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農楊氏也是“四世三公”家族,為何沒能發展成袁紹那樣的諸侯?

說到東漢末年到三國時代的“四世三公”家族,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走出袁紹、袁術兩位大軍閥的汝南袁氏家族,因為在三國小說或者戲劇中,這倆兄弟常常以此來作為炫耀的資本,而且從實際情況看,這也的確是他們在亂世中崛起的根本所在。

事實上,在當時還有一個和汝南袁氏不相上下的“四世三公”家族存在,只不過他們沒有掀起什麼風浪,因此很少被世人熟知,他就是楊修所在的弘農楊氏家族,那麼問題來了,弘農楊氏家世不凡,為什麼沒能崛起成為和袁紹、袁術一樣的諸侯呢?

弘農楊氏也是“四世三公”家族,為何沒能發展成袁紹那樣的諸侯?

圖片:弘農楊氏出身的楊修劇照

1、什麼是“三公”

秦始皇嬴政統一中原之後,設立丞相作為全國最高的行政長官,設太尉為全國最高的軍事長官,這兩者都是擁有一萬石俸祿的大官,而御史大夫的責任是監察百官,不過卻只有兩千石的俸祿。

漢朝的制度沿襲秦朝,在西漢初年,大部分官職品階都和前朝差不多,也是把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位列“三公”,而這下面還有“九卿”,職責上受到“三公”的約束,這就是最早的“三公九卿”制度。

到了東漢的時候,朝廷裡已經沒有丞相了,而是把太尉、司徒和司空列為了“三公”,此三者品秩全部為萬石以上。

有意思的是,此時三公還是名義上朝廷最大的官,不過其上還有“上公”,比如後來董卓的太師,袁隗的太傅等等,這些都是高於三公的職位,和太保一起併為“三上公”,只不過不屬於常設。

2、袁氏與楊氏家族

所謂“四世三公”,顧名思義,也就是有四代人裡都有位居“三公”者,袁紹的汝南袁氏家族中,他的父親袁逢做到過司空,叔叔袁隗當過司徒,往上一輩,祖父袁湯是東漢的太尉,再往上兩代人,曾祖父袁敞是司空,高祖父袁安是司徒。

所以袁家還是比較厲害的,四代人裡走出了五個三公,而且還把太尉、司空、司徒全部做了個遍。

那麼再看看弘農的楊氏家族,他們和汝南的袁家比起來就相對簡單一點了,楊修的老爹楊彪是東漢末年朝廷的太尉。

往上數,連續四代人,也就是父輩、祖父輩、曾祖輩、高祖輩都是擔任過太尉一職,這就跟個“世襲”差不多了。具體的都在《後漢書》的《楊彪傳》裡,這裡大慧就不給大家羅列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一下。

1、弘農楊氏的後代

楊氏和袁氏一樣,都是顯赫的“四世三公”家族,可是人家在亂世之中走出了兩個大軍閥,為什麼楊氏一個也沒有呢?大慧認為這其中的第一點,也是最基礎的一點,你想要成為一方諸侯,最起碼得有人吧?

從歷史上看,從公元189年末群雄會師要討伐諸侯開始,這裡面的大部分要麼是一個郡的太守,要麼是一個州的刺史、州牧,無一例外都是控制著實際地盤的“封疆大吏”。

除了長輩在洛陽當官之外,作為嫡子的袁基當時也在洛陽當官,而袁紹這一輩裡,還有袁忠、袁閎、袁弘等人,他們擔任過沛國相、衛尉等職,整個袁氏家族可謂枝繁葉茂。

和袁家一比,楊家就屬於“人丁稀少了”,年輕一輩中除了有楊修這個名人才子外,剩下的就只有一個同族的楊亮有點名堂,不過從族譜上看,兩人的血緣關係比較疏遠,很難有什麼幫扶。

2、門生故吏的重要性

董卓能夠到京師廢掉少帝,從而掌控朝政一手遮天,憑藉的是武力,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他為何能夠以地方官的身份帶兵入京呢?說起來還是和袁紹有關係,因為是他給大將軍何進出的主意。

想要借袁紹的手去滅了宦官集團,這裡就牽扯到一層關係,那是董卓本人就屬於袁家的“門生故吏”,董卓原本在涼州當官,後來犯事被免,正好司徒袁隗看中他,才得以再次被啟用,這才有了光明的未來,換言之,沒有袁隗就沒有後來的董卓。

同樣的,當時的冀州牧韓馥在討伐董卓之後,就直接把州牧的身份讓給了還只是個郡太守的袁紹,為啥如此“大方”?因為韓馥也是袁家的“門生故吏”,對於袁紹和袁術來說,四世三公不僅僅是一份榮耀,還是祖宗留給自己實打實的遺產,是一種可以真正幫到自己的政治資源。

結合以上兩種因素我們就能發現,弘農楊氏雖然同為“四世三公”的家族,可底蘊和實力卻差得太多了。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