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道德經》48.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原文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無為而無不為。

取天下常以無事,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解釋

追求學問的人,知識一天天增加,追求大“道”的人,慾念一天天減少。

減而又減,最後達到“無為”的境地。

一旦能夠做到清靜無為,就沒有什麼事是做不成的了。

治理天下的常道是無為而治,

如果繁苛的政令侵擾百姓,那就不能很好地治理國家了。

解析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從學知識的角度來講,學到的內容越多越有益。可是獲得很多的東西,對了解根本性的規律並沒有什麼好處。“為學”,講究越多越好,但是“為道”講究內心的修行,講究的是減少。

求學是“有為”法,知識、經驗,需要不斷積累,愈加愈多。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知識是追求外在經驗的總結,越積累越豐富。

“為道”,指透過直觀體悟的方式,感知內心的虛靜,或冥想或體驗以把握事物的執行規律。日損,指逐步減少外界對心靈所誘引的慾望。修道的功夫越深,內心的私慾妄想就越少。除去了私慾妄想,就可以返璞歸真,至於無為。

修道與做學問恰恰相反,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方式。修道要學會捨棄,把知識學問,以及內心的欲求慢慢放下,最終做到清靜無為。

讀《道德經》48.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為學做的是加法,為道做的是減法,減少內心的慾念,貪念,“損之又損”,一點一點地把它減少。減損到了最後,一無所有,沒有物質慾望,沒有私心雜念,沒有主觀妄想,沒有功利思想,最終返璞歸真,達到無智無識而又無所不知的“無為“境界。

道家自然無為的含義:第一,不妄為;“不知常,妄作,兇。”“損之又損”,減少了遮擋了心竅的外在事物,就看見了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不妄為”。第二,不多為;抓住關鍵,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的方法。第三,有所不為;要想有所得,必須有所舍。捨棄了那些阻礙了我們正確行動的紛紛擾擾,達到一個無不為的效果。

讀《道德經》48.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無事”就是不多事,自然而然順理成章。“及其有事”,如果老是妄為,不懂得事物的規律、這就是“及其有事”。則“不足以取天下”,那就不能夠獲得天下。

讀《道德經》48.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古時候,秦青是聞名的歌唱大師,他收留了許多弟子,其中有個叫薛譚的弟子,聰明好學,進步很快。秦青從心裡非常喜愛這個小夥子,準備把自己唱歌的本領全部教給他。

一天晚上,秦青正要入睡,忽然薛譚敲門後走了進來。他說:“老師,我考慮很久,我想我已掌握了您唱歌的全部技巧,所以明日想告辭回鄉了。現在深夜打擾,是特來拜謝師恩的。”

秦青聽到後,非常驚訝。自己並沒有把所有的本領都傳授給他呀,而且唱歌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薛譚學唱的時間這麼短,怎麼能掌握其中的奧妙呢?秦青沉思片刻,並未挽留,只是說:“你既然已決定回鄉,那麼明日我來為你送行吧!”

讀《道德經》48.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第二天,秦青果然在城外的大道旁擺下酒宴,做出為薛譚送行的樣子。席間,秦青說:“弟子回鄉,為師高歌一曲,算是送給你的禮物了。”說完,他打著節拍,唱起了古人送別的歌曲。

那歌聲,慷慨悲壯,縈繞於林間水畔;那歌聲,高亢激昂,響徹天空;那歌聲,縹緲流暢,激越四方。歌聲,彷彿感動了花草樹木、魚蟲鳥獸,四周靜靜的,沒有一絲聲響,連白雲都靜止了,只有歌聲,迴盪在四面八方!

薛譚聽著聽著,慚愧得羞紅了臉,連忙跪在老師足下,叩頭不止,秦青的歌唱完了,他看著弟子,誠懇地說:“學無止境,凡事不能淺嘗輒止,滿足於一知半解。”薛譚不住地點著頭,把老師的話牢牢地記在心中。從此以後,薛譚在老師身邊刻苦學唱,繼續深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