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國家圖書館管理員”?《典籍裡的中國》有了答案!

慣了央視《典籍裡的中國》“盲盒式”或者是“不好說哪天播”的排播方式後,待節目突然“正經”起來,讓觀眾一時有了驚喜的感覺。

在充分感受到上期節目徐霞客感的“俠客行”後,這期的《典籍裡的中國》將引領觀眾走進熟知的中國哲學鼻祖老子。

老子是“國家圖書館管理員”?《典籍裡的中國》有了答案!

你知道老子當過“國家圖書館管理員”嗎?相信很多人都會為此張大嘴巴瞪著眼睛一頓茫然,難道老子是傳說中大學圖書館的“阿姨”嗎?

兩千五百多年前,學成後的老子入守藏室為吏。按現在的說法,“守藏室”就是國家圖書館,老子可以被稱作是“圖書管理員”。

今晚20:00點,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大型文化節目《典籍裡的中國》將在央視綜合頻道迎來第九期。本期節目將識讀中國哲學開山之作《道德經》,它以老子在守藏之室期間的經歷作為核心故事,展現老子求道、悟道、傳道的一生,求索“上善若水”的奧義,以此致敬偉大的哲學先賢,致敬偉大的東方智慧。

說起“上善若水”,很多人都喜歡將其設為自己的微信名,那麼,到底“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呢?那就不得不說起中國哲學的開山之作《道德經》,它是被翻譯語言最多、發行量最多的中國文化典籍。

《道德經》中有一句話影響極為深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樣利益萬物卻不爭功勞——這也是本期《典籍裡的中國》著力呈現和解讀的主題。

節目中,幼年老子說“海是最聰明的水,它知道守在最低處,所以長得最大”,正所謂“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青年老子說“澤世人者,世人永奉”,世人應當學習水福澤萬物、成就萬物、生髮萬物的美德;老年老子說“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滴水可穿頑石,匯流可載巨舟……天地合,降甘露,幼、青、老三代老子觀水悟道,找到了為世間遮風擋雨的智慧。

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說:“老子的智慧不僅照亮了那個時代,它也穿越兩千五百多年照亮今天,比方說我們一直提到的‘上善若水’,它是個人的修養,也是處事的原則,已經融入到我們中華民族的性格之中,成為我們民族精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幾千年來,為什麼我們的文化從未斷流,為什麼我們的民族屹立不倒?因為它如水般具有一種柔韌的品質,因為它奉行一種“利萬物”的廣大包容的精神。

《典籍裡的中國》自播出以來,在獲得無數“典迷”關注和支援的同時,還帶起了一股讀典籍、學典籍、傳典籍的文化風氣。本期節目中的老子,將為觀眾娓娓道來“讓典籍裡的文字活起來”的深刻意義。

《道德經》流傳甚廣,影響巨大,但在我們能看到的正史當中,關於老子的記載並不多見。

節目中,觀眾看到戲劇舞臺上的老子,少年時期善於發問,青年時期勤於讀書,壯年時期精於思考,老師商容先生教誨他,應當把這股求知的慾望,轉化為為世間眾生求大道、求智慧的志願。學成後,老子入守藏室為吏,這段守護典籍、努力為學的經歷,極為動人。

[圖片4]

戲劇的尾聲,當老年老子於風雨交加中轉身,邁著堅定的步伐,從他的身影當中,我們能夠感受到追尋大道的決心,也能聆聽到薪火相傳的呼喚——許多我們如今早已看不到的典籍,老子可能都讀過,他更新和延續了那些珍貴的華夏文明。而在兩千五百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同樣要讓“典籍之燈”長燃,讓大道生生不息,讓文明繼往開來。

本期節目將由王慶祥、張桐、黃磊等實力派戲骨共同演繹。值得一提的是,中青年老子的扮演者張桐,曾在總檯熱播大劇《覺醒年代》中飾演擔任過北大圖書館主任的李大釗先生。此番穿越到兩千五百多年前當“國家圖書館管理員”,張桐將為我們帶來怎樣的演繹?值得期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