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一位無手攝影師的笑容讓人動容,39年來他都在堅持做一件事

近日,網上一段“無手攝影師採風影片”引起一些關注。

街頭,一位沒有雙手的大叔,用腕部剩下的兩截肉疙瘩架起相機,記錄眼前的風景。拍攝結束後,他對著鏡頭莞爾一笑讓人動容。網友紛紛點贊“身殘志堅”“看到他,我們健全人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瞭解到,這位攝影師是浙江省臨安市61歲的鄭龍華。他自幼失去雙手,自學攝影。曾賣掉家中的房子,用所得的110萬走遍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拍攝了5000多張照片,寫下15萬字的採訪稿,記錄了100位殘疾人的故事。2008年殘奧會前,他的作品在北京國家圖書館展出。

如今,鄭龍華還一直在追蹤拍攝殘疾人題材。他表示,“一輩子堅持做一件事,不容易,好在我堅持下來了。我就是想向全世界宣傳中國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

失去雙手就業屢屢受挫

攝影給了他新的希望

鄭龍華告訴記者,他在1歲時不慎摔進火坑,雙手燒燬被截肢。“7歲以後才能自己吃飯,9歲才學會穿衣服。”到了上學的年紀,鄭龍華因為無手被學校婉拒,他在教室外旁聽練字一整年,第二年才如願入學。雖然身有殘疾,但鄭龍華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我寫字比較慢,別人半小時能完成的作業,我要花幾個小時。”

高中畢業後,鄭龍華嘗試著找工作,因為沒有手,他幾乎被所有的地方拒絕了,只能在村裡務農。好在幾年後,鄭龍華在一所中學找到了工作。當了四年代課教師後,因為無法轉正,鄭龍華想試試別的機會。他去鄉文化站面試,面對沒有雙手的鄭龍華,面試官只問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我沒有手能不能教人跳舞,我想了想,回答了不行。第二個問的是我這樣的手能不能拍照,我說從來沒拍過,還是不行。”

街頭一位無手攝影師的笑容讓人動容,39年來他都在堅持做一件事

鄭龍華在調整鏡頭

鄭龍華整整想了一夜。跳舞自己不僅缺了手,天賦也不夠,攝影是不是可以試試呢?很快,他就花120元買了人生中第一臺海鷗4A照相機。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照相機需要手動換膠捲,鄭龍華每拍完12張照片就要換一次。“換膠捲不是最難的地方,摸索照相機上的那些零部件,怎麼調焦距,怎麼調整光圈,怎麼用我的雙臂把照相機拿穩,光是這些我就學了快半年。”面對諸多困難,鄭龍華曾向照相館的老師傅求學,對方拒絕了他,無奈他只能自學。半年時間,鄭龍華幾乎沒踏出過家門,一心鑽研攝影。熟悉了基本操作以後,鄭龍華去文化站詢問,對方說攝影師的職位早就有人了。

從拍人到拍事

在拍攝過程中積累經驗

為了謀生,鄭龍華開始了39年的攝影生涯。

一開始他沒能力也沒資源,只能在流動照相館給別人拍拍照片,當攝影個體戶,這一拍就是好幾年。“攝影讓我第一次有了自信,以前我很內向、自閉,因為我知道自己跟別人不一樣。後來我發現我的攝影技術還不錯,很多人特意來找我拍照,這讓我獲得了巨大的社會認同感,我開始意識到其實我和普通人也沒有什麼不同。”鄭龍華的攝影生涯逐漸有了起色,收入也能在維持自己日常生活外有些結餘。

街頭一位無手攝影師的笑容讓人動容,39年來他都在堅持做一件事

鄭華龍靠攝影謀生

1985年,鄭龍華在上海舉辦的全國即時攝影藝術大賽中獲得特別榮譽獎,他稱這次獲獎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既然學了攝影這門技術,我就想除了拍攝生活照以外能有一些其他發展。”於是,鄭龍華把生活中碰到的有趣新聞和美麗景色拍下來,向多個報紙、雜誌投遞。

十幾年間,鄭龍華在文化局、殘聯等單位擔任過攝影師的工作。在不斷沉澱經驗獲取新知的過程中,他的攝影技術也在突飛猛進,作品曾多次獲國家級攝影大獎。

因為在殘聯工作的關係,鄭龍華的拍攝多以殘疾人的圖文故事為主。“我自己也是個殘疾人,我的拍攝可能會有一些獨特視角。拍得多了,瞭解到的殘疾人故事多了,很想為他們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2006年賣房籌款

三年記錄100位殘疾人的故事

鄭龍華告訴記者,得知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他激動不已。“我想為殘疾人做一個大型的活動,採訪100名中國殘疾人精英,讓全世界看到我們中國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鄭龍華的單位很是支援,給了他三年拍攝時間,可對於他來說,最大的困難不是時間。

鄭龍華得知自己的構想被認同後便立馬著手準備,可他一開始便犯了難:單位沒有經費支援,所有費用必須自己承擔。三年,幾十個城市,100位殘疾人,辦展覽,出書……鄭龍華粗略一算就要100多萬元。“2006年那個時候,100萬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數字。我家裡沒什麼存款,只有一套房子。我和我愛人商量了一下就把房子賣了,籌集到了110萬啟動資金。”

籌集到資金後,鄭龍華想著接下來的工作會輕鬆許多,可事實卻恰恰相反,如何挑選並找到這100位殘疾人是個難題。“我先在網上搜索每個省的殘疾人,然後大量地整合資訊。我要選哪個省找哪幾個人,找到後要根據每個人的不同情況制定我的拍攝內容。”整個過程,走的是民間程式,沒有記者證,沒有介紹信,全部過程只能靠他苦口婆心地去溝通、說服。

街頭一位無手攝影師的笑容讓人動容,39年來他都在堅持做一件事

鄭龍華在拍攝殘疾人

提起印象最深的一次拍攝,鄭龍華說,是去拍攝一位廣西的殘疾人教師阮文憑。“我當時為了拍攝他先坐了大巴、公交車,然後坐了農用三輪車,三輪車在半山腰上不去了,我就租了個拖拉機開上去,最後沒有路了,只能自己走到山頂上。”路途辛苦,鄭龍華沒想到生活條件更艱苦,“那個地方乾旱,只有喝的水,沒有洗臉洗腳的水,我就這樣在山上呆了四天。但我的經歷和這位教師比起來,根本不值一提。”鄭龍華告訴記者,阮文憑老師在很小的時候就患上了小兒麻痺症,腰部以下幾乎是無力的,只能靠拄柺杖行走。幾十年來他堅持教書,2020年,阮文憑被評為最美鄉村教師。

展覽在奧運會前展出

獲得國內國際獎項

從2006年到2008年,鄭龍華奔波拍攝了三年,走遍了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為了記錄這100位殘疾人精英的故事,他拍了5000多張照片,寫下了15萬字的採訪稿。

鄭龍華將100位殘疾人士的勵志照片收整合冊——《一位無手攝影師對話中國百位殘疾人成功人士》。他用鏡頭記錄了一個個成功的殘障人士:雖失去右手但創立了“譚木匠”木梳傳奇的譚傳華;腿部行動不便創立“江民軟體”的反病毒軟體專家王江民;先天佝僂身高不足1米坐著輪椅宣傳環保的農民袁建明……

街頭一位無手攝影師的笑容讓人動容,39年來他都在堅持做一件事

鄭龍華鏡頭下的袁建明

鄭龍華說:“我選擇展示他們陽光的一面,而不去關注他們身體的殘缺,儘管拍攝殘缺更有視覺衝擊力,但我希望這些作品能帶給人們希望和鼓舞。”

鄭龍華告訴記者,雖然沒有雙手進行拍攝很困難,自己卻覺得非常值得,從來沒想過放棄。“下雨時要撐傘我就無法拍攝,拍攝陌生人會被別人質疑,但這些都是值得的,很多人看了我給他們拍的照片都說好。很多人在拍攝一年兩年以後,都和我成為了朋友。”

街頭一位無手攝影師的笑容讓人動容,39年來他都在堅持做一件事

鄭龍華的作品在北京國家圖書館展出

2008年,鄭龍華記錄100位殘疾人精英故事的影像大展在北京殘奧會期間隆重展出。展出持續十天,使用了500平方米的場地,每天大廳裡都是滿滿的人。鄭龍華看著自己的作品,看著100個展板上一位位熟悉的面孔,覺得自己三年的努力都值得。鄭龍華在北京奧運會的展覽獲得了全世界的關注與報導:中國香港的文匯報、美國的僑報、央視的各大頻道都對鄭龍華的公益作品進行了相關報道。

退休生活充實且忙碌

將持續拍攝記錄殘疾人故事

剛剛退休不久的鄭龍華告訴記者,他現在兼任臨安攝影家協會主席和杭州市殘疾人藝術家協會會長,“雖然退休了,但我還是很忙的,組織各種活動、練習書法、拍攝整理殘疾人題材照片。”鄭龍華說,膠片時代留下的幾大箱膠捲,他至今仍然妥善儲存著。接下來,他會抽出一些時間,整理一下39年拍攝生涯的作品、感受。

街頭一位無手攝影師的笑容讓人動容,39年來他都在堅持做一件事

鄭龍華在練書法

鄭龍華說,網上的影片是朋友無意間拍攝的,這只是他的日常生活。雖然退休了,但去街頭、鄉村採風也是常有的事,他一直都在追蹤拍攝殘疾人題材。鄭龍華說:“中國8000多萬殘疾人同胞中佼佼者數不勝數,我記錄的僅僅是滄海一粟。在我有生之年,希望能夠多記錄一點他們的故事,這輩子,我都要堅持做這件事。”

紫牛新聞記者|萬惠娟

實習生|林芳旭

編輯|萬惠娟

剪輯|萬惠娟

主編|陳迪晨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紫牛新聞常年法律顧問:

北京大成(南京)律師事務所唐迎鸞律師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