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丨《名人傳》:精神世界的英雄人物

八年級下丨《名人傳》:精神世界的英雄人物

創作背景

啊!信仰!你的苦痛的勝利,是由多少的失敗造成的呢!

——羅曼·羅蘭

《名人傳》創作於一個令人窒息的世界和頹廢萎靡的時代。

那是二次工業革命以後,法國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一樣開始向帝國主義過渡,也出現了壟斷組織。隨著資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金錢取代“神權”和“君權”成為主宰一切的力量。正當人們試圖向新制度索取“理性王國”曾允諾的一切權利時,卻發現無比高貴、尊嚴的“人”正在淪為“商品”;所謂“自由、平等、博愛”,在實踐中只能是人與人之間的競爭角逐。幻想破滅了,人們發現自己孤立無援地置身於一個以金錢為槓桿的動盪不安的社會。而且資本主義秩序愈是鞏固,人們感到距離“人”的理想愈遙遠,“人”越來越失去自己的本質,變成了物的奴隸。現實社會中的異化感和屈辱感使人們意識到“人”的貶值,痛感自身的渺小和無能為力。於是消極、頹廢的情緒便蔓延在當時的文學作品裡。

在那樣一個時代裡,真正需要的是高貴的精神,甘願自我犧牲、以痛苦為人類獻祭的榜樣。羅曼·羅蘭把社會變革與進步的希望寄託在“英雄”人物的身上,他要為自己心中理想的精神鉅子立傳,他決定寫一些英雄人物的傳記來安慰和鼓勵“世上不幸的人們”,讓人們“呼吸到英雄的氣息”,為我們的精神世界創造光輝奪目的太陽。

八年級下丨《名人傳》:精神世界的英雄人物

羅曼·羅蘭

羅曼·羅蘭心中的英雄

不經過戰鬥的捨棄是虛偽的,不經劫難磨鍊的超脫是輕佻的,逃避現實的明哲是卑怯的。

——傅雷

《名人傳》中的英雄人物與衝鋒陷陣的戰士、鋤強扶弱的好漢不同。作者羅曼·羅蘭表示:“我所說的英雄,不是指那些靠自己的思想和威力取得了勝利的人。我所說的英雄,是指那些具有偉大靈魂的人。”顯然,羅曼·羅蘭所說的英雄,並不是走遍天下無敵手的江湖豪傑,也不一定是功蓋千秋的大偉人,甚至不一定是個勝利者,但他們肯定具有一種內在的強大生命力,使他們在任何逆境中都不放棄奮鬥;他們飽經憂患,歷盡艱辛,卻始終牢牢把握著自己的命運,以頑強的意志去戰勝一切困難,竭盡努力使自己成為無愧於“人”的稱號的人。

按照羅曼·羅蘭的觀念,英雄品格應有三個特點:

首先就是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亦即他所說的大江大河般奔騰不息的強大的生命力。

其次,永遠保持人格的尊嚴,恪守個性的獨立,既不屈從於強權,也不盲目地隨大流。

第三,具有關懷人、愛護人的博愛精神,甘心為人類的福祉奉獻自身。

羅曼·羅蘭要用英雄們的偉大精神,來改造當時歐洲普遍存在的物質主義的利己打算,用高尚的德操來拯救歐洲的墮落。

古往今來許多大有作為的人,並不曾從社會或自然那裡得到任何特殊的惠顧,從來不曾有一位好心的神明為他們安排通向勝利的坦途。相反,不公正的命運常常給他們設下種種意想不到的障礙。

——艾珉

八年級下丨《名人傳》:精神世界的英雄人物

貝多芬

貝多芬出生於貧寒的家庭,父親是男高音歌手,性格粗魯,愛酗酒,母親是個女僕。貝多芬本人相貌醜陋,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困苦,還經常受到父親的打罵。十三歲輟學,十七歲挑起整個家庭的生活重擔,二十五歲時他剛剛在樂壇嶄露頭角,耳朵又開始失聰。“耳聾,對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滅,對音樂家是整個世界的死滅。整個的世界死滅了而貝多芬不曾死!並且他還重造那已經死滅的世界,重造音響的王國,不但為他自己,而且為著人類,為著‘可憐的人類’!這樣一種超生和創造的力,只有自然界裡那種無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在死亡包裹著一切的大沙漠中間,唯有自然的力才能給你一片水草!貝多芬的力所推動的是什麼?鍛鍊這股力的洪爐又是什麼?——受苦,奮鬥,為善。”(傅雷《貝多芬與力》)他受到了世人矚目,與光榮一併到來的卻是最悲慘的時期:經濟困窘,親朋好友一個個死亡離散,耳朵也已全聾,和人們的交流只能在紙上進行。面對生活苦難,似乎沒有什麼能使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創作風格扭轉了維也納當時輕浮的作風。

八年級下丨《名人傳》:精神世界的英雄人物

米開朗琪羅

米開朗琪羅的境況表面上是比貝多芬好得多。他的家族頗有聲望,他本人從小接受精英階層的教育,但他在精神上卻備受折磨:

其一,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的作品毀於戰亂,他的理想化為泡影。

其二,他無法從一心只想在他身上牟利的家族獲得半點溫暖。

第三,他很難在同行中尋得知音。

最後,也是最可悲的,他不得不依附他所不願依附的教皇,這也便決定了他將終生為理想無法實現而痛苦。

羅曼·羅蘭為米開朗琪羅慨嘆道:“他有力強,他生來便是為戰鬥為征服的人;而且他居然征服了。——可是,他不要勝利。他所要的並不在此。——真是哈姆雷特的悲劇呀!賦有英雄的天才而沒有實現的意志;賦有專斷的熱情,而並無奮激的願望:這是多麼悲痛的矛盾!”

八年級下丨《名人傳》:精神世界的英雄人物

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的情況則與前兩者大相徑庭。貴族的身份、優渥的條件、健康的身體、美滿的家庭……但這些令人豔羨的背景卻恰是他痛苦的根源。他厭棄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他本人擁有地位和財富,但他時常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難安;他同情下層民眾,又對他們缺乏信心。因此,他厭倦自己的生活,決心和自己的社會決裂,渴求用一生去追尋真實、樸素,但他又得不到人們的支援。可以說,他在精神上一直是孤獨的。托爾斯泰的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他為真理而進行的鬥爭不是為了拯救自己,而是意在拯救全人類。他執行這項任務,從而成了英雄,而且幾乎成了聖徒。他為這項任務付出了生命,這使他成了一切人中最有人性的人。高爾基曾言:“不認識列夫·托爾斯泰者,不可能認識俄羅斯。”

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雖然他們各自的事業不同,貢獻不同,所處時代和國家也不同,但他們都是偉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領域裡的偉人。他們在肉體和精神上經歷了人生的種種磨難,卻為創造不朽的傑作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沒有拘泥於對傳主的生平做瑣屑的考述,也沒有一般性地追溯他們的創作歷程,而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可以說是為我們譜寫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

《名人傳》的主旨

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羅曼蒂克的幻想的苦難;唯有看到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唯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傅雷

羅曼·羅蘭的英雄理想,究其實仍是文藝復興以來人本主義思想傳統的繼承與延伸。他試圖在被資產階級統治下變得消極、頹廢的人群中,憑藉《名人傳》傳遞英雄的氣息,鼓舞人們恢復對生活的信念和奮鬥的勇氣。他想要告訴人們,任何成就都伴隨著艱辛的拼搏和痛苦的考驗,他為之作傳的這些人,“他們的偉大固然來自堅強的毅力,同時也來自所經歷的憂患”。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

八年級下丨《名人傳》:精神世界的英雄人物

貝多芬手稿一幅(歌德收藏)

羅曼·羅蘭告誡人們:“生活是嚴酷的,對那些不安於平庸的人說來,生活就是一場無休止的搏鬥,而且往往是無榮譽無幸福可言的、在孤獨中默默進行的一場可悲的搏鬥。”“不幸的人們啊,切勿過分怨天尤人!人類最優秀的人物與你們同在。從他們的勇氣中汲取營養吧!”

八年級下丨《名人傳》:精神世界的英雄人物

列夫·托爾斯泰在犁田(1887)

羅曼·羅蘭還想告訴人們,英雄並非沒有弱點,也並非無往不勝——畢竟他們是人,而不是神——但這無損於他們的偉大。比如,米開朗琪羅有許多弱點:軟弱、多疑、優柔寡斷,做事常常有始無終,不止一次屈服於強權……他不屬於貝多芬那種具有完美人格的人。儘管米開朗琪羅有這樣那樣的弱點,儘管他沒能實現自己最宏偉的計劃,可誰也不能否認他的藝術代表了文藝復興時代偉大的人文精神:他在《大衛》身上,表現了人的理想;他的西斯廷教堂天頂畫《創世記》中,被逐出樂園的亞當絲毫沒有對“原罪”的負罪感;他的《最後的審判》,以悲壯的場景刻畫了人類的痛苦和掙扎;等等。有了這些震撼人心的不朽豐碑,誰還會去計較他的軟弱和恐懼呢?米開朗琪羅不是完人,而作為藝術家,他是人類的驕傲。

八年級下丨《名人傳》:精神世界的英雄人物

《最後的審判》(西斯廷大教堂壁畫)

年輕的朋友們!生活是廣闊的,但並非處處都開滿鮮花,更不能指望處處都有林蔭道,有的地方會是崎嶇陡峭的小路,有的地方甚至荊棘叢生。《名人傳》中記述的三位偉人雖然出身經歷不同,性格特點迥異,但為了實現生命的價值,同樣都需要面對這樣那樣的困難、障礙,承受這樣那樣的磨難、挫折或失敗的打擊,從這個意義上講,人是生而平等的。人生就是奮鬥,幸福就產生在奮鬥的過程之中。不經奮鬥得來的享受不會給人帶來任何快樂,只有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後攀登上生命的巔峰,才能感受到靈魂昇華的喜悅。人生的價值是由自己創造的,要想讓生命迸出火花,沒有任何捷徑,也不必乞靈於神明。可以視為神示的只有一句話,那就是貝多芬所說的:“人啊!靠你自己吧!”

[本文內容根據人民文學出版社新印出的《名人傳》(收入“名著課程化·整本書閱讀叢書”)的閱讀指導整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