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學發展史》中國當代文學之四:作為再現藝術的戲劇

中國當代文學之四:作為再現藝術的戲劇

現代戲劇在中國的發生和發展與民主革命程序密切相關,其美學品格也受到政治要求的規範,注重以現實主義方法反映人民革命的歷史與現實,揭示本質與規律,教育與鼓舞人民齊心協力建設新生活。戲劇是工具,它的主要價值就表現在再現生活、教化民眾、統一意志上,戲劇常常不是依循戲劇自身的藝術規律去發展,而是按政治尺度去適應新時代,它要收回探索的鋒芒、削平個性的稜角、填平可能使大多數普通觀眾發生審美障礙的技巧上的、精神內涵上的深溝巨壑,使之成為簡明易懂的大眾藝術。但是政治在限制和規範戲劇的同時也給了戲劇以強大的外部推力,使它成為公眾文化生活和社會政治程序中舉足輕重的因素,從而蓬蓬勃勃地發展起來。在30年間,尤其是17年間,戲劇的各種品類、樣式以各種姿態不擇地而出,數量不小。雖然大部分作品只是曇花一現,但也出現了少數有特點的作品。極少數作品甚至已接近戲劇藝術的顛峰狀態,成為使後人難以企及的範本,比如《茶館》。

《世界文學發展史》中國當代文學之四:作為再現藝術的戲劇

1。舞臺新風貌

在限制中進行創造性勞動,戲劇家進行了艱苦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就。王煉的《枯木逢春》場景富於生活氣息、充滿詩情畫意;胡可《槐樹莊》以人立戲,人物形象個性化;張海默的《洞簫橫吹》以一支特別的洞簫為核心結構全篇,構思頗具匠心;楊履方《布穀鳥又叫了》洋溢著生活的激情和歡樂;白刃的《兵臨城下》情節曲折,富於傳奇色彩;沈西蒙等的《霓虹燈下的哨兵》塑造了一批個性鮮明的藝術形象,技巧的運用也很嫻熟;獨幕劇《劉蓮英》、《趙小蘭》、《婦女代表》也都各有特色;郭沫若《蔡文姬》、《武則天》,曹禺的《膽劍篇》、《王昭君》,田漢的《關漢卿》、《文成公主》對歷史劇進行了探索;湖北省實驗歌劇院的《洪湖赤衛隊》則是新歌劇的重要創穫,其色彩鮮明、風味醇厚的音樂語言三十年後依然魅力無窮。

2。老舍與《茶館》

17年話劇,老舍的《茶館》一枝獨秀,從整個20世紀中國戲劇史來看,它也是當之無愧的典範。《茶館》出自老舍之手,正是題中應有之義。老舍20年代即已在大學任教職,並以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享譽文壇,30年代的《駱駝祥子》已列入世界文學名著之林,此後又寫過十幾部劇本,在對人情世態的洞悉、藝術語言的錘鍊和戲劇特性的把握上,積蘊深厚。

《茶館》以裕泰茶館的興衰為線索,透過清末、民初、抗戰勝利後三個歷史片斷,描寫北京的社會風情,從中透露出現代中國歷史變遷的軌跡。全劇只有三幕,但寫了50年的歷史程序。三個場面之間相隔20餘年,沒有貫穿事件,沒有推進情節的動力線,但它卻像一幅世態圖卷,豐富而完整。這種圖卷式或串珠式的結構方式,散點透視式的觀照方式深得中國藝術的精髓,對於以歐洲文化為母體的話劇藝術的表現形式是個創造性發展。

《茶館》在不大的篇幅裡寫了近80個人物,在有限的時空中處理眾多的人物,卻能做到主次分明,各司其職。主要人物自壯年到老年,貫穿全劇,次要人物父子相承,並由同一人扮演父子,一般人物則呼之來揮之去,所以作者能從容地將主要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如老闆王利發,茶客松二爺、常四爺、秦仲義、劉麻子等等。沈處長上場只說了一個字:“ 好(蒿)!” 也已形神俱在。

《茶館》的臺詞藝術已臻於爐火純青的地步,往往三五句話就把一個人寫得神氣活現。比如第一幕開場,二德子在茶館裡要打人,一直靜坐在角落裡獨飲的馬五爺發話了:

馬五爺(並未起立)二德子,你威風啊!

二德子(四下掃視,看到馬五爺)喝,馬五爺,您在這兒哪?我可眼拙,沒看見您!(過去請安)

馬五爺有什麼事好好地說,幹嗎動不動地就講打?

二德子嗻!您說得對!我到後頭坐去。李三,這兒的茶錢。我候啦!(往後面走去)

常四爺(湊過來,要對馬五爺發牢騷)這位爺,您聖明,您給評評理!

馬五爺(立起來)我還有事,再見!(走出去)

馬五爺只說了三句話,但他的個性與氣派已顯露無遺。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