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無字書,彈無絃琴,我們未曾感知的世界,含義深刻、更有神韻

人解讀有字書,不解讀無字書,人知彈有絃琴,不知彈無絃琴。以跡求,不以神求,何以得琴書之趣。《菜根譚》裡的這句話,富含深意。識得琴中趣,何勞弦上音。說的是同一個道理。

早在去年,我就很想寫類似的文章。家中少年說,媽媽,你還駕馭不了,不能寫,還送給我一本線裝的《老子。莊子》讓我仔細讀。果然,經過老子和莊子給我上課,我的心裡平靜了許多,醍醐灌頂、豁然開朗說的就是我的心情。

讀無字書,彈無絃琴,我們未曾感知的世界,含義深刻、更有神韻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遠古時代的人們結繩記事,在巖壁上刻畫,這是人類表達內心想法、互相交流的一種方式。長久以來,人們更認同文字帶給我們的知識。文化的傳承很大程度上依靠文字的力量。人們從文字中汲取營養,不斷進步。

在人們印象中,書都是有字的,琴都是有弦的。無字的是天書,人間豈能尋到?琴技高超的俞伯牙,彈得是有絃琴,琴聲優美,讓鍾子期駐足傾聽,兩人成為知音。博學多才的嵇康,彈得也是有絃琴,他寫出仙樂般動聽的《廣陵散》,引來飛鳥傾聽、徘徊不忍離去。

其實,無字書,無絃琴,是一種寓意。無字書,是人們從生活和學習、工作實踐中悟出的感受,自身的體會,是文字記載之外的事物的本質,事情的真相。

無絃琴,是大自然天然存在的聲音,是人類彈奏的樂器所不能發車的聲音。風過竹林萬竿斜,竹葉搖晃沙沙響。這是風的聲音。雨滴輕輕飄落,雪花紛紛揚揚,水流潺潺,大自然的聲音像是天然的交響樂。

讀無字書,彈無絃琴,我們未曾感知的世界,含義深刻、更有神韻

人的思維瞬息萬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微妙複雜,大千世界的奧妙層出不窮,這些,文字都不足以表達,能敘述清楚的,不過十之一二。

假如,我們只讀有文字記載的書,而忽略了事務本身帶給我們的直觀感受,或者不聽取有經驗長者的口授心傳,那我們會錯過多少美好和真實呢?

孔子曾經被圍困在陳國和蔡國之間,進退兩難。他和弟子們只能採集野菜,煮成野菜湯充飢。孔子已經整七天沒有吃過帶有米粒的飯菜了,顏回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決定一個人外出討米,顏回討到米後馬上親自燒火煮飯。米飯煮熟後,顏回親自盛了一碗,畢恭畢敬地送到老師面前。

孔子對顏回說,你把煮好的飯端一碗過來,我要祭祀先人。他在我夢裡出現,好像有什麼事情要告訴我。顏回趕緊說,老師,不行啊,米飯裡落了灰,對先人不敬。我覺得把落了灰的米飯丟掉可惜,於是就把它吃掉了。

原來,顏回在煮飯的過程中,發現有草木灰粒落入米飯中,便順手把落了灰的米飯抓起來吃掉、這一幕恰好被孔子看到。孔子假裝沒看見,但還是忍不住試探顏回,因此有了上面的對話。

孔子因此非常感慨,他對學生們說,我們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會騙人,但有時候眼睛看到的也不是事情的真相。有時候,我們相信自己的內心,覺得自己考慮的事情最可靠,卻不知有時候你心裡想的跟事物的本質千差萬別。

讀無字書,彈無絃琴,我們未曾感知的世界,含義深刻、更有神韻

很多道理,不能從書中學到,就像孔子的感悟,書中不會記載。看清一個人,看清一件事,不能因循守舊,向書中尋求道理。很多道理,很多方法,都要自己慢慢去發現、去體會。

古時候,科技不發達,很多人覺得日出、月落,宇宙萬物都是圍繞著地球旋轉,地球是中心,後來又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在人類出現之前,宇宙萬物已存在千萬年,除了我們熟知的銀河系,還有很多我們未知的天體。它們一直真實存在,只是我們看不到罷了。

不是所有的聲音都能被人類的耳朵捕捉,振動產生聲音,人類能敏銳感覺到的頻率是3000hz和4000hz,超出這個範圍,是無法感知的。人類聽不到的聲音裡,就有蝙蝠發射的一種高頻率的超聲波,這種超聲波訊號定位準確。

同樣,在人類眼裡五彩繽紛的世界,在一些動物眼裡,卻是黯淡的黑、白色。花香馥郁,青草的香氣清香怡人,自然界還有千萬種氣味人類無法感知。我們無法感知的世界,犬類卻可以輕鬆做到。

有和無,是一種辯證的關係,它們從來不是絕對的,會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轉化。古今中外的科學家,發明家,善於從無入手,探知人類未知的世界。

當想象插上翅膀,並付諸實踐,那麼,想象中的場景,很多原本認為可能實現的事情都會變成現實。古代的神話傳說,是先人對未知世界的想象,他們覺得,未知世界的神奇和魅力遠超已知的世界。嫦娥奔月是美麗的傳說,如今,科學家卻把這個傳說變成現實。

有字書,是人類文明存在的痕跡,是祖先為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我們在書海徜徉,自以為學到了很多知識。卻不知,先人沒有留下痕跡、我們無法探尋蹤跡的未知世界,蘊藏更深刻的神韻,這就是無字書的魅力。

讀無字書,彈無絃琴,我們未曾感知的世界,含義深刻、更有神韻

如果你覺得無字書太過抽象,難以理解。我們不妨先來看一個真實的例子。

著名作家海倫凱勒,她小時候因為生病,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她面對的,是無聲的黑暗世界。她看不到五顏六色的世界,聽不到悅耳動聽的音樂。

你覺得她很慘,很可憐嗎?錯了,海倫凱勒的世界比我們任何一個正常人都豐富多彩。她無法像正常人一樣從書中閱讀,認知這個世界。她的老師帶著她走進大自然,在大自然的懷抱裡,感受未知的世界。

陽光照在海倫身上,她體會到溫暖的感覺。雨滴在臉上,落在手上,她體會到到涼爽的感覺。她用手觸控盛開的鮮花,體會花瓣的質感,花的香氣沁人心脾,青草的香味摻雜著泥土的氣息,所有這些真實的感受,對海倫來說,陌生而新奇,比任何書中的描寫都精彩。

雙手讓她感知自然界萬物的觸感和形狀,嗅覺讓她透過氣味識別分辨容易混淆的事物。所有這些資訊,都被她的大腦捕捉,儲存起來,慢慢積累。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海倫透過這種特殊的學習方式,大腦對她學到的東西融會貫通,她開始有了自己的見解和想法。於是她透過感受喉部振動的方法,學會了發聲,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讓全世界知道她怎樣在無聲又黑暗的世界裡感受到這個世界的多姿多彩。

讀無字書,彈無絃琴,我們未曾感知的世界,含義深刻、更有神韻

彈無絃琴,其實是說不要忽視了自然界的聲音。如果你還是很難理解,不妨看一下貝多芬。

貝多芬能在雙耳完全失聰的情況下,創作交響樂,指揮樂隊,很好地解讀了這個道理。也許,你會說,貝多芬是個天才。但是,剛開始的時候,貝多芬也不能從容指揮,甚至出現過他的指揮和樂隊演奏完全不協調、不同步的窘況。

貝多芬憑著頑強的意念,在無聲的世界裡悟出如何寫出最美妙的音符。一個聽不到任何聲音的音樂家,卻把最美的交響樂留給全世界,他真是可愛又堅強的人。

貝多芬也許並不認識老子,他也不鑽研中華文化。但是,有智慧的人總有相似的想法。道,穿越時空、穿越空間而存在。海倫在無聲而黑暗的世界裡悟出世間萬物的形狀、顏色、感受到人生的精彩,貝多芬也在遭受挫折後,慢慢平復心情。

他來到大自然,是大自然的寬闊胸懷治癒了他的心靈,給了他無限靈感。教科書上沒有記載,也沒有老師可以傳授給貝多芬經驗,如何在完全失聰的狀況下作曲,如何在聽不到的情況下敲擊鍵盤,讓一個個音符在手下誕生。更沒有人教他,如何在無聲的世界裡與樂隊配合得天衣無縫。

貝多芬憑藉自己悟出的方式,一如既往地作曲、指揮。當他有一天終於取得圓滿成功時,所有人都為他祝賀。

讀無字書,彈無絃琴,我們未曾感知的世界,含義深刻、更有神韻

無字書與無絃琴與老子所說的道,有異曲同工之妙。老子說過,眼睛看不到的,叫做夷;耳朵聽不到的,叫做希;雙手不能觸控到的,叫做微。這三者,都不是都不是具體存在的事物,沒有蹤跡可尋,無法真實體驗,很難用語言準確形容出它們的特點。

道是什麼?按照老子的描述,它不知因何開始,亦不知何時結束,它沒有具體的影像,沒有具體的形狀,你說不出它是光明,還是黑暗?它沒有色彩,沒有聲音,它又是一種永恆的存在。

道,無形、無聲、無色、無味,不可觸控,但可以用心感知。按照我自己的理解,道,應該是人類探知未知世界的一種意念。人類遵循這種意念,可以做常人所不能做,達到常人無法企及的境界。

道,歷經千萬年,仍可以含義深遠,為人類指明方向。行道之人,心靈澄澈似冰雪,胸懷寬廣如山谷,品德醇厚如同璞玉。

無形、無聲、無色、無味,不可觸控,但可以用心感知。海倫用心感知到何為道,開啟自己璀璨的人生。貝多芬用心感知到什麼是道,在這種冥冥中存在的神奇力量的指引下,給世界留下寶貴的音樂財富。

我們未曾感知的世界,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有無法形容的神韻。這需要我們走出封閉的世界,擺脫現有的束縛,學會讀無字書,彈無絃琴,感悟富有哲學思維的道,去發現人生更多的精彩。

文章寫到這兒,要跟大家說再見了,歡迎大家批評指正,我很樂意接受。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