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詩意和煙火!燕山深處有個"國學村"

青山掩映,綠樹環繞。初夏的馬家溝一派安逸祥和的田園景象。地處燕山深處的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馬家溝村,是一個僅有100多戶人家的小山村。記者剛到馬家溝,一股書香氣便撲面而來。村口的中式牌樓上寫著“馬家溝國學村”幾個大字,兩側則題有“至要莫如教子,至樂無如讀書”的對聯。

走進村子,整潔的街道,白牆黛瓦的建築。街道兩側的牆上,連片灰色浮雕繪製成的國學典故和詩詞名句,與村莊古香古色的建築風格渾然一體。

遇見詩意和煙火!燕山深處有個"國學村"

圖為唐山市遷西縣馬家溝村的“國學路”。(新華社記者高博攝)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離村裡的國學堂還有段距離,就聽到裡面傳出陣陣讀書聲。馬家溝村黨支部書記馬殿懷說:“國學堂每週六定時開講,有祖孫結伴來聽課的,也有婆婆領著兒媳婦來的。當然還有不少外地遊客,這些人到村裡除了遊玩採摘,就是旁聽一次國學課。”

來自北京的遊客孟晶晶對馬家溝讚歎不已:“走在村裡,就像走在‘世外桃源’一樣,從內到外都能感受到祥和寧靜。我的感受是下次還想來,特別有傳統文化的那種底蘊,讓人耳目一新。”

遇見詩意和煙火!燕山深處有個"國學村"

圖為在唐山市遷西縣馬家溝村,村民和遊客一起在上國學課。(新華社記者高博攝)

但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馬家溝還是一個貧困落後村,耕地嚴重不足,全村人吃水僅靠一口不到2米深的井。村裡的年輕人更因娶不上媳婦,多數人跑到外面打工。

近年來,為突破資源匱乏,人均耕地少的現狀,在遷西縣文旅部門對口幫扶下,馬家溝村依託優良的生態基礎和深厚的國學文化底蘊,確定了“弘揚傳統文化,推廣國學教育”的發展思路,探索出了一條“文化興村、旅遊富民”之路。

打造“國學文化一條街”,建成國學堂;向村民免費發放便於攜帶的國學讀本,家家張貼《弟子規》等掛圖;將每週六定為全村“國學學習日”,聘請專業老師給村民上課……現如今,無處不在的國學符號,已經成為這座小山村與大山以外世界對話的獨特“方言”。

遇見詩意和煙火!燕山深處有個"國學村"

圖為小朋友遊客在唐山市遷西縣馬家溝村國學堂門前留影。(新華社記者高博攝)

在“國學村”品牌推動下,馬家溝村鄉村旅遊快速發展,許多在外打工的年輕人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紛紛回鄉創業。

村民姚蘭蘭和丈夫馬海寧曾在外打工多年,家鄉“國學村”的名號叫響後,他們發現來村裡遊玩的外地人越來越多,敏銳地嗅到商機。2016年,夫妻倆拆掉老宅蓋起了新房,開起了農家院,取名“寧蘭軒”。

“日子過得越來越好,遊客也越來越多了。我們的土特產也賣得特別好,根本不用出去吆喝。”提起紅火的小日子,姚蘭蘭笑得合不攏嘴。

遇見詩意和煙火!燕山深處有個"國學村"

圖為唐山市遷西縣馬家溝村全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高博攝)

春賞花、夏納涼、秋採果、冬觀雪,現在的馬家溝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觀光村。今年前4個月,馬家溝村接待遊客6萬人次,旅遊收入近30萬元。“我們將繼續深挖傳統國學文化精髓,不斷豐富國學內容,將特色民宿作為主導產業,支撐鄉村旅遊發展,讓村民收入持續增長,生活更加幸福。”馬殿懷說。(記者高博)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