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銅奔馬是什麼時候出現的?馬踏飛燕出土99件銅車馬儀仗俑儀仗俑

說起“東漢銅奔馬”,可能人們對此有一定的陌生感,但“馬踏飛燕”這個名字就幾乎是家喻戶曉了。這件國寶是東漢青銅藝術的精品之作,也是一件傑出的古代藝術品,除了眾所周知的馬踏飛燕以外,它還有馬超龍雀、馬踏飛隼、凌雲奔馬等美名。

東漢銅奔馬是什麼時候出現的?馬踏飛燕出土99件銅車馬儀仗俑儀仗俑

馬踏飛燕出土於1969年10月,當時甘肅省武威縣的村民正在挖防空洞,結果挖到了一個古代的墓葬,據考古學家分析,這應該是東漢晚期一位將軍的磚石墓葬,而馬踏飛燕就是隨葬品中價值最高的一件。當時這個墓葬出土了99件銅車馬儀仗俑,所有的馬匹都是靜止狀態,唯有這一匹馬踏飛燕姿態靈動。

根據測量,馬踏飛燕的身高34。5釐米,身長45釐米,重7。15千克,製作極其精緻。它昂首嘶鳴,呈賓士狀,右後蹄踏在一隻飛燕之上,其餘三蹄定格在凌空奔騰的姿勢,就好像駿馬疾馳騰空於雲霄之間,整座銅馬充滿了動態與力量的美感。

東漢銅奔馬是什麼時候出現的?馬踏飛燕出土99件銅車馬儀仗俑儀仗俑

自馬踏飛燕出土後,就引來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文物界極其重視這座難得一見的藝術精品,1986年即定其為國寶級文物。除此之外,馬踏飛燕還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曾被列入小學語文課本,還在2002年列入了《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這一傑出而著名的文物,現在存於甘肅省博物館,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每日參觀它的遊客絡繹不絕。但很多沒有現場見過它的人可能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馬踏飛燕的幾乎所有宣傳圖都是側面,而極少見到正面呢?

東漢銅奔馬是什麼時候出現的?馬踏飛燕出土99件銅車馬儀仗俑儀仗俑

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馬踏飛燕的正面,實在是有一點不太嚴肅。

這座銅奔馬的側面是極其完美的,它的構思也非常巧妙,用展翅的飛燕充當奔馬的底座,既可以保持作品的靈動,又能把握平衡和穩定。此外,它風馳電掣的姿態也製作得細緻入微,使得整個作品看起來活靈活現,彷彿下一秒它就會真的賓士起來。

東漢銅奔馬是什麼時候出現的?馬踏飛燕出土99件銅車馬儀仗俑儀仗俑

馬踏飛燕整體是非常寫實的,也就是這種寫實讓它的正面出現了令人忍俊不禁的形象:也許是跑得太急太快,駿馬的頭以一種有些扭曲的姿態微微歪斜著,配合它長大的嘴以及瞪大的眼睛,不僅沒有側面表現出來的神駿,還露出了一絲“憨傻”之氣。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各種宣傳圖,基本都不會放國寶的正面上去,雖然它不醜,但是比起側面的靈動飄逸確實有些遜色。文物專家們大概也是希望人們腦海中對於馬踏飛燕的印象以莊重、雄偉為主,而不是一匹“撒歡的野馬”。

東漢銅奔馬是什麼時候出現的?馬踏飛燕出土99件銅車馬儀仗俑儀仗俑

作為國寶,馬踏飛燕表現出的是漢代人的勇武豪邁的氣概,還有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它傳達的是一種積極正面的精神,自然要嚴肅地看待。所以一些馬踏飛燕的仿品也會在這一點上做一些小小的修改,將它們做得儘量“正”一些,不過經過改動之後,看起來確實就沒有真品這般靈動和寫實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