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不想寫兩筆嗎?

年輕不想寫兩筆嗎?

——《魯迅作品選編》讀書札記

魯迅在文章《小雜感》中有幾句這樣的話,筆者覺得特別有意思:

人感到寂寞時,會創作;

一感到乾淨時,即無創作,

他已經一無所愛。

創作總根於愛。

楊朱無書。

創作雖說抒寫自己的心,

但總願意有人看。

創作是有社會性的。

但有時只要有一個人看便滿足:

好友,愛人。

在網上查閱這篇文章時,出現了大量的解析、解讀、分析,任何一個人,在無目的情況下,看到這些解析,都會望而卻步,一篇短短的雜感,卻要先閱讀幾千字的分析,這無意中給閱讀魯迅的讀者們佈下了一道無法逾越的大溝。

對於魯迅的研究者們,需要了解各方面的歷史背景,寫作意圖,可對於魯迅的讀者們來說,我們就好像在文玩市場淘玩,遇見自己喜歡的,便仔細把玩一番,甚至把它收入(錄)囊中,遇見自己所不喜歡的,便匆匆而過,遇見自己不懂的,也不必著急,隨著淘玩經驗逐漸豐富豐富,人情練達也就自然懂了。

魯迅的這段文字也特別符合本文聊的主題,現在有多少年輕人、中年人,因為受到“文學”這兩個字的壓制,除了應試,平日便幾乎不動筆了,

殊不知,從古至今,創作本就是生活中的一件必不可少的事,只不過有的人選擇用筆,有的人選擇用畫,而現在更多人的選擇用手機拍照或者發朋友圈來記錄生活。

但可惱的是,隨著科技越來越方便,人思考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魯迅文中所言“寂寞時便會創作”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大家的時間越來越被各種短影片、遊戲所佔據,因此也變得越來越“無創作”,越來越“乾淨”了,隨之而來的也便是“他已經一無所愛了”。

筆者雖然不善詩詞,但每遇覺得值得紀念的事時,都會以打油詩的形式來紀念,或以故事隱喻,或以風景裹藏;

在分享給朋友時,再稍微講述創作背後的箇中詳情,正如魯迅文中所說“創作雖說抒寫自己的心,但總願意有人看。但有時只要有一個人或好友或愛人看時,便滿足”,確實,這種記錄生活的的形式,實又別有一番趣味。

另外,筆者最近在閱讀綠茶先生著作《如果沒有書店》時,發現綠茶先生每到一地,必速寫一張圖畫,再配以文字,這樣的記錄方式,令筆者讀起來心羨不已,最近也在嘗試學習速寫。

總之,文字是用心去回憶的,圖畫是用眼睛去仔細觀察的,二者都讓我們更加仔細的用心去觀察生活,筆者認為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並且值得嘗試的。

正如十三邀中李誕所說“甭管寫的好寫的壞,年輕時不想寫兩筆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