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以永今朝——莫走歪路,詩的真意從不在詞藻格律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

——李商隱《春雨》

最近是挺閒的,而且很多人都很閒。有很多人很忙很累,但閒人繼續閒著就是幫忙了。所以,讀了一些“教學”文章,讀了一些所謂原創。

好文章是教出來的嗎?

是也不是。

說是,是因為一些東西的理解需要有人教。說不是,是因為有些東西越教越糊塗。

寫作手法的確需要有人點明,詩詞的理解需要有人引導。而寫作想要表達出真情實感靠的不是手法,詩詞的真意靠的不是定規,做到這一點,需要的是心。

有些人會覺得自己的堆砌是學了李商隱,emmm,華麗、對仗工整確實是李商隱詩歌的標誌,但並不是全部,甚至不是主要的東西。

李商隱的詩並非全在同一高度,實際上也沒有詩人能做到這一點,所以像《錦瑟》這類的詩就被當做範本一般,可“無題”類的詩並不是真正好的教材。

聊以永今朝——莫走歪路,詩的真意從不在詞藻格律

去者日以疏,來者日以親。出郭門直視,但見丘與墳。

古墓犁為田,松柏摧為薪。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

思還故里閭,欲歸道無因。

—— 《去者日以疏》

古詩是養分,說歐陽修“白楊但有風蕭蕭”沒受“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的影響也不太可能。

漢魏樂府對詩歌發展有著深遠影響,但在學習的過程中,這部分內容卻常被很多人忽視,因為“不好看”。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 杜甫《月夜憶舍弟》

都是五言詩,五律相較五古是要多些形式與音韻上的美感的,但讀詩的首要目的當然不是這些末道。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一聯向來為人稱道,但真正動人的還是這濃濃的故鄉之思,而非字面上的工整巧妙。再到“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惹人淚下,沒有什麼華麗詞藻,卻將言情做到了極致。

聊以永今朝——莫走歪路,詩的真意從不在詞藻格律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 白居易《望月有感》

這詩好吧,好。為什麼好?

其實很多人都把“華麗”是什麼搞錯了。

有些詩為什麼華麗?因為詩人需要這些詞藻來表述,而非因這些詞藻華麗而表述。就拿“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中的“千里”“九秋”來說,這並非為對仗而存在,而是為了表現時間空間而存在,這就是有心與有因的區別。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 溫庭筠《蘇武廟》

在不需要的地方用修辭就是錯,正如“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表達質樸,有了前面“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鋪墊,已經不需要再用什麼離群離批濩落的詞語做渲染。而“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看似華麗,實際上也只是組合得當罷了。

聊以永今朝——莫走歪路,詩的真意從不在詞藻格律

靡靡秋已夕,悽悽風露交。蔓草不復榮,園木空自凋。

清氣澄餘滓,杳然天界高。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

萬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從古皆有沒,念之中心焦。

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 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

學詩學古,書法學古,??古法……

這一個“古”字有什麼魔力?

其實不是“古”的就好,而是這些經過歲月沖刷留下來的作品中的“古意”就是真意。學古,其實就是學真,因為後來人有太多走了歪路邪路。

真誠奉勸一些人,放下你們作為詩歌基礎的格律吧,格律只是增色之物而非奠基之石,本末倒置的話,請放過詩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