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蒐集了一整年的資訊,寫出這篇10大泡茶誤區盤點,有圖有真相

我們蒐集了一整年的資訊,寫出這篇10大泡茶誤區盤點,有圖有真相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此前,有人投訴稱,今年的荒野銀針味道太淡。

請他拍來圖片一看,那位老茶客在喝茶多年後,居然拿了一個清宮劇裡常見的大蓋碗,約有180毫升那麼大,泡5克茶。

碩大的蓋碗,超多的水,少量的茶。

瞬間就將那幾根數量寥寥的芽頭,淹沒在沸水包圍的海洋裡。

想要泡出好茶味,門都沒有。

細說來,近些年,蓋碗泡茶的問題反覆被提及。

“為什麼我用了蓋碗泡茶,茶味還是不好喝?”

“怎麼蓋碗泡茶,茶味會越泡越濃?”

“我覺得蓋碗泡茶很燙手啊,用不來。”

我們蒐集了一整年的資訊,寫出這篇10大泡茶誤區盤點,有圖有真相

如此種種,不盡其數。

每每遇到這樣的泡茶提問,經過一番瞭解後,無一例外地發現,是用法不當。

這太令人痛心疾首了。

泡法不當,白白浪費好茶,豈不是太可惜?

為此,近期專門拍了一組圖片教程。

盤點那些,新手用蓋碗泡茶時的常見錯誤。

撥亂反正,及時糾偏,方能進入正軌。

多練幾次泡茶後,更得心應手地泡出香清甘活好茶湯!

我們蒐集了一整年的資訊,寫出這篇10大泡茶誤區盤點,有圖有真相

我們蒐集了一整年的資訊,寫出這篇10大泡茶誤區盤點,有圖有真相

《2》

錯誤一,隨手投茶。

拆開外包裝後,隨手抓一把茶,就急匆匆開始泡茶。

這是不少茶客在日常泡茶時的真實寫照。

但此舉不妥。

一方面,要提前洗淨雙手,擦乾殘留水珠後,才能伸手抓茶。

不然,這會顯得不衛生。

也不利於茶葉的後期儲存,容易串味。

另一方面,凡泡茶,都有最佳茶水比例的講究。

蓋碗泡茶時,110毫升蓋碗,投茶5克,剛好適宜。

為達到精準投茶,泡茶之前,用克秤進行稱重很有必要。

切記不要隨手一抓,就直接泡茶。

這樣的操作誤差性太大,根本喝不準茶味。

並且投茶過多時,不僅會將茶味泡濃不好喝,還會平白浪費好茶,實在太可惜!

我們蒐集了一整年的資訊,寫出這篇10大泡茶誤區盤點,有圖有真相

《3》

錯誤二,茶具擺放不對。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泡茶亦如此。

不少新手茶客由於沒有經驗,在泡茶之前沒有養成固定擺放茶具的習慣。

有時,蓋碗擺在茶盤上,而公道杯又另外放在遠遠一邊。

有時,公道杯和蓋碗擺放的位置,捱得太緊,不利泡茶動作施展。

有時,明明是右手拿蓋碗,準備倒出茶湯,這時,偏偏蓋碗和公道杯擺放在同一側,使用起來不順手,影響泡茶發揮。

所以,在開始泡茶前,要先將泡茶桌面收拾清爽。

確保一切與泡茶相關的物件,都能擺放在自己最趁手的位置,才不耽誤使用。

我們蒐集了一整年的資訊,寫出這篇10大泡茶誤區盤點,有圖有真相

我們蒐集了一整年的資訊,寫出這篇10大泡茶誤區盤點,有圖有真相

《4》

錯誤三,拿蓋碗手勢不當。

新手在嘗試用蓋碗泡茶時,經常會狀況百出。

其中,最常見的問題在於倆字,燙手!

事實上,為避免泡茶燙手,蓋碗使用是有技巧的。

推薦大家用三指握碗的方式。

伸開自己的慣用手,大拇指和中指輕輕握在兩側碗沿上,食指放在蓋子中間的凸起處。

注意了,不要像配圖所示那樣。

讓手指頭碰到碗壁,將食指的指腹直接扣進蓋鈕。

不然,當你在用沸水泡茶時,指腹會直接近距離與滾燙的碗壁接觸,瞬間就會燙紅手。

在異常燙手的狀態下,又怎能期待,接下來的泡茶動作可以自然施展,又好又快地倒出茶湯呢?

我們蒐集了一整年的資訊,寫出這篇10大泡茶誤區盤點,有圖有真相

我們蒐集了一整年的資訊,寫出這篇10大泡茶誤區盤點,有圖有真相

《5》

錯誤四,定點注水。

往蓋碗內注水泡茶時,正確做法是,用環壁注水。

具體操作是,快速均勻打圈注水,儘量讓每一片幹茶雨露均霑,快速澆透。

反之,則是定點注水。

將水柱從固定位置注入時,輕盈的幹茶會順勢浮起,導致前兩衝時,難以浸出完整茶味。

試想,連幹茶都沒浸透,又怎能泡出令人滿意的滋味?

我們蒐集了一整年的資訊,寫出這篇10大泡茶誤區盤點,有圖有真相

我們蒐集了一整年的資訊,寫出這篇10大泡茶誤區盤點,有圖有真相

《6》

錯誤五,高衝注水。

如圖,將燒水壺提得過高時,水柱急遽往下。

定點高叢往下注水,極易造成水花四濺。

將茶盤四周濺得到處都是水漬,很不美觀。

再加上,高衝注水,水流急,流速快。

稍不留神,就容易注水失控,注水過滿,過猶不及。

為此,還不如老實用環壁注水!

將燒水壺的壺嘴靠近蓋碗後,快速環繞幹茶打圈注水,才是最穩妥的做法。

我們蒐集了一整年的資訊,寫出這篇10大泡茶誤區盤點,有圖有真相

我們蒐集了一整年的資訊,寫出這篇10大泡茶誤區盤點,有圖有真相

《7》

錯誤六,注水過滿。

注水過滿,會帶來一系列的後續麻煩。

首先,整個蓋碗徹底水漫金山,連帶著茶盤上灑得都是水,需要趕緊用茶巾擦拭與收拾。

其次,注水過滿,注水過多,在投茶量不變的前提下,容易讓茶味被泡淡。

最後,注水過滿後,一合上蓋,水滿則溢,會增加茶湯倒出的困難度。

此時,不管再怎麼拿蓋碗,都是燙手的。

將手伸向蓋碗時,如同火中取栗。

為確保茶水及時分離,得撇去部分茶水,才能讓茶湯倒出。

我們蒐集了一整年的資訊,寫出這篇10大泡茶誤區盤點,有圖有真相

我們蒐集了一整年的資訊,寫出這篇10大泡茶誤區盤點,有圖有真相

《8》

錯誤七,注水過少。

蓋碗泡茶時,注水過多或者過少,都不是好事。

注水過滿,會出現上述種種狀況。

而注水過少,也不妥。

此前,身邊有位朋友表示,他用蓋碗時,每次只會往蓋碗內倒一半的水。

因為這樣更能避免燙手。

其實,在標準投茶量的前提下,注水少,投茶量不變,也會造成茶水比例失衡。

茶多,水少,茶味易濃。

為此,在用蓋碗泡茶時,注水要適中。

注水完畢後,注水線要接近碗沿,但又不至於合蓋後溢位。

在不多不少的狀態下,才能泡出濃淡適中的茶味。

我們蒐集了一整年的資訊,寫出這篇10大泡茶誤區盤點,有圖有真相

我們蒐集了一整年的資訊,寫出這篇10大泡茶誤區盤點,有圖有真相

《9》

錯誤八,開口過大。

蓋碗,是一個比較百搭的泡茶工具。

透過調整合蓋角度,可為不同茶葉量身定製合理的出水口。

條索粗長,體型蓬鬆,碎茶較少,葉片保留完整的茶葉,合蓋開口稍大一些,也無妨。

但沖泡條索纖細,芽頭為主,或是碎茶較多的茶葉時,出湯開口過大,不是好事。

當你在倒出茶湯時,茶葉容易隨著水流,大量掉落到公道杯內。

遇到這種情況,合蓋角度需要適時調整!

我們蒐集了一整年的資訊,寫出這篇10大泡茶誤區盤點,有圖有真相

我們蒐集了一整年的資訊,寫出這篇10大泡茶誤區盤點,有圖有真相

《10》

錯誤九,開口過窄。

蓋碗泡茶時,合蓋的開口大小,需要根據所沖泡的茶葉體積進行調整。

當然,即便幹茶略碎,也不能開口太窄。

因為這會影響茶湯倒出的流暢度。

一方面,不利於快出水,很難做到短短數秒內倒出大部分熱茶。

另一方面,會遇到類似茶壺倒餃子,有口倒不出的尷尬困境。

滾燙的熱茶難以透過窄口流出,反而會另尋他處。

順著兩側缺口,自然流下。

這就麻煩了。

因為此時,泡茶人持蓋碗的手,必然會燙手無比,分分鐘就想甩掉這個燙手山芋!

我們蒐集了一整年的資訊,寫出這篇10大泡茶誤區盤點,有圖有真相

《11》

錯誤十,蓋碗底部茶水未瀝乾。

最後,合蓋開口太窄,還會帶來泡茶隱患。

即,底部茶水難以瀝乾。

蓋碗泡茶時,將茶水瀝乾很重要。

如果底部茶水沒瀝乾,會帶來一連串的麻煩。

在泡過一衝後,底部的殘湯會被悶得極濃。

第二衝接著泡茶,這部分濃澀的苦湯會兌入其中,影響後續的茶湯滋味。

為此,在倒出大部分茶水後,需要再檢查一遍。

以確保,蓋碗內的茶水可以滴湯不剩!

我們蒐集了一整年的資訊,寫出這篇10大泡茶誤區盤點,有圖有真相

《12》

一千多年前,王獻之在《節過帖》裡,寫了自己的過節感想。

“節過歲終,眾感纏心。”

2021年即將成為歷史,往前跨一步,便是全新的一年。

辭舊迎新,新年新氣象。

元旦小長假期間,趁著天氣好的日子,坐在窗前,曬個太陽,喝個茶。

節過歲終,當時只道是尋常。

其實,用蓋碗泡杯茶,只是日常小事。

多練幾次,就能得心應手。

避開錯的,便能與對的相逢。

泡茶這件小事,真的沒有那麼難學!

更多關於泡茶的知識

同樣是泡茶,白茶的煮茶和蓋碗泡茶,滋味究竟有哪些不同?

沖泡白茶的3大誤區,茶具、泡茶水、泡茶方式,一次性說清楚

泡白茶3大坑,第一溫水泡茶,第二泡茶坐杯,第三坑你知道嗎?

十年老茶客總結的泡茶訣竅,蓋碗與茶壺,哪個更適合泡茶?

破鏡難圓,已經被泡壞的白茶,再用熱水沖泡也泡不出它的好味道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