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古寺藏一副“天書對聯”,讀懂就能找到寶藏,卻至今無人能解

幾千年的歷史文明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珍奇寶藏,有些是精神上的,有些則以文物形式儲存至今,為我們講述一段段悠遠神秘文明過往。

川蜀之地的先民數千年前創造了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於是有了我們如今看到的三星堆遺址,青銅神樹、黃金面具、玉璋、青銅大立人……古蜀秘寶讓世人驚奇,“上新”活動引世界矚目,但四川這個寶地的文明珍藏,不止三星堆

杜甫草堂、都江堰、武侯祠、樂山大佛、劍門蜀道、三蘇祠、安嶽石窟……

四川古寺藏一副“天書對聯”,讀懂就能找到寶藏,卻至今無人能解

提到石窟這種遍佈中國各地的佛教文化雕刻建築形式,我們往往想起洛陽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3大代表。而四川安嶽縣的石窟造像藝術上承龍門,安嶽縣更是目前已知中國古代佛教造像遺址最集中的縣,石刻以多、古、精、美聞名,石窟造像超過10萬尊。

安嶽縣有“中國佛雕之都”美稱,據考證,至少從唐初時期,這裡的佛教石窟造像工程就開始了,歷經宋元明清,直到民國時期都沒停止。去每個鄉走走,幾乎都能找到古石窟造像遺址,可見千年來這裡佛教文化有多繁盛,僅列入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便多達9處。

四川古寺藏一副“天書對聯”,讀懂就能找到寶藏,卻至今無人能解

那裡的佛像石刻精美程度令人叫絕,號稱“東方美神維納斯”的北宋水月觀音就在安嶽縣毗盧洞,據明朝史料記載,毗盧洞的石刻造像歷史是從五代後蜀(934年~966年)開始,宋代佛教藝術在此地繁榮興盛,留下了大量摩崖石刻造像,也留下了神秘的寶藏傳說。

根據民間傳說找寶藏聽起來就是一件很玄乎的事,不過並非沒有前例:明清至近代,民間都紛傳明末清初時“大西王”張獻忠從水路出川時攜帶了千船的金銀,卻因交戰大部分沉入水中。百年後,四川眉山市江口鎮水域果真發現了大量來自張獻忠大西國的金銀器、賞功幣。

四川古寺藏一副“天書對聯”,讀懂就能找到寶藏,卻至今無人能解

“江口沉銀”的傳說在民間流傳百年,考古工作證明了其真實性,可知很多寶藏傳聞並非空穴來風。同樣,安嶽縣毗盧洞也有一個關於寶藏的傳聞,傳說當地的石窟中藏有一批神秘寶物,而找到寶物的關鍵,就是毗盧洞古寺前的“天書對聯”。

我們知道民間關於寶藏的傳聞總是真假摻半,難以辨明,但這裡的確有“天書對聯”,其內容難倒了中外學者,至今無人能破解,難度堪比商朝的很多甲骨文。這使得寶藏傳聞更加神秘,因為人都對未知事物充滿好奇,想要去探索解密。

四川古寺藏一副“天書對聯”,讀懂就能找到寶藏,卻至今無人能解

對聯其實有2副,其中一副漢字對聯很容易懂:“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不是仙不是佛不是物”,這兩句話蘊含哲理,讀來引人深思,但另一副對聯就讓人摸不著頭腦,因為它的字型根本看不出究竟屬於哪種已知的文字。

在外國人眼中漢字是方方塊塊複雜符號,讓人看得頭暈眼花,而熟知漢字的我們看到這副對聯上的字,感覺就和外國人看漢字是差不多的,漢字至少能夠系統學習,但對於對聯上的文字,各方學者意見不一,有說是龍鳳文也有說是鳥獸文,但其意義究竟是什麼卻說不清楚。

四川古寺藏一副“天書對聯”,讀懂就能找到寶藏,卻至今無人能解

上世紀80年代便有日本學者高島秀將這副“天書對聯”拓片帶回日本進行研究,只是多年也沒什麼實際進展,短短14個字難倒了這樣多的專家學者,這更讓人感到其古怪性。論時間,毗盧洞周邊石刻等佛教文化遺存都是唐後的了,按理說不需要用這麼奇怪的文字書寫。

民間還有另一種說法:寶藏其實分2批,石窟曾被發現人為破壞的痕跡,就是因為讀懂前一副對聯的人將部分寶藏取走了。實際上包括毗盧洞在內的安嶽石窟古文化遺存本身便極具價值,因此過去文物保護還沒有條件得到足夠重視時,總有人為一己私利蓄意來偷竊、破壞。

四川古寺藏一副“天書對聯”,讀懂就能找到寶藏,卻至今無人能解

木門寺原本有11尊弟子站像,華嚴洞大般若洞,20尊南宋羅漢的頭像原本完好。這些歷史珍寶在上世紀不翼而飛,讓人痛惜。

現如今,我們已經充分認識到保護文化遺存的重要性,保護方式和水平也有了很大進步和提高。其實不論這個寶藏傳言是否屬實,於五千年中華文明而言,真正無價的寶藏便是這些歷史遺產本身。

再難複製的瑰寶,見證了文明薪火傳承不絕,也許將來,隨著我們對古老文明瞭解愈深,這天書對聯也不再是難解之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