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很多人由於此“果”中毒!街頭有很多,真心不能隨意吃

最近,小主們的感受一定是“好冷呀”。的確,隨著秋老虎的下線,深秋氣溫逐漸降低,但秋日美景格外耀眼,此時的大街小巷皆為“金黃”。秋日中“美麗的銀杏大道”,吸引著無數人的目光;觀賞銀杏,尤其愛它的扇形葉片;當片片金色的“小扇葉”隨風飄落之時,我們總會拿出自己的相機對其“獵豔偷光”。美麗的背後總會隱藏著一些“危機”,就像那“美味的白果”一樣;滿地的銀杏果並不能亂撿,更不能隨意品鑑。鄭重提醒大家:銀杏果不能亂吃,否則必然會惹來麻煩。

值得重視,“銀杏果中毒”是這個季節常發生的事情,所以您才會在網上看到許多類似“這種果子有毒,可致呼吸衰竭”的帖子。

近期,很多人由於此“果”中毒!街頭有很多,真心不能隨意吃

如果您不信,我來給您列舉一些:

2015年,浙江有位2歲的男孩歡歡,因一口氣吃了20顆白果,一小時後倒地全身劇烈抽搐,最後到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2018年,在長沙某工地上班的四川人王先生因兩天內連吃幾頓白果燉肉後導致暈倒抽搐,之後被送至醫院進行搶救。

2020年9月23日,四川成都的周女士因食用一斤半銀杏果,誘發食物中毒,住進醫院的ICU病房接受治療。

2021年,長沙劉女士撿了一大捧樹上掉落的白果,隨之就出現了雙手發癢、長紅斑等症狀,後被當地醫院診斷為接觸性皮炎。

近期,很多人由於此“果”中毒!街頭有很多,真心不能隨意吃

銀杏果真的有毒,吃銀杏果風險高:

銀杏果,又名“白果”。此果中含有較多“銀杏酸(白果酸和銀杏酚酸的總稱)”,含量可以達到200毫克/千克;而這類物質具有明確的致敏性、細胞毒性和免疫毒性。而且,之前的一些科學實驗早已證明“白果肉當中含有痕量(指代極小的量)的氰化物,且白果芯當中的氰化物比果肉當中高很多”;不僅如此,白果中同時還含有類似生物鹼的毒物。當各種“毒素”在白果當中相聚的時候,必然會加重其毒性,食用後導致中毒的風險很高,嚴重者甚至會致死。

當機體攝入“銀杏毒素”後,臨床上可能會出現的中毒症狀包括煩躁、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昏迷、抽搐、呼吸困難、甚至死亡。

近期,很多人由於此“果”中毒!街頭有很多,真心不能隨意吃

銀杏果有毒,銀杏葉亦不善:

生活中有人鍾愛於“銀杏葉泡水”,因為總有人說“喝銀杏葉水可以保健養生”。觀其論點,銀杏葉泡水可以保健的理論多以“銀杏葉中含大量的黃酮類物質”進行佐證;但請大家注意,在銀杏葉快要變黃的時候,黃酮類物質的含量的確很高,但黃酮類物質“養生能力”的實驗研究非常初步,並非確定命題;更何況吃進體內的黃酮類物質絕大多數是“徒勞(95%的黃酮類物質並不會被吸收)”,其結果就是排出體外。黃酮(物質)本是一種植物中含有的普通物質,不奇特,也不會有多強的養生作用,各位明鑑。

值得注意的是,“養生”不得反被“毒”傷,銀杏葉片與銀杏果一樣,其中同樣含有毒物—“白果酸”,無論是哪種形式攝入,皆會增加中毒的風險,危險係數較高,請勿靠近。

近期,很多人由於此“果”中毒!街頭有很多,真心不能隨意吃

案例中長沙的劉女士,其實是被“皮”所傷:

深秋的銀杏果當屬新鮮,其果皮當中同樣含有較多的銀杏酸,接觸後對身體有很強的致敏性。手剝銀杏皮的時候,毒物就容易入侵面板,導致面板出現紅腫、瘙癢、皮疹等症狀,甚至會誘發刺激性皮炎和過敏性皮炎,更嚴重者還會引起過敏性休克。不可輕視的是,白果酸在刺激面板和胃腸黏膜的同時,還會引起區域性的炎症,經過小腸吸收之後,最後再由腎臟進行代謝,整個過程就會引起噁心、嘔吐等胃腸道症狀和蛋白尿等腎臟損傷的症狀,危害很大。

路邊的白果不能“採”,更不能入嘴:

除了上述科普的“白果本身存在的毒素威脅”之外,馬路邊邊的白果還會受到煙塵、汽車尾氣以及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的汙染,再加上銀杏樹常年被施以藥物防病蟲害,“路邊的白果”真心不能採,更不能吃,安全風險成倍上升,智者該遠離。

總結一下“白果的毒性”,此物中含有白果酸、白果二酚等多種“毒物”,不僅毒性強,而且低劑量攝入即可誘發中毒,在未成熟或變質的白果當中含量尤其高。

近期,很多人由於此“果”中毒!街頭有很多,真心不能隨意吃

對待“銀杏果”,您該調整態度:

首先,從安全和健康角度考慮,最好可以不吃銀杏果(白果),在最大程度上規避相關的食品安全問題,保護自己;如果非要(想)吃,請在最大程度上限量(越少越好)品鑑“嚴格意義上徹底煮熟的白果”。

其次,富饒的秋天,銀杏葉的確很美,但絕對不可以用其泡水飲用;降低受傷風險,收穫安康,秋天適合飲用溫熱的白開水、牛奶、酸奶、完全加熱後的豆漿以及穀物粥水等健康飲品。

最後,“想要去獲取健康”是正常人的想法,但對於市面上那些“與銀杏有關的保健品”,其研究理論並不完善、明確,與“治病”無關,甚至還會給身體帶去一些不良反應,無用的同時還會增加風險,不建議選購。

“秋末盛美”,遙望遠處全部變黃的銀杏扇葉,賞心悅目;然而,此種美麗,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用科學的健康知識豐富自己的大腦,觀“銀杏”之美景可以;至於“吃”,還是算了。

近期,很多人由於此“果”中毒!街頭有很多,真心不能隨意吃

注:王思露老師迴歸了,原創文章,首發於《科普中國》,繼續以文章的形式給各位帶去用心、有質量的科學普及;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