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康系欲接近“清倉”減持 連鎖效應下陽光城如何脫困?

記者丨曉敏 見習生丨高原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繼不久前總裁離職後,2月9日晚,陽光城(000671。SZ)公告顯示,二股東泰康系欲進行幾乎清倉式的減持。

泰康系欲接近“清倉”減持 連鎖效應下陽光城如何脫困?

與此同時,陽光城還被多家國際評級機構下調評級。這是繼去年底陽光城陷入評級下調、股東反目風波後再次出現危機。

作為高槓杆房企的“鼻祖”,陽光城在國家對房地產融資政策收緊後面臨較大流動性壓力,未來是否能夠破局?

泰康系欲接近“清倉式”減持

2月9日晚間,陽光城對外發布公告表示,泰康人壽計劃透過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等法律法規允許的方式,減持不超過約1。65億股陽光城股份(佔陽光城總股本的3。99%)。

其中,透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的,減持期間為公告披露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透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的,減持期間為公告披露日起3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

泰康系欲接近“清倉”減持 連鎖效應下陽光城如何脫困?

據瞭解,目前,泰康人壽持有陽光城股份1。65億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3。99%),計劃減持陽光城股份數量佔其持股數量的約99。98%。

有關泰康系和陽光城的淵源可追溯到2020年9月,彼時,泰康系以單價6。09元/股、33。78億元的總價,戰略投資陽光城,一舉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雙方同時簽下了利潤對賭協議,陽光城須在2020-2024年實現不低於15%的歸母淨利潤年均複合增長率,且累計歸母淨利潤不低於340。59億元。

然而,好景不長。陽光城2021年三季報暴雷讓股東開始對其前景表示擔憂。

隨後的2021年12月27日晚,陽光城公告稱,股東泰康人壽及泰康養老合計將持有的7。41%的股份,約3。07億股,受讓給滄州泰禾建材有限公司(000732。SZ),轉讓價9。36億元。

另外,泰康養老透過大宗交易減持8280。77萬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2%,套現約2。53億元。

據瞭解,上次減持後,泰康養老不再持有陽光城任何股份,泰康系持有陽光城的股份從13。46%,變為約4%。

此番泰康養老預告再次減持意味著若按照披露的減持數量頂格減持,泰康系將幾乎“清倉”。

而泰康系在戰投陽光城中可謂損失慘重,鰲頭財經計算發現,2021年底的減持中,泰康系預計套現金額為11。89億元。

而此次泰康人壽減持陽光城股份若以當前市價2。81元/股計算(陽光城2021年以來股價不斷下跌,跌幅大於50%,如此計算為保守估計,認為陽光城未來幾個月股價不再下跌。),預計套現4。64億元,總計套現約16。53億元,相比最初的33。78億元的戰投資金虧損約17億元。

泰康係為何如此大規模離場?

對此,諸葛找房資料研究中心分析師關榮雪對鰲頭財經表示,泰康系清倉式減持的主要原因在於陽光城深陷資金流動性困局中,且在企業收益及變賣資產專案等回款方面未有實質性進展,同時由於未來將有一批債券集中到期,泰康系對其清償能力存在一定的擔憂,出於謹慎投資考慮,採取清倉式減持。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也對鰲頭財經表示,泰康系欲對陽光城進行大規模減持,直接原因是對於陽光城目前業績未達預期的不滿以及對於陽光城未來信心的喪失。

泰康系的割肉減持對於對公司的股價、市值打擊是顯而易見的,對於公司市場形象的負面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會造成公司後續融資的巨大困難,讓本來就陷入流動性危機的企業雪上加霜。

多次被評級機構下調評級

與此同時,陽光城還多次被國際評級機構下調評級。

2月6日,東方金誠將陽光城主體信用等級由AA下調至BBB,評級展望為負面,同時將“20陽城01”“20陽城02”“20 陽城03”和“21陽城01”四隻債券的信用等級由AA下調至BBB。

大公國際也緊隨其後,決定將陽光城集團的主體信用等級調整為BBB,評級展望為負面,將“21陽光城MTN001”“20陽光城MTN001”“20陽光城MTN002”“20陽光城MTN003”等的債項信用等級調整為BBB。

此前的1月30日,中誠信決定將陽光城的主體信用等級調整為BBB,將“17陽光城MTN001”“17陽光城MTN004”的債項信用等級調整為BBB,並將上述主體及債項信用等級繼續列入可能降級的觀察名單。

泰康系欲接近“清倉”減持 連鎖效應下陽光城如何脫困?

受此影響,2月8日,陽光城六隻債券停牌,包括“20 陽城 01”“20 陽城 02”“20 陽城 03”“20 陽城 04”“21 陽城 01”“21 陽城 02”,發行規模總計58億元。

評級下調還觸發了陽光城部分貸款的提前清償,2月8日市場訊息顯示,中國金谷信託有限責任公司稱,因陽光城集團主體信用等級降至BBB,直接觸發了“2020華濟建築ABN001”貸款提前清償事件。

實際上,早在2021年年底,陽光城就被多家國際評級機構下調評級,陷入巨大危機。

資料顯示,2021年10月開始,穆迪、惠普、惠譽等多家機構下調了對陽光城的評級。

而後陽光城甚至主動退出惠譽評級,藉此暫時避免因評級下調而觸發違約的風險。

柏文喜認為,陽光城被多家機構下調評級原因是其流動性枯竭導致企業的償債能力惡化。

而評級的再度下調,對公司在公開市場和私募市場的後續融資都是巨大的打擊,讓公司的現金流壓力與流動性危機更加深重。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也對鰲頭財經表示,評級機構下調陽光城評級是對其償債能力的質疑,這對上市公司而言影響巨大,其股價和融資成本都將深受影響。

“自食其果”的陽光城能否走出困局

實際上,2021年底以來,陽光城經歷了評級下調、股東“反目”、人員動盪等眾多風波,2022年開年,陽光城執行董事長兼總裁朱榮斌還宣告離職,這位來自碧桂園(02007。HK)的大將曾帶領陽光城實現千億元和2000億元的跨越。

如今陽光城再上演股東割肉離場橋段。

而這一系列問題的根源或歸咎於其不景氣的業績和流動性危機。

2021年10月28日晚,陽光城釋出三季報顯示,其三季度扣非淨虧損為17。52億元,同比下滑274。27%; 2021年前三季度扣非淨利潤僅為8670。14萬元,同比下滑96。89%。

正是陽光城三季報的暴雷觸發了股東的“反目”,來自泰康系的兩位董事陳奕倫、姜佳立對陽光城《2021年第三季度報告》提出異議,並投反對票,要求其對經營惡化作出解釋。

12月7日,陽光城釋出了11月經營情況公告顯示,2021年前11月陽光城銷售額僅完成全年目標的78。9%。

2022年初,陽光城再發公告預計2021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為45億-58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利潤虧損為73億-86億元。

這直接導致了後續評級機構對陽光城的評級下調,隨即帶來後續連鎖反應。東方金誠表示,其對陽光城評級由AA調整至BBB原因為預計2021年淨利潤大幅虧損。

陽光城的流動性危機更是一大問題。

中誠信國際認為,陽光城再融資受阻等因素對其未來銷售回款及持續經營提出嚴峻考驗,陽光城未能按期支付“21陽光城MTN001”的利息顯示其流動性狀況嚴重惡化,其後續在寬限期內的利息償付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也表示,陽光城債券集中兌付壓力較大,未來將有一批債券集中到期。

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1月18日,陽光城境記憶體續債券餘額為130。92億元,境外存續美元債券餘額為22。44 億美元,其中,3 個月內到期的債券金額為19。70億元,6個月內到期或行權的債券金額為37。70 億元,未來到期債券較為集中。

實際上,陽光城一直都是閩系房企高槓杆擴張的典型,其高週轉、高槓杆的發展模式帶來其快速的規模擴張。

資料顯示,2015年,陽光城銷售金額僅為300億元,在房企排行榜中位列28位,而到2018年陽光城銷售金額增長到1628。4億元,位列房企排行榜14位,2019年更是跨過2000億元門檻。

只是,陽光城在規模增長的同時卻犧牲了利潤和負債率。

萬得資料顯示,2015年以來,陽光城的淨利率一直保持在7%左右的水平,遠低於同規模房企。

而在負債方面,2013年,陽光城的資產負債率上升到86。86%,此後數年一直沒有低於80%,在高速擴張年代,其淨負債率甚至達到過454%,遠遠高於其他房企。

近幾年陽光城確實在強調降負債,其2019年淨負債率已降到150%以內,不過,若考慮到50億元永續債因素,陽光城2019年淨負債率為164。15%,僅次於融創中國的179。64%位列TOP15第二名;

而若扣除40億元的永續債,陽光城2020年的淨負債率也達到101。86%。

央視財經評論員薛建雄對鰲頭財經表示,陽光城可以稱之為房企中高槓杆的“鼻祖”,其較早就進行高週轉擴張,且而後兩位職業經理人朱榮斌和吳建斌都出自碧桂園“三斌”。

而高槓杆房企的高負債問題短期可以透過其他指標平抑,長期一定會在報表中體現出來,因此隨著時間延長積累的問題會越來越多。

在當前國家對房企融資端收緊的背景下,其問題會暴露得更明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