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話 | 她10歲時許願成為藝術家,後來在義大利出版了這本書

書話 | 她10歲時許願成為藝術家,後來在義大利出版了這本書

編者按

一個 和畫畫談戀愛的女孩,在義大利創作了一本講述暗戀心事的圖畫書,獻給勇敢做自己的孩子和大人。在這部暖心的作品裡你會發現,這不僅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更是一個自我認同的故事。

總有一束光,照進你的生命;做真實的自己,與那束光相遇。

書話 | 她10歲時許願成為藝術家,後來在義大利出版了這本書

陳希

,新銳繪本作家,義大利博洛尼亞美術學院插畫出版專業碩士。

繪本作品《光》於2019年3月首次在義大利出版,該作品先後入圍2021年金風車國際青年插畫家大賽、第七屆愛麗絲繪本獎,後由奇想國童書出品國內簡體中文版。

我並不希望

成為一個高冷的雲端藝術家

Q:從小就想要成為一名藝術家嗎?

A:

我10歲時許了一個願望:想要成為一名藝術家。在我研究生畢業時,我的《光》在義大利出版,我得到了導師的認可:“陳希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

我想這和家庭教育有關係。從小我父母會培養我的一些興趣愛好,比如,鋼琴、書法、舞蹈,但只有畫畫我堅持下來了,因為它真的能讓我特別快樂。我一畫畫就廢寢忘食,那時我趴在地上把紙鋪開,聚精會神地作畫,一下午就這麼過去了。我父母看我非常喜歡畫畫,就一直很支援,給我找啟蒙老師打基礎。

我性格內向,不愛講話,不像有的小朋友天生就能與別人交流,我語言天賦不強,只有透過畫畫來表現一些內心的東西。

大概從7歲開始,我就參加省裡的一些繪畫比賽,每年都得獎,這也就讓我獲得了自我認可,包括我從小學就開始畫我們班的黑板報,每當老師讓我去做這件事,我都會很有成就感。

小時候老師會問:“你的夢想是什麼?”我想,如果一定要選一個夢想,毫無疑問就是當一個藝術家。

我現在回憶自己在義大利學語言時,語言老師讓我們用義大利語說自己的夢想,很多同學都說,現在的夢想和以前的夢想不一樣了,我的夢想依然是“藝術家”,和我10歲的夢想是一樣的。

書話 | 她10歲時許願成為藝術家,後來在義大利出版了這本書

Q:父母很支援你的這些夢想?

A:

從小我父母傳輸我的教育都是比較正能量的。我爸是採油隊的一名工作人員,他會帶我去他們的採油隊寫生,我靜靜地畫他的同事和麥田,還有水杉樹,他就在旁邊看,現在我回憶起來是挺溫馨的畫面。

我媽是教師,她也會帶我去學校體驗生活,去找生活中的各種素材。由此繪畫成為我生活的常態。一開始,我畫畫是沒有老師的,按照小孩子的本能畫線條,比較抽象和主觀,後來上小學一年級父母讓我學習素描,我接觸到造型透視,也摸索出我喜歡畫的東西,比如,女孩子可能喜歡的小動物、小公主、小人等,這些可愛的東西。男孩子喜歡的是恐龍、汽車、小兵之類的。

系統的學習奠定了我的繪畫基礎,也讓我對藝術偏向有了認知雛形。我的父母雖然不是畫畫專業的,但他們的教育方式對我影響很大。從我上美術學院到出國留學,他們一直支援我,沒有考慮我學美術是否容易就業,只是憑藉熱愛來支援我。

Q:怎樣理解藝術家這個概念?

A:

首先,藝術家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稱謂,而是應該用作品說話的。就像我尊敬的藝術家梵高,他很熱愛畫畫,他用自己的行動和時間去證明自己是一名藝術家。我從來不向別人說我想當藝術家,或者我就是一個藝術家。但我會覺得,我的作品是有藝術價值的,因為它表達了我的情感,而藝術最高層次就是表達情感。

在我的認知裡,藝術家並不是一個很崇高的概念,它不是浮在空中的,相反,它真的很平凡,只是用作品去表達一些美好的東西,讓作品留下屬於它的價值。

書話 | 她10歲時許願成為藝術家,後來在義大利出版了這本書

Q:覺得怎樣才算一個真正的藝術家?

A:

一個藝術家,其藝術作品是比他的壽命更長的,我也希望自己的作品壽命比我長。它能夠成為歷史,成為時間長河中的一顆星星,我覺得這就是一個藝術家的價值和魅力。藝術家雖然平凡,但想成為藝術家卻又很難。你想成為被時間記住的人非常不易。我現在就想透過我的作品去感動一些人,這樣已經挺好了。

我並不希望成為一個高冷或生活在雲端的藝術家,我希望自己在煙火氣中生活成長,因為所有的創作都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

Q:有崇拜的藝術家嗎?

A:

沒有固定或特別崇拜的藝術家,也沒有想效仿誰。他們身上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學習之處,包括他們的藝術品質、思想境界,以及他們作品的一些技法配色,但是這條路真的不太一樣,因為年代不同,我們所處的國家和環境也不同,這都是無法複製的。

我去國外學插畫專業,會接觸更多的插畫家,這與純藝術的油畫是不一樣的,它會跟文化、社會接觸更緊密一些,與插畫家相比,全藝術家太自由了,他們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可能就表達一個理念、一種情緒。但是插畫不一樣,它是有文字依託的,要跟作家合作,要有受眾群體,比如,小孩子或成人,這其實就在引導我去與社會接觸。

那麼,我想成為或我能成為的,應該是經過社會打磨的繪本藝術家,而不是一個純藝術家。繪本藝術家是透過故事和畫面為兒童服務的,是為人服務的。當然純藝術家也會給我很多畫面的啟發,比如,我的繪本《光》的配色其實有梵高的影響,就是那種橙色、黃色和藍色的對比色,它對我有影響。我不希望我完全被一個人影響,但是他可以影響我一部分,我還是我自己。一定要找到你自己的東西,你的藝術語言,還有你真正想表達的情感,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藝術家,而不是別人影子下的藝術家。

很多人說繪本雖然是商品,但它也是藝術品。受眾群體的需求,本身就有情感部分,一本繪本的藝術性就在於它的情感部分。你用配色表達情感,它的輪廓、線條、造型、色彩表現的都是人物的情感和心理。

書話 | 她10歲時許願成為藝術家,後來在義大利出版了這本書

我們聊聊《光》這個作品吧

書話 | 她10歲時許願成為藝術家,後來在義大利出版了這本書

Q:《光》的主人公形象看上去比較簡單,看起來就是一些簡單的色塊?

A:

我在畫之前花了很長時間去構思她的造型。

這個女孩齊劉海、短頭髮,一看就是中國人。我在國外時尤其覺得中國人不能忘記自己的祖國,這種民族認同感非常強烈,於是我就想畫一個比較典型的東方人物。

她的大眼睛正體現了她不太會表達自己,需要透過眼神交流情感,於是我把眼睛畫得像窗戶一樣。同時我沒有畫人物的嘴巴,因為她不太想用嘴巴去表達自己。

書話 | 她10歲時許願成為藝術家,後來在義大利出版了這本書

Q:她喜歡的這個男孩是沒有五官的?

A:

我不想讓讀者知道他們想要什麼,有一些神秘感。

同時主人公又似乎是一個獨特的女孩,讀者會疑問和思考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女孩,然後像懸疑片一樣探究小女孩是個什麼樣的人。

她看上去比較弱小、單薄。很多人會有和我一樣的感觸,那就是社會人很多時候不太敢於表達自己,感覺很無助、很敏感,又不想合群。其實這樣一想,這個人物本身就潛藏著孤獨和悲傷。

我畫馬路上的人群,他們臉上沒有神情。這種形式感也在諷刺,他們好像也是沒有思考的,還有一種冷漠感和疏離感,就是一個路人的感覺。每一個畫面中,人物有很多細節可以感受,像很多人都是白色的,像紙片一樣,只有小女孩是橙色的,是有顏色的。

書話 | 她10歲時許願成為藝術家,後來在義大利出版了這本書

Q:讀完這個故事,女孩的內心似乎變強大了?

A:

女孩身上有一種堅強勵志的精神,也許教授正是看到了這種人格特點,當時才被感動了。《光》這部作品,當時我真的是把它當作一份作業,因為老師給了一個“面具”的主題。時逢畢業創作,學校請來一位義大利知名藝術家。好不容易遇到一個好老師,我就想珍惜這次機會,表達一個情感小故事給他看,希望他能給我指導。

我從小就比較內向,喜歡獨處,我很享受這種孤獨,它讓我很快樂。那時候小朋友都喜歡出去玩,而我更喜歡一個人畫畫。我可以一天都在自己的房間裡,感覺是屬於自己的世界。

當時想畫這個故事,也是因為我孤獨感很強,但是在國外那種孤獨跟我在家的孤獨不一樣,在國外缺乏安全感,你可能對中國人三個字特別敏感,生怕有人歧視你。

國外留學那三年可能是我最脆弱的一個階段:第一次離父母那麼遠,學習壓力也很大,有時課也聽不懂。那段時間迫切需要一個出口,我就透過這部作品表現我的情感狀態。它能夠打動人,可能真的是因為我到達了情感的極點。

Q:《光》想表達什麼?

A:

表現人的孤獨感。《光》也有生活的夢想:希望遇到一個知己或者一個靈魂伴侶,能夠跟我一起畫完一幅畫,走完人生旅途。

當然,《光》的主旨最重要的還是做自己,雖然有時為了跟外國人交流,要提前想好多遍怎麼交流,我的語法有沒有錯誤,我這麼說可不可以,不能像他們一樣隨時能暢所欲言。當時有人在背後議論我們中國人,說我們很沉默,聽不懂他們的話。說我們聽不懂課還來上學,這是在浪費學費,還說我們不懂裝懂。

當時我義憤填膺地去跟老師理論,說我們不是聽不懂,只是說話比較慢,我們不說話不代表我們愚蠢無知。我們有我們的語言和文化,我們雖然沉默,但是我們仍然有自信。

書話 | 她10歲時許願成為藝術家,後來在義大利出版了這本書

Q:所以更想透過作品證明自己?

A:

我的教授還從我的作品中感受到脆弱感,我覺得有過生活閱歷的人才會感受到脆弱。因為透過化妝,脆弱根本看不出來,我在掩飾它。我儘可能表達堅強,但內在的情感還是掩蓋不了。

Q:《光》的主人公氣質跟您本人很相似嗎?

A:

整部作品首先是一種自我表達。可能會有讀者覺得這個女孩因為喜歡一個男孩而失去了自我,但其實繪本中的自我意識戰勝了妥協意識,在這個女孩身上體現得特別明顯,這種自我認同在女孩戴獅子面具那一頁達到高潮:我不在意別人的眼光,我就是這麼活著。這體現了這個女孩強烈的自我。

書話 | 她10歲時許願成為藝術家,後來在義大利出版了這本書

馬克筆比較純亮、飽和

就像女孩的情感一樣豐滿

Q:從創作手法看,怎麼表達這種情感?

A:

我採用了三種技法:水墨、丙烯馬克筆和亞克力版畫,最終選擇了馬克筆。

人真的需要環境推動,當時我儘可能想嘗試所有風格,我的老師看我每天從這個畫室跑到那個畫室,從沒有停下來過,我也成了別人口中的“畫畫的瘋子”。

馬蒂斯說過一句話,如果線條是表達你的心靈的,那麼色彩就是表達你的情感的。

水墨更理性客觀,更適合表現意境,偏簡約美,色塊的情感濃度更強。我把三本風格不同的畫做成樣書給編輯看,編輯覺得馬克筆的配色有直擊內心的感覺,我插畫師的同學也有此看法。

馬克筆比較純亮、飽和,就像女孩的情感一樣豐滿。世界應該是五彩斑斕的,應該是很美好的,不應該是黑白的。這個看起來柔弱的女孩,她內心一定是向著光明走的。

Q:平時習慣用這種媒材嗎?

A:

那段時間我剛好在畫展看到美國一個很有名的塗鴉畫家,發現我跟他有相似之處,表現感情的方式都很直觀。他在牆上、馬路邊作畫,因為畫畫被抓,就是一個畫畫的瘋子。我發現我缺少他那種放開自我的勇氣,藝術家不該這樣嗎?他就是凱斯哈林。

於是我就嘗試了塗鴉風格。在這本書之前我是不用馬克筆畫畫的,素描和水墨這種中國風格畫得比較多,這是我全新的嘗試,是一次偶然事件。

書話 | 她10歲時許願成為藝術家,後來在義大利出版了這本書

Q:滿意自己給故事設定的結局嗎?

A:

本來我設定了《光》的兩個結局,一個結局是加入男孩的視角。男孩每天早上都會注視著女孩,偷偷觀察女孩,當男孩看到女孩第一眼時,心也會撲通直跳,他會重複女孩有過的舉動。

第二個結局,他們同樣都怦然心動,但是都不敢表達自己,都很含蓄內斂。

我問教授哪個更好一些,他說第二種開放式結局給人更多想象空間,我就採用了第二種。結尾那一幅畫足以證明男孩早已注意到了女孩。

還有個細節,表明男孩也注意到了女孩,就是女孩透過男孩的門縫的光入睡,那道光其實就是男孩給她留的,這是男孩的暗示,是男孩關注到女孩的證明。

這個細節在我的現實生活存在過,當時我的室友很貼心,如果我還沒回來,室友就會幫我把走廊的燈或自己房間的燈留著。我覺得這點特別溫暖,就把它畫上去了。尤其在國外的時候,感覺尤為強烈,一點兒關心都可能被放大很多倍。

書話 | 她10歲時許願成為藝術家,後來在義大利出版了這本書

一本書創作好後

它的生命才剛剛開始

Q:這個作品是怎麼被大家發現的?

A:

每年學校都會有不同的藝術家來給我們上課,《光》的伯樂正是其中的一個特別厲害的藝術家StefannoRicci。一次在他的課上,不知道誰哪裡來的勇氣,我把《光》當眾介紹給了同學們。

我覺得作品傳達的很多東西他都能感應得到,包括我的封面——一盞檯燈,照亮一本日記本,是開啟心靈的一種感覺,這些都是藝術語言。

這給了我啟示:我就是這樣一個含蓄的人,沒有必要去迎合別人而假裝開朗,我用我的作品說話,不是一樣嗎?

我的導師當時把我的作品推薦給義大利比較知名的三家出版社,最後被Topipittori選中,出版過程非常愉快,編輯沒有猶豫就出版了。義大利人在自己國家都很難出版作品,一個外國人寫作的故事竟然可以出版,那一瞬間像做夢一樣。

書話 | 她10歲時許願成為藝術家,後來在義大利出版了這本書

Q:《光》是怎麼來到國內的?

A:

在博洛尼亞書展上,我主動把《光》給編輯們看,有時參展的老師會自行翻閱。有的老師會覺得這樣一個愛情題材很敏感,不太好賣,會遲疑和拒絕,但奇想國童書很堅定地在國內出版了我的作品。

我的家人都覺得,很多人可能不會購買這本書,它的受眾群體小。很多父母不會為孩子買一個愛情故事。

但我創作時沒考慮那麼多,不經意間的東西更自然。也許是性格使然,讓我刻意創作,我可能還做不好。

Q:你覺得《光》比較適合誰看?

A:

《光》是寫給像我這麼大,或者處於青春懵懂時期的人,或者正在外打拼的年輕人,也可以是有暗戀情緒的學生,我覺得成人也會買回去看。每個人都有愛人的能力和愛與被愛的需要,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逃避愛情呢?我覺得應該正視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他們勇敢做自己。

編輯也是這麼認為的,就是需要讓讀者放開思想,勇敢表達愛,我這個故事中的表達方式就是戴面具,可能孩子跟成年人表達方式不一樣。

年齡偏小的讀者潛意識裡是懂的,但閱歷還不夠,多少有些時空錯位,但至少《光》可以正向引導他們去面對愛情。

如果早點做自己,就可以開始一段愛情或者收穫一段友誼,會有更多的朋友認識你,瞭解你。《光》不僅是一個愛情故事,它也會給你帶來很多啟發,這個啟發的意義更重要。可能五六歲的孩子確實看不懂,只能留著等他們長大以後回味了。

它有門檻,就是它的哲學含義,那些面具都是有象徵含義的,小朋友你跟他講,他不能理解。不過它有導讀手冊,需要家長的引導,就能看懂其中的部分了。

書話 | 她10歲時許願成為藝術家,後來在義大利出版了這本書

Q:《光》裡為什麼會選擇四種動物?

A:

裡面的動物確實是經過設計跟選取的。首先是小鳥,就是一種喚醒象徵,這些象徵跟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我感受了生活後畫出來的。我每天早上起來就會被鳥叫醒,我特別喜歡起床聽鳥叫的感覺,覺得生活特別有生機。我是一個從小就浪漫的人,別人會覺得這隻鳥好吵,影響睡覺,我會覺得這隻鳥過來陪我玩了,我不孤獨了。

很多靈感都來源於我的孤獨,人孤獨時會對周圍的環境更加敏感。小豬面具出現在小鳥後面,有層層遞進的含義,象徵陪伴,是一種很踏實的感覺。我外婆家養過豬,我是跟豬近距離接觸過的,每次主人過來餵食時,它們就會非常主動,吃得很香,很享受主人餵它的東西,吃完以後就躺在豬圈裡面睡覺,很簡單、很祥和、很忠誠,感覺永遠不會離開你,但是現實的結局很殘酷,最後它們當然被殺了。

我還是很浪漫,我就想用小豬表達陪伴,我覺得這個形象很可愛,是很善良的。我們看動畫片和繪本故事,小豬、小鳥都是好角色,狐狸就比較狡猾,大灰狼就比較邪惡,這也是作品給我的一種暗示,比如《三隻小豬》,小豬往往都是被傷害的一類善良的小角色。

後來就有了恐龍,寓意感情又升溫了。女孩更勇敢了,她想去保護這個男孩,去陪伴他,體現了她女漢子的一面。女孩子是可以很強大的,其實當你喜歡一個人或者很喜歡一件事的時候,你可以很堅強和勇敢的。

於是到第4種面具出現時,女孩已經強大到不在意別人的眼光了。這是一個小獅子的造型。小獅子眼光很堅定,哪怕讓它戴著面具,小女孩眼神都是遮住的。她的眼睛很大、聚精會神,這是個細節,每一副面具裡女孩的眼神都流露出堅定。小獅子周圍的射線很像太陽,象徵一種照亮自己、照亮世界的溫暖,獅子還有點莽撞,甚至還有點倔強。這頁的插圖旁邊的配字是:我不在意別人的眼光,我的眼裡只有男孩,這也是情感的高潮部分。當你真正專心去做一件事時,你不必在意別人的眼光,這樣才能做好。這副面具的顏色又是黃色,也是光的一種色彩,象徵對男孩的愛。

書話 | 她10歲時許願成為藝術家,後來在義大利出版了這本書

哪個大人心裡不住著個孩子?

Q:怎麼理解繪本和其他美術作品的區別?

A:

繪本與其他美術品相比,在語言表達上可能會更強烈,對圖畫的審美、生活的觀察它會更加獨特,繪本也是對人類的一種陪伴,甚至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

一本優秀的繪本,首先一定要有自己的獨特畫風,風格成熟、故事完整、主題突出,啟發性要強,圖文結合相得益彰,形式與內容要統一。

還有一點就是要有童心,要能夠體現畫家的人格魅力和中心思想,這才是一本優秀的繪本。如果故事千篇一律,畫風千篇一律地模仿,就更談不上優秀了,或者說圖文不統一,或遇到一些不負責的編輯,這種千篇一律就太可怕了。我真心希望編輯不要做一些不必要的調整,不要打破作品原有的創造力和初心,希望給作品足夠的尊重。

Q:希望讀者讀到這個作品時,是什麼感受?

A:

有些孩子會自發臨摹我的作品,讀者這種自發的感覺太好了。一個三歲的小男孩喜歡故事裡的小鳥面具,他就把這隻鳥畫成他心目中的樣子,還給它戴了頂帽子,很可愛。有個小女孩還給小鳥畫了幾滴眼淚,因為她當時很難過。這些小鳥坐在沙堆裡面,在刨土,她自己的日常生活就像這隻小鳥。這個小女孩可能也是一個內心敏感細膩的人,我發現我的作品是能感動小朋友的。這種感動不分年齡,有的小朋友天生就比較多愁善感,比如,我從小感情就特別豐富,笑點跟淚點都很低。

繪本本來就是給0歲~99歲的人看的,你說哪個大人心裡還不住著個孩子?現實如果沒有點浪漫,那該多枯燥啊!

有共鳴的作家需要去碰,大家又聊得來

Q:會擔心書賣不好嗎?

A:

《光》這個故事真的就是一個愛情故事,我沒想到會引進,更沒考慮賣不賣得出去,引進以後反而壓力更大了,如果銷量不好,讀者是否會認為,我就是一個只會畫愛情故事的人?

Q:會更多嘗試跟其他作者合作創作嗎?

A:

其實我會嘗試以合作的形式創作繪本。如果遇到那種特別能夠打動我的故事,我也會去畫。我一看文字馬上就有畫面感,這樣的故事尤其會讓我有和文字作者合作的慾望。我的一本關於友情的原創繪本《金色的羽毛》在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還創作出版了一本《小寶寶數食物》的低幼紙板書,和雲作家老師合作了繪本《會放屁的樹遇見會掉耳朵的豬》,目前在和方剛老師合作一套新故事繪本。

這就跟我畫時的狀態較像,為什麼我自己畫自己寫?是因為我的畫面感跟文字幾乎是同時出現的,它是兩符號、兩種表述,相互補充,彼此填補空隙。

有共鳴的作家需要去碰,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比如,有人牽線搭橋,大家又聊得來。但是我畫繪本時還是會受到一些限制,比如,如果讓我寫這個細節,我會用更主觀的想法和體驗去寫。

別人寫肯定沒有自己寫自己畫那麼渾然天成,而且更側重於協調性,也更側重於簡單的畫畫。如果少了個人思考,必然要客觀一些,隨之藝術性會削弱,個人風格相對淡化。

但我覺得需要走出舒適圈,去做一些自己能夠嘗試的東西,其實就是提高自己,就是這麼簡單。我和青豆書坊也合作過一次,整個過程比較長,我畫了很多中國元素,文字作者對合作也很滿意。故事裡的童謠有詩的韻律,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象,跟我的氣質相符,畫起來就像畫我的故事一樣。

根據我近兩年的打磨和嘗試,比較適合畫想象空間大的,以及情感類、哲思類、詩歌類題材,比較主觀,有更多可以發揮的地方。

感受生活需要一雙敏銳的眼睛、一顆敏銳的心

Q:對創作者而言,什麼是最重要的?

A:

對創作者而言,敏感很重要。我覺得我比很多人都要敏感。因為畫畫的時間太長了,觀察生活、感受周圍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種常態。感受生活需要一雙敏銳的眼睛、一顆敏銳的內心,我的生活就是很敏感的一種狀態,已經長在了我的身體裡。

看到路邊的一個微小的場景,我就容易被感動。看到一片雲朵,我就會有很多想象。看到一頭小豬,別人可能覺得很臭很髒,但是我就覺得它是在跟我講話,它對主人非常忠誠,它會一直陪伴著我,我就會有這種感覺。小時候,奶奶對我很好,只要我跟奶奶分開幾天,就很擔心她會不會突然去世,我就會杞人憂天,奶奶其實很健康。

我比較樂於表達內心的東西,有時會毫無保留,講這麼多東西會不會太坦誠了,是不是對別人太信任了,但是好像很難改這種性格,比較純良。這可能是因為我從小生活在一個比較簡單的環境裡,把很多時間都投入到了創作裡面。

書話 | 她10歲時許願成為藝術家,後來在義大利出版了這本書

Q:對自己的生活是怎麼設想的?

A:

當今社會一生窮困潦倒的藝術家比較少了,其實你只要能工作,勤奮都能掙到錢。我沒有很強的物質慾望,並不是一定要過那種很富足的生活。對我來說,能吃飽喝好,有朋友陪伴,想去哪就去哪,就很知足了。

其實你生活過得簡單,對創作反而是有利的。

如果你太富足了,就反而畫不好,飽暖思淫慾嘛。對我來說,我本來就是走心的,就是去畫情感的東西,這時候就更不能被物慾所影響,不能被生活中太多瑣碎的事牽絆。

但是我也要跟現實接觸。因為如果太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也不好,需要更全面地發展自己,自己也需要成長。但是風骨不能變,不管經歷多少事情,長多大,或者我真的以後很富足,我還是不能失去現在這種純粹的心態,它不會被金錢改變。你的環境好壞、富足貧困不會影響你的創作,這才是一個厲害的藝術家,內心很堅定、很穩定。

從小我父母也會讓我去集貿市場畫畫,去野外大大的麥田畫畫,培養我的定性。

這就是藝術家的穩定性,就是哪怕失業了,我窮困潦倒,也沒有什麼能影響我畫畫。我在國外的生活其實挺拮据的,吃了三年土豆,偶爾吃一次肉,但是我還是很充實、很快樂,物質上的貧窮並沒有影響我畫畫,我反而畫得更好了。

Q:在國外出版這本書時幾乎沒有做任何改動,國外跟國內的市場環境不一樣?

A:

義大利是一個比較浪漫自由的國家,生活節奏慢,就有時間去考慮一些情感和內心的東西,還有一個市場的需要,很多大人也喜歡看繪本,在中國買繪本的更多是兒童,或者家長為孩子挑選。

國外藝術氛圍很好,很多人都有去博物館、美術館看作品的習慣,受藝術的影響和薰陶就很強,他們能夠欣賞這種風格的作品。

中國更能接受的是那種寫實作品,能夠一眼看到技法的,比較雅俗共賞,可能這種層面的讀者多一些。

作為中國作家,更多面對的還是國內的市場環境,引進和打磨的過程除了互相理解,也有互相妥協,我覺得這比創作更考驗人。

按照編輯的意圖,我後來也做了一些修改,之前的環襯是一個女孩在樹上坐著,後來換成一盞檯燈照亮她的日記,我覺得這兩個環襯都很好,後者是開啟一個人內心的感覺,意境很美。後來的大團圓是兩個人一起畫畫,我把之前小女孩的面具都加入了畫中,這也是一個改動所在,這寓意男孩看到了女孩的存在,只是他可能也想等待這個女孩,希望女孩能夠放下面具。

Q:有什麼新的創作方向嗎?

A:

現在,我在創作新的故事題材。我計劃創作一些中國優秀傳統元素的題材,和一些情感的故事。我也很喜歡中國的詩歌,可能我還是會走情感和哲思這個方向。用自己的主觀理解去寫一些東西,包括歷史故事,或是一些傳統文化題材。

我很希望嘗試新題材,我是一個天馬行空的人,這部作品只是我的冰山一角。我的靈感太多了,不誇張地說,睡覺時夢裡都是靈感,有一兩次我從夢中醒來,就想把它記下來,

怕我第二天起來忘了。我希望能夠在有生之年能把所有的靈感畫出來,我現在每天都在創作狀態裡。

我還想畫我爸爸騎著腳踏車,帶我到處寫生,發現這個世界美好的故事。還有我奶奶的故事,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我都想記錄下來。這些如果沒有畫,真的都是遺憾。

對自己的藝術之路,我的期待還是挺大的,雖然這是一個艱難的開始。不急於一時,不曇花一現,人生是馬拉松,但我希望能夠厚積薄發。這種抗爭太難了,畢竟大部分人都是很現實的,當然我可能也有這一面,但是我希望不要被這種現實的東西所影響,應找到自己的平衡點,創作《光》以外題材的作品。希望自己的風格越來越強烈,讓別人一眼就看出是我畫的。

書話 | 她10歲時許願成為藝術家,後來在義大利出版了這本書

書話 | 她10歲時許願成為藝術家,後來在義大利出版了這本書

Q:現在居住在哪裡創作呢?

A:

我不喜歡在一線城市的主城區待著,待久了感覺會變心,我現在都住在郊區,覺得遠離大城市會讓我覺得節奏慢一些。

我家所處在很小的地方,連出版社都沒有,發揮不出價值的感覺讓我很憋屈,所以我就來了北京。北京的文化氛圍和底蘊都要濃厚一些,更傳統更古樸一些,我喜歡有歷史氛圍的地方,也能給我更多藝術的啟發。

我現在是一名大學繪本專業助教,我想把我在國外學到的一些專業方法帶進來。我看了很多繪本創作的書,把部分書籍用於研究分析的可能性比較小,在教師身份上,我想向這個方向努力。

其實我在做教師之前做過一年的自由插畫師,很自由、很快樂,我還挺享受的,掙的錢也能養活我自己。我比較自律,一般做自由職業的人要很自律,不然的話就躺平了,我會每天給自己制訂一個計劃表,將做完的事打勾,沒做完的就圈出來。我去年最快半年時間合作畫完了4本書,包括一本童謠故事、一本關於小豬的故事、一本低幼紙板書,以及一本我的原創繪本《金色的羽毛》。

我內心深處還是一名創作者,畫畫是我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特長。但我不想太功利地去畫畫,如果這樣,我覺得我畫的東西就會缺少像《光》這樣打動人的感覺。

我教過小學美術,我發現小朋友畫得太少,小學的藝術課堂沒有受到重視,好多人上課在做作業,還是班主任讓他們做的。我覺得自己很沒有存在感和成就感。後來又需要坐班,沒有時間畫畫,後來我辭去了這份工作。

我也不適合做設計師。我不喜歡改東西,為了甲方一直改,幾乎沒有自己的創造力,很痛苦。我覺得到最後我的創造力肯定會被扼殺得乾乾淨淨,我就沒有找這方面的工作了。

Q:還去出版社工作過?

A:

我在出版社做過三個月的策劃編輯。畫畫和策劃其實是兩回事,我更願意花時間去創作,而不是寫營銷方案。創作需要很放鬆和自由的狀態,不然你很難潛下心來。現在我終於找到一份更長久穩定的工作了,也有時間來畫畫。找工作時很曲折,有時候也很迷茫,自己除了畫畫和創作並無其它特長。

對我來說,只有畫畫是用靈魂在做。我太喜歡畫畫了,我恨不得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畫畫,我感覺我做其他事都在辜負著畫畫。我連炒菜都認為是在創作,我說這道菜就是我的作品。在路上我也在創作。天空下雪了,我說這是雪在創作,白雲在創作。

我已經把創作融入到我生活的各個方面。

書話 | 她10歲時許願成為藝術家,後來在義大利出版了這本書

訪談主持人:《兒童繪本》雜誌陳柯宇

文字整理:烏拉拉童書國

轉自 公眾號

烏拉拉童書國

書話 | 她10歲時許願成為藝術家,後來在義大利出版了這本書

點個在看,結緣你生命中的那些好書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