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報紙就是收藏曆史,芳香油墨的背後是一段寶貴的回憶

攤開一份新出刊的報紙,一版一版像平整的麥田,放眼望去豐饒而鮮亮。午後的陽光從百葉窗灑下來,鋪在報紙上,無聲地流動著……我在時光的盛景裡,相遇相知那一份份精彩。

收藏報紙就是收藏曆史,芳香油墨的背後是一段寶貴的回憶

收藏的報紙。圖/萬成

讀報是我的習慣。一份報紙內涵豐富,可以欣賞由名人題寫的報名,看報頭下面用小字註明的編輯部門、日期,瀏覽報眼和第一版要聞,當然少不了學習徵文專版、討論專版的文章,最後還可留心一下廣告、啟事等內容。

一份報紙讀完,有些讀者會把有價值的“豆腐塊”剪下來,再分門別類貼起來,裝成一本本資料。我那時愛剪貼,一把剪刀、一瓶漿糊就陸續疊起二十幾本剪貼本,還分別給其命名,如《文摘》《風景這邊獨好》《紀實大手筆》等。後來覺得剪貼費功夫,我就直接收藏報紙。

收藏報紙就是收藏曆史,芳香油墨的背後是一段寶貴的回憶

澳門迴歸時的報紙報道。圖/萬成

我總覺得人們用報紙糊玻璃和墊桌子很可惜,我在心裡說:留著它們,作資料儲存吧。我萌生這個念頭後,便開始收集報紙。

我現在儲存年代最久的是1953年的《濱湖報》,該報由常德專區主辦,面向廣大農民發行閱讀。我的第一份油印小報叫《騰飛》,由安化一所高中學校主辦。最近搞清理,發現了這份報,上面刊登了我一篇散文《歌唱衡山》。這是我第一次在民間報刊上發表的文章。我發現這份報紙的副主編是楊騰化,楊騰化老師現在是知名作家,幾年前我們一起參加過聯誼活動。我隨即與騰化聯絡,印證此事,他說文學報上的名字正是他,他深情地談到了他們當時辦報的熱心和專注。

一次去天津開會,我從長沙開始買報紙,在火車上也買,到達北京繼續買,等到了天津,報紙就有了一大包。我實在提不動,就到郵電局購置了兩個紙箱子,開會前先郵寄回來。這是對報紙的一份喜愛。因為愛著,我還自任主編,編印了自己家庭內部的《家》報。

收藏報紙就是收藏曆史,芳香油墨的背後是一段寶貴的回憶

我收藏的報紙。圖/萬成

剪一段讀報時光,緩緩流淌。報紙記錄當天的大事,是人生之河一簇一簇的浪花。歲月的河流,無聲無息,我們捧起其中一簇浪花,可以體味那段歷史的滋味。對我來說,每一份報紙記錄的不僅有時事,更有報紙背後的情誼。

在廣東工作的同學張濤知道我鍾情報紙,從“國慶50週年”“新千年”的紀念報開始郵寄,一直延續著一份深厚的情誼。他寄送的一份新千年《廣州日報》共有200多版,介紹了每一百年全世界各地發生的大事,堪稱一本圖文並茂的歷史著作。青島的集報大家兼作家王紀民先生曾為我寄過他收藏的報紙,堪稱珍品。

收藏報紙就是收藏曆史,芳香油墨的背後是一段寶貴的回憶

國慶系列報紙。圖/萬成

2019年國慶節期間,北京、廣東、黑龍江、長沙等各地好友陸續給我寄來了各種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紀念報,豐富了我的國慶系列藏報。

去年3月,北京網友黃先生在一個論壇上說要贈送我一份報紙。幾天後,一封貼有精美郵票的長信封抵達。這份《中國雷鋒報》,大氣端莊,沉甸甸的。說它沉甸甸,是因為它的組稿、印刷、發行,全部都是群眾義務勞動完成的,是全國第一張專門謳歌雷鋒焦裕祿式人物的報紙,報紙不需要徵訂,全部免費贈閱。捧著雷鋒報,讓人心生感動。

因寫作的緣故,我與各地文學社團多有交流,還有一部分報紙是各地文學社團贈送我的,如《記者搖籃》《閱讀時空》《新作文》等。

另有一些是文章發表的樣報。我的一篇題為《“蝶戀花·答李淑一”是怎樣公開發表的》歷史散文,先後在《湖南婦女報》《海口晚報》《中學語文報》《文萃報》等報紙上發表。收到的樣報,既是一份紀念,也能瞭解報紙的辦報風格、文章要求等。

收藏報紙就是收藏曆史,芳香油墨的背後是一段寶貴的回憶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的報紙。圖/萬成

我收藏報紙既有資料性方面的,也有紀念性方面的。資料性報紙如全國各地的文學小報、文摘報;專題報紙如“新千年”“汶川地震”“國慶”“北京奧運會”“香港迴歸”“澳門迴歸”系列等,每一系列都由全國各地知名報種彙集。如《新華日報》《南方都市報》《晶報》《深圳特區報》《環球時報》等。

時光的舊夢不在,愛報的心情依然。那一份讀報集報的過程,蘊藏著我獨特的記憶和美好。無論如何,這些美好被光陰庇佑著,不會輕易遁逸而去。

讀報能使內心變得安靜而篤定,在那些乏味冗長的旅途中,在那些茶餘飯後的閒情時,翻開油墨芬芳的報紙,細微的“嘩嘩”聲傳來,看在眼前,聽在心裡,像品著糯米酒,滋味美妙。報紙上的好文章能滋養出好心情,好心情像鳥兒一樣飛上雲端,整個世界都是一片芬芳的味道。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