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世界地質公園"美景戰略"初見成效

湘西世界地質公園"美景戰略"初見成效

湘西世界地質公園"美景戰略"初見成效

湘西世界地質公園"美景戰略"初見成效

2021年的湘西世界地質公園好事連連: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峽谷景區成功建立國家5A級旅遊景區,洞穴探險、攀巖、高空彈跳、民俗與科普展廳等新產品不斷推入市場,以地質科普為主題的研學遊備受學子青睞。

湘西世界地質公園縱貫湘西州七個縣市,總面積  2710平方公里。公園以岩溶地貌景觀為主體,是全球喀斯特地貌中最具科學價值、地學價值、美學價值區域之一,完整記錄了湘西地質歷史演化過程,是岩溶地質生態與少數民族文化融合的典範。

據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質公園管理處主任彭華介紹,自2017年申報湘西世界地質公園以來,公園堅持實施旅遊帶動戰略,透過構建利益聯結機制,促進產業融合、助推鄉村振興:鼓勵景區村寨發展苗繡、銀飾、土家織錦、獼猴桃、百合、臘肉等特色農副產品和非遺產品、民族手工藝品,鼓勵村民們自建農家樂餐館、特產店,實現公園區域內村寨和村民全面參與、全域受益。

據介紹,2020年,公園接待國內外遊客450萬人,實現旅遊收入255億元。目前,公園共有星級酒店21家,特色民宿322家,特色產品商鋪  1200餘家。透過吸納就業、自主創業等方式,帶動公園29186戶貧困戶、120106名貧困群眾全面脫貧。

園區內的許多村寨,產業已與旅遊形成共生格局:十八洞村形成了以鄉村旅遊為主導、以獼猴桃等特色種養為基礎、以苗繡和山泉水為補充的產業發展格局;坐龍峽村杜家坡透過茶葉與旅遊業融合,基地茶園連片成景,同時建設觀景臺、帳篷賓館和改造傳統民居發展民宿,2020年全村接待遊客20多萬人次;楠竹村充分利用石林、峰林、溶洞等地質遺蹟資源,打造戶外攀巖、洞穴探險等旅遊線路,成為戶外愛好者“打卡點”;撈車村惹巴拉景區透過展示土家族獨特的民族風俗,如哭嫁、擺手舞、毛古斯、打溜子、咚咚奎、龍舟賽等古老的習俗,同時售賣土家織錦、蠟染等手工藝品,再現土家人的田園生活景象。

彭華說,公園更加註重內部管理與服務的提質升級。近年來還成功打造了呂洞山、坐龍峽、惹巴拉4個國家3A級旅遊景區。公園中部的芙蓉鎮、紅石林兩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透過引進企業投資整體打造芙蓉鎮·紅石林旅遊度假區,推出了《花開芙蓉》沉浸式演藝等新業態產品,將原生態的土家文化與現代時尚的表演方式相互融合,帶來全新的複合情景體驗。

湘西世界地質公園根據研學、探險、休閒旅遊等不同需求推薦的旅遊線路中,還將世界文化遺產——老司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鳳凰、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裡耶、文學巨擘沈從文先生筆下的邊城小鎮—茶峒等湘西著名景點囊括在行程中,使遊人對湘西美景與民俗風情等有比較全面的瞭解。(來源:湘西州林業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