來,我給大家當義務講解員,給年輕一代好好說說老底子的事。”王勇一直有個心願,辦一場紅色展覽,把這些物件背後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

藍媒聯盟·鄞州區融媒體中心 寧波晚報 記者 薛曹盛 通訊員 劉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