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 東北老家殺豬的時候,過年就要挨家挨戶殺豬,你知道嗎?

在我們東北老家,以前是一年中最忙的時候,過年殺豬,那時候鄉鎮大部分家庭每年都會養一隻豬,到了臘月就打算挨家挨戶殺豬。

不同的人殺豬的日子不同,因為殺豬之後要請不同部門的鄰居一起吃飯。只有每天家家殺豬,才能保證今天別人來我家吃,明天我去別人家吃。每天都有肉吃豈不是很美好?定個日子,打個廣告,然後燒豬殺雞取樂!

於是,一首源於民間習俗的民歌,大家都聽說過:“小孩小孩,你不要哭,過了臘月就殺豬。”

當時一般地方都沒有屠宰場。那時候家家殺豬主要是鄉鎮的專業人士或者業餘人士,再加上幾個大小夥子。當時沒有現在工業化的屠宰工藝,不可能像現在這樣兩板一夾電死豬。當時殺豬,需要幾個人把豬按到地上。然後屠夫上來,沿著豬的脖子把豬的大動脈給切掉了。這時候豬在掙扎的時候脖子上會出血,人們會拿著鍋留著煮。

當血液被釋放時,被脫毛。豬皮很軟,不能直接脫毛。這時需要在豬的後腳開一個小口,在豬皮裡放一個“挺杆”,沿著挺杆向豬皮裡吹氣,直到把豬吹起來。

之後燒開水,脫毛。清洗後,用小刀將豬的胃切開,然後將豬肉切成塊。整個殺豬現場一片血腥。

你問農村的孩子對殺豬有沒有心理陰影,有多少農村人受不了這種場面,成了素食主義者?答案顯而易見。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東北是民國長子,也是全國生活質量最高的地區之一。其他很多省份生活都不太好。

工業化生產讓很多現代人真正的眼不見心不煩。端起碗吃飯的同時,自然也會有人放下碗罵娘。

能說“如果屠宰場的外牆是玻璃做的,你就吃素了”的人,一定是從小吃飽穿暖,不知道什麼是飢餓,無法實現人類“吃”的慾望。他們吃飯要有尊嚴,要有風度,要有政治正確。

如果你問中華民族的祖先,是否會因為殘酷的屠殺方式而放棄吃肉,他們肯定會用瘋子的眼光看你。中華民族餓了五千年了。麩皮可以吃,樹皮可以吃,人餓了可以吃。

瘦老頭稱之為“饒把火”,沒有味道;年輕女性被稱為“不慕羊”,味道比羊肉還要鮮美。。這些人也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兩條腿的羊。人生如羊,兩腳在天地之間。饑荒年代,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別人眼中的晚餐,一隻兩隻腳走路的羊。我只能說,飢餓是世界上最好的調味品。於是,一群出生在歐美,從小吃肉吃膩了的人,開始教育一群剛吃飽沒多久的人。其實這本質上是現代社會的一種“何不食肉糜”。兔兔那麼可愛,為什麼要吃兔兔?因為好吃。

很多人認為人是萬物的靈魂,所以對人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認為我們應該給予自然無條件的愛和關懷。事實上,我們只是世界上成千上萬種生物中的一種,我們屬於脊索動物門、哺乳動物門、翼手目。我們需要吃食物來提供能量,吃平衡的飲食來延長我們的生存,建造“巢穴”來獲得交配的權利以茁壯成長。向自然索取是必然的。然而,我們可以做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衝進山裡,或者給屠宰場的動物一種更人道的死亡方式。

至於把人變成素食主義者,只是一些人的一廂情願。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