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桃花源"

魏晉時期,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載文:“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後遂無問津者。”後人一直把“桃花源”說成是虛擬的“世外桃源”,但是卻又“鬼牽手”般地讓世人著迷。2017年,英國的一位年輕人也跑到中國來,尋覓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的影子。不過,不知這位英國年輕人的運氣如何,能否找到心中的“桃花源”?其實,在中國這塊文明大地上,“桃花源”不少, 丹寨縣鄉堡就算其中一個。

鄉堡曾有名杉木衝,也許此處過去杉木樹漫山漫嶺,故而得名。

12月22日,筆者到石橋紙街釆訪,幸得一友人告知說,“杉木衝很漂亮:不光是家家戶戶的房子漂亮,並且有山有樹,還有一個湖呢!”這可吊起了前往一遊的興致。

車在黝黑的柏油路上穿行,別緻的苗寨在路邊閃現,現在的農村也好了:有路有車又有別墅般的房屋,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了好社會帶來的紅利!在擺泥村,向路人打聽去杉木衝的途徑,路人遙指一片松木林方向:“一直向前,對路路地走就到了!”看來,沒有岔路,放心而行。沿著通村水泥路緩緩而行,前方一排迎客松直奔眼簾,不遠處的一平疇種滿了綠油油的綠化樹苗,讓人視野開闊起來,高山讓得老遠老遠的。貴州號稱“山國嶺都”,多少出現一點小平地就顯得十分珍貴。大約走了五六分鐘,幾棟嶄新的別墅掩映在樹林中,其中一棟還有彩旗飄飄,以為是某些大老闆開設的“農家樂”。停車瞧一瞧,靜悄悄的,只見遠山的藥材基地冒出一陣陣青煙,原來百姓都下地忙活去了!只留得靚麗的別墅亭亭玉立於山間,目送著家人荷鋤遠去,靜候著主人的披霞歸來。再往前行,一棟棟潔白牆壁、青灰色蓋、棕紅色穿衣戴帽的房屋如電視畫面徐徐出現。

再行幾步,景緻各異。在一處古樹林邊、一處涼亭之旁,停車於院落間,信步於小道上,鄉間風貌漸漸呈現。這裡,磚房伸簷飛角,陽臺高懸,步梯攀升;“五柱二瓜”的板栗色木屋青瓦蓋頂,房屋周圍混凝土鋪就,懸空的水泥地院壩花柱圍欄,屋後樹木垂蔭,一派祥和氣氛。好不容易碰見一位年輕人在打理院落,掛滿紅色柿果樹子裝點在院旁,忍不誘惑而前往拍攝,獵取了一張“柿子掛院落”的照片。主人說挺好吃的,讓我穿過小道去摘幾個柿子嚐嚐。起初有點動心,但還不知前方景色的“柳暗花明”,只好表示謝意:“謝謝了,我再去前面看一看風景!”“前面好看多,就是有塘的那邊!”年輕人介紹道。也許就是石橋友人所說的杉木衝湖吧!

來到湖畔,果然名不虛傳,頓時眼前一亮:一泓平湖嵌于山凹中央,湖畔點綴著幢幢磚房木屋,一看就知道經過一番梳妝打扮的。一些房屋掩於林中,一些房屋矗立於水旁,一條蜿蜒的環湖石徑憑欄賞湖:看別墅倒影、望麗朵湖中行。其中,還有亭榭走廊點浮、遊走湖面,通向彼岸農家。此時,幾頭灰色獅頭鵝高鳴湖面,起舞戲水于波間。湖水彼岸飄來放唱機播放的苗歌,真有點“湖光山色何處美,彼岸林間放歌聲”!好一處靜美動美的地方,好一方悠閒恬靜的“桃源”。這裡有五六十戶人家,除了有一胡姓漢族老住戶外,均是從各地遷居於此的苗家人,有近十來個姓氏。龍姓人家幾乎佔去“半壁江山”。這裡各漢苗民族和睦相處,其樂融融。聽說,春暖花開之時,湖畔百花綻放:紅白相間的桃花,潔白如雪的李花,簇擁如雲的櫻花……

筆者尋著歌聲飄來的方向,踏著清脆的木葉,沿著湖邊小徑而去。這是湖邊人家一老婆婆在一面做事一面聽歌,悠哉遊哉!見到我突然光臨,便放低歌聲,與之搭訕起來。原來,她原籍在凱里巖頭河,後隨緣嫁到舟溪曼洞,再後舉家遷至杉木衝定居:“做夢都想到國家幫我把家建得這麼好,太謝謝啦!”看來,她對杉木衝環境很滿意,從喜形於色便知曉,雖然見其約古稀之年,精神狀況有佳。她邀請進屋坐一坐,我說改天再來。正巧此時,一位文姓的苗家漢子騎著三輪車準備外出,遇見來客便笑臉相迎,隨之攀談起來:“感黨和政府幫杉木衝建設得這麼好!過年把,我也要把舊房子拆掉,重新立一棟漂亮點的,才趕得上伴,因為寨上的房子比我的好多了!”

在湖邊的青槓林中的小石徑上,一層層厚厚的葉子,踏起來“嘩啦嘩啦”地響,挺有意思的。透過樹木枝葉,視野前方是湖水房屋相伴,閒適靜謐悠然,氣候十分宜人。穿過湖邊長廊,一簇硬雜綠葉樹垂瀉湖面,幾套體育器件置於樹隙中。好傢伙,一處開闊地旁邊,綠色古樹如雲,一棟新別墅鑲嵌於林中,頗為氣派喲!一棟玻璃正門的磚房緊依坎子下方,雖然沒有人在屋,但客廳裡擺放的桌子椅子……一目瞭然!

筆者依依不捨地離開杉木衝,湖畔高樹上的鳥窩邊傳來鵲雀的陣陣高鳴,也許是挽留之意,也許是重複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話語‘不足為外人道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