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四水同治 讓昔日“臭水溝”蝶變“網紅打卡地”

大河網訊 12月22日,寒風凜冽,但在焦作的大沙河溼地公園,市民熱情不減健步行走在寬闊的步道上。在平靜的湖面上,一隻隻身形健美的白鷺優雅地站立著,如一位位舞蹈家展示著自己優美的舞姿。

誰能想到,這風景秀麗、鳥兒齊飛的大沙河溼地公園,當初卻是一條人人鄙夷的“臭水溝”?

焦作:四水同治 讓昔日“臭水溝”蝶變“網紅打卡地”

大沙河發源于山西省陵川縣,流經焦作市城區、修武、獲嘉、輝縣、經新鄉縣西永康北入共產主義渠,全長115。5公里,流域面積2688平方公里,其中焦作市城區段長35公里,是流經焦作城區最大的一條行洪河道。歷史上,大沙河曾是古運河主要組成部分。後來,由於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河道萎縮,汙水橫流,大沙河變成了群眾搖頭興嘆的“臭水溝”。

為了徹底“改造”大沙河,近年來,焦作市以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四水同治”為抓手,加快推進大沙河生態治理。

“在大沙河治理工作中,我市透過防洪治理、岸線整治、生態綠化、完善配套等措施,努力將大沙河建成城市轉型的新引擎、展示形象的會客廳,‘四水同治’的新樣板。”焦作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杜長勝告訴記者。

焦作:四水同治 讓昔日“臭水溝”蝶變“網紅打卡地”

據瞭解,大沙河生態治理規劃建設長度35公里,上游12公里規劃為郊野公園、城區核心段規劃為城市帶狀公園,下游規劃為溼地公園。目前已完成投資32億元,治理河道25公里。

在治理大沙河工作中,該市透過建設防洪工程,將大沙河防洪能力提升為50年一遇標準。在今年7月份的特大暴雨洪水中,大沙河有力地保障了城區兩岸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目前,大沙河城區段七星公園、人工沙灘、文體廣場、銀杏長廊、遊船碼頭、憲法廣場等21個節點公園已對外開放,全線建成體育場地152塊,節假日遊人如織,大沙河已經成了“精緻城市、品質焦作”的一張亮麗名片,昔日的“臭水溝”,蝶變成如今環境優美、水體優良、綠樹成蔭的熱門“打卡地”。

焦作:四水同治 讓昔日“臭水溝”蝶變“網紅打卡地”

隨著大沙河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水體質量由過去的劣五類轉變為現在的地表三類水。目前在大沙河活動的野生鳥類有二百餘種,有黑鸛、白鷺、赤麻鴨,紅嘴鷗、秋莎鴨等。今年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天鵝多次飛臨大沙河,最多的一批有200餘隻,繪就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畫卷。(翟惠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