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網紅地標的打卡人,到出不了大門的"拉麵哥",圍觀是動力還是阻力?要看動機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雯

網路時代,圍觀的陣勢更為盛大。

一方不及巴掌大小的手機螢幕,將所圍觀的人或物,跨越距離與時間,置於更大的人群。

而圍觀作為一種行為,已不僅僅是為了圖個熱鬧、刺激,抑或如魯迅先生曾憤怒抨擊過的冷漠觀看。

今天的圍觀,是一種動力,也是一種阻力——而這,取決於圍觀的動機。

天氣晴好的傍晚,杭州中山路兩側的小店,是成對成對的漂亮妹子,你拍我,我拍你,成為這座城市的一道風景。她們的圍觀,將杭州的氣韻透過網路傳遞給更多的人。只是,妹子們只拍不買,還堵在門口,讓本來打算一逛的客人,放棄這個念頭。

由網紅地標的打卡人,到出不了大門的"拉麵哥",圍觀是動力還是阻力?要看動機

因為打卡的人太多,杭州一家咖啡館設定了“拍照票”

同樣,那些在博物館、美術館裡拍照打卡的男男女女們,非常自覺地將某些展覽傳播成網紅。不得不承認,他們的圍觀,為文物和藝術品走進更廣闊的民間貢獻了力量。而就個體而言,即使僅僅是將展陳作為展示自我的背景,日子久了,對文化與傳統總能說個一二三,所謂耳濡目染,不過如此。只是,對於想安靜看展的人而言,這未必不是一種困擾。

由網紅地標的打卡人,到出不了大門的"拉麵哥",圍觀是動力還是阻力?要看動機

不管出於何種意願,網路時代的圍觀在客觀上造就了更為廣泛的傳播,讓某些事件引起廣泛關注,從而造就更近一步的契機;但圍觀過度,則把牢了他人的大門,封鎖了身處其中與真心想要進入的人。

要說“圍觀擋道”,不得不提最近很火的山東“拉麵哥”程運付。生於1982年的程運付,因為一則網路影片極為隨機的曝光,成了熱門網紅。

十幾年來,程運付在農村大集賣的拉麵始終是3元一碗,沒有漲價。他知道鄉親們勞作辛苦,賺錢不易,寧願自己辛苦一些,薄利多銷,讓鄉親們吃上一碗實惠面。

由網紅地標的打卡人,到出不了大門的"拉麵哥",圍觀是動力還是阻力?要看動機

“拉麵哥”程運付

本來,讓更多的人知道程運付的實在質樸是一件挺好的事,他那些真誠的願望是一種人間暖意;本來,成百上千的自媒體主播來到程運付所在的楊樹行村也是一件挺好的事,別的不說,起碼可以為村莊的發展帶來人氣與活力。

可是,主播們把程運付的家門堵上了。

由網紅地標的打卡人,到出不了大門的"拉麵哥",圍觀是動力還是阻力?要看動機

被圍觀的“拉麵哥”

當流量被流量裹挾,程運付出不了門,趕不了集,自然也做不了拉麵。而門外,不同的主播,粉墨登場,目的很簡單——蹭流量。

魯迅先生所痛恨的是看客的冷漠,而今天的圍觀者,熱情過頭,他們不遠千里萬里地趕到了程運付的家門口,希望如他一樣,收穫一個網路時代的奇蹟。

其實,這樣的機會,如同天上掉餡餅一樣,本就不可企及。而以“蹭流量”作為抵達某種生活的目標,本身就充滿了投機的意味。

流量為真誠和質樸而來,但流量帶來的善意又被肉搏的圍觀者消解。所以,等這場喧鬧過後,圍在程運付門口的絕大多數人必將是失望的,那些想靠流量一夜暴富的夢想,原本就非常可疑,遠不及程運付做拉麵賣拉麵來得更為真實可靠。只是,以流量獲益所帶來的煽動性,讓主播們停不下幻想的腳步。

當然,適度的圍觀,其實無妨,如果它僅僅是生活的調劑,可創造美好,鼓舞人生。

所以,仍然期待“拉麵哥”時常出現在我們的手機裡,他的拉麵可口,好賣,在鄉親們的眼裡“上檔次”。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