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懶”的詩人:一生只寫一首詩,一首詩只有兩句,卻成為千古名言

中國的詩歌文化源遠流長,每個人興之所至的時候,都可以寫出一首詩來,但是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有的人寫了幾萬首詩,沒有一首出名的,有的人只寫了一兩首,甚至一兩句,卻可以流傳至今,成為千古絕唱。

比如清朝的乾隆爺,據說他每天都要寫一兩首詩,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

公元1799年,89歲高齡的乾隆皇帝回顧自己的詩歌創作生涯時,不無自豪地說:

“餘以望九之年,所積篇什幾與全唐一代詩人篇什相埒,可不謂藝林佳話乎?”

對於這樣的成就,乾隆自己也頗為得意。

只是他寫的詩都像今天的發朋友圈一樣,是在記錄生活,比如說今天吃了根黃瓜要寫一首詩,來到一座古城玩要寫首詩,看見下雪了要寫首詩,他往往都是即興落筆,像記流水賬一樣,因此少有佳作,只有一篇《飛雪》曾經入選過小學語文課本:

“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蘆花都不見。”

這首詩的點睛之筆是最後一句,雪花、蘆花渾然不見,混為一體,天地蒼茫,這些意境就出來了。不過很多人說,最後一句是紀曉嵐或劉墉給改寫的。如果真是這樣,乾隆作詩那是真沒啥說的了!

史上最“懶”的詩人:一生只寫一首詩,一首詩只有兩句,卻成為千古名言

相比於乾隆,古代平民出身的漢高祖劉邦,雖然他被戲稱為“文盲皇帝”,卻也曾因觸景生情,寫下了一首《大風歌》。這首詩是在劉邦秦末起兵後,在外面打了十多年仗,完成了從沛公到皇帝的華麗轉身後,回到家鄉與父老鄉親們大口喝酒,暢飲了三天,回顧這些年的經歷有感而發,寫下的一首詩: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我們看到,乾隆寫了四萬首詩,卻很少有精品,劉邦憑藉一首《大風歌》,就可以流傳至今,難怪後人評價說寫詩“貴精不貴多”,有深刻的人生閱歷才能寫出好詩,劉邦雖然寫詩不多,但是這首《大風歌》質量上乘,堪稱千古絕唱。

史上最“懶”的詩人:一生只寫一首詩,一首詩只有兩句,卻成為千古名言

劉邦的這首《大風歌》,只有三句,卻可以流傳至今,感覺已經是個極限了,還有人寫的詩比劉邦更短,卻也能被人們記住嗎?

有!與劉邦和乾隆相比,這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但是他很有寫詩的才華,也可以說是史上最懶的詩人,一生只寫了一首詩,一首詩只有兩句,至今人人會背。這首詩便是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如今這兩句詩,演化出了一個成語“近水樓臺”。

這個小人物叫蘇麟,他是一個宋朝的官員,他寫下這首詩後,呈遞給北宋的名臣范仲淹,目的則是“學而優則仕”,希望范仲淹能夠推薦自己做官。

有人說想做官太貪圖功名了,可是,做官其實是古代文人共同的理想,從孔子開始就是想從政、想做官的,

孔子跟學生一起周遊列國,便正是為了求職。

因為孔子一肚子的學問,需要有實踐的地方,只有做了官掌了權,才能釋出政令,改造社會,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

孔子他老人家不僅希望自己做官,也希望他教育出來的學生們做官,孔子培養學生分為四個學科:德行科、言語科、政事科和文學科。

其中政事科相當於現在大學裡的政治學系,這個科的學生,就是為了以後當官做準備。這些學生學成後,孔子積極推薦他們到各國政府任職。比如子路、冉有、公西華等等。

就像是孔子的學生子夏說的:“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史上最“懶”的詩人:一生只寫一首詩,一首詩只有兩句,卻成為千古名言

可能是受限於時代視野,在孔子看來,知識分子如果想要為國為民謀福利,他能夠做出的最好選擇就是做官從政。

受孔子的影響,中國的歷代文人,也將做官作為自己的價值理想。

同其他的文人一樣,

北宋詩人蘇麟也將做官當作自己的人生追求。

歷史上關於他的記載寥寥無幾,只有北宋文人俞文豹的筆記《清夜錄》中,簡短地提到了他。

《清夜錄》中這樣記載:

“范文正公鎮錢唐,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公即薦之。”

蘇麟生活在宋仁宗時期,在杭擔任一個屬縣巡檢。他有些文采,工作也兢兢業業。只是,他長期在巡檢的崗位上得不到晉升,心裡邊也頗有些不是滋味。

恰好,范仲淹被北宋朝廷外遷到杭州任知府,范仲淹為人很隨和且又惜才,對下屬極為平易近人,樂於提攜後進,只要他身邊有才華的人,他都會向朝廷舉薦。

一時間,范仲淹身邊的優秀人才大都脫穎而出,相應得到晉升的機會。

可是蘇麟由於職位的特殊,他是巡檢,常常需要到外地辦公,不在范仲淹身邊工作,兩個人很少碰面。因此,當范仲淹將身邊的人提拔了個遍時,也沒有注意到還有蘇麟這號人的存在。

等到蘇麟外出回來,發現自己原來身邊的人,無論職位高低,才能深淺,都或多或少得到了范仲淹的引薦提拔,唯獨自己因為總在外面辦公,感覺自己好像受到了忽略。

蘇麟有點鬱悶,覺得自己並不比那些被提任的人差,可是范仲淹好像遺忘了自己這個人的存在。本來他想去直接找范仲淹問問,可他是個礙於情面的人,又不好意思說出口。

思來想去,他決定用委婉的方式向范仲淹表達自己的訴求。蘇麟就借向范仲淹述職的機會,獻上了一首隻有兩句的詩: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

這兩句詩的字面意思是,近水的樓臺先看到月亮在水中的影子,向陽的花草和樹木最先得到陽光和雨露的滋潤,因而成長最快。

史上最“懶”的詩人:一生只寫一首詩,一首詩只有兩句,卻成為千古名言

蘇麟透過巧妙設喻,指出自己和別人相比,並非學識和能力不足,只是條件不利,沒有在范仲淹的身邊工作,希望范仲淹提攜推薦時不要忘記自己!

非常幸運的是,范仲淹不僅在文壇上名聲很好,在政壇上也對後輩照顧有加。范仲淹看到蘇麟的這兩句詩後,明白自己可能忽略了一個人才,便及時注意到他,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考察,蘇麟果然得到了晉升。

蘇麟憑這兩句詩得到推薦的故事傳開後,由此成名。蘇麟還被後人戲稱為史上最懶的詩人。因為他很有寫詩的才華,卻只留下了兩句詩,連詩題都沒有,可是後人覺得寫得很好,便取名為《斷句》得以留存傳世。

但同時蘇麟也是最幸運的詩人之一,歷史上,能夠成名的詩人和傳世之作很少,乾隆皇帝寫了四萬餘首,沒有一首詩成為傳世之作,而蘇麟只寫了一首詩,而且只有兩句,卻成為了千古名言。

久而久之,這兩句詩又化用為一個成語:

近水樓臺

不過,這個人盡皆知的成語流傳開來,漸漸有了些貶義:常用以譏諷利用職務之便,為自己或親信撈取好處的人。這已經與最初的意思有了很大的差別。

史上最“懶”的詩人:一生只寫一首詩,一首詩只有兩句,卻成為千古名言

蘇麟憑藉兩句詩,獲得范仲淹推薦從此升遷,這個故事對我們現代人也有很多的啟發,比如說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也是留給積極主動的人,如果對自己的才華有信心,想獲得伯樂的賞識,除了找機會展示自己的優勢以外,還要勇敢地毛遂自薦。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