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楚簡書法的8大要點

總而言之,楚簡的書法研究意義非常重要, 值得所有有志於書法史、字型演變史研究的人去努力臨習和分析研究。

學習楚簡書法的8大要點

楚簡臨帖作業

我們本學期的學習內容,主要是先秦書法。

我們是從甲骨文開始,咱們也都感覺學到了不少東西。

從金文開始,我們在佈置臨帖作業時,要求學員同時臨寫金文和楚簡,

並要求儘量去找到金文與楚簡之間的內在聯絡。

有的學員會說,這個楚簡,寫得也太草率了,簡直就是現在一些人所定義的“醜書”啊。

那麼這個楚簡,究竟是不是“醜書”?

進一步的問題:學習楚簡,究竟都應該注意哪些地方?

學習楚簡書法的8大要點

楚簡墨跡

01

現存最早墨跡材料

楚簡,是戰國中晚期戰國七雄中楚國地域內所書寫的各種文字材料。

也是我們目前所能看到中國古代最早的成批次漢字書寫墨跡。

這些手寫體文字,其字體範疇,屬於先秦大篆或金文的範圍。

但它們與金文外在形態,似乎又有很大的不同。

楚簡的考古材料,幾十年前就有大量的材料出土。

但這些材料,多用來作為歷史考古,所印刷的字形也非常小。

因此這些楚簡材料,沒有進入到文字學尤其是書法學的研究範圍內。

而作為書法研究的材料和字帖出版,其實也就是過去10多年來才有的事情。

按照文字學家的推斷,楚簡的各種變體字形,

極有可能就是《說文解字》一書中所收錄“古文”的字形。

《說文》所收錄的古文、籀文,

其實都是戰國中晚期六國(除秦國之外的其他六國)的各種異體字。

楚簡的大量出土和放大本字帖的出現,

就為我們研究手寫體尤其是先秦手寫體的演變軌跡,開啟了全新的思路。

學習楚簡書法的8大要點

楚簡臨帖作業

02

先秦日常書寫

現在“醜書”一詞用得有點過了。

如果以唐楷及以後的基礎書法教育理念的標準去套,

那楚簡無疑就是最早的“醜書”了。

可以這樣說,如果你以前沒有接觸過楚簡,而且以前還看了一些先秦書法史的書,

那麼我們對於先秦書法會有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

先秦的書法,應該就是金文的那個樣子,再加點甲骨文的那種模樣。

這個楚簡呢,如果我們是初次接觸,大部分人肯定是這樣的感受:

唉,這個楚簡寫得也太草率了吧,簡直就是亂來啊。

4然而,恰恰楚簡的這種草率和“亂來”,

卻活生生體現了先秦時代知識分子手寫體的真實情況。

學習楚簡書法的8大要點

楚簡墨跡

03

日常書寫材料

從楚簡墨跡材料,我們有理由推斷出:

早在商代和西周時期,當時的書寫階層,就已經大量使用簡牘來記錄各種文獻。

無論是甲骨文和金文,都屬於特殊的文字載體,並不屬於最為常用的書寫材料。

最常用的書寫材料,應該就是簡牘。

而且其墨跡樣式,應該與楚簡的樣子相差不太大。

而甲骨文和金文材料,就屬於典型的“倖存者偏差”:

因為商代、西周、以及東周(春秋)時代的簡牘材料沒有保留下來,或者現在沒有被發現。

所以傳統書法史材料在對先秦書法下結論時,就以甲骨文和金文來作為主要依據。

而這種依據,無疑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

學習楚簡書法的8大要點

楚簡墨跡

04

篆書筆畫概念

從楚簡的運筆和筆畫書寫方式看,先秦的大篆書寫,同樣也是有“筆畫”概念的。

以前書法史的論點認為,大篆和小篆,都沒有筆畫概念,而是隨機處理的。

而這種看法,多是基於唐代才興起的鐵線篆(線條一樣粗細,看不到筆畫運動軌跡)而得出的結論。

當然了,楚簡的筆畫,並沒有我們今天那麼嚴格。

而只是一個相對可以辨識、統計的原則。

這個原則,它是有一個彈性區間的。

事實上,我們今天在寫手寫體時,也不會嚴格100%遵守筆畫數量標準。

先秦時代,人們究竟是怎麼書寫的,

我們以前只能是依靠金文,再後來是甲骨文兩種材料來推想。

而這兩種材料,都只見字跡,不見運筆軌跡,所以只能是推測。

而楚簡材料,它們本身是墨跡,筆跡的運動軌跡非常明顯,

所以能夠非常清楚地看出先秦時代人們的書寫真實情況。

學習楚簡書法的8大要點

楚簡字帖

05

古質而今妍

一些書法學習者,尤其是接受過傳統書法史教育的人,總會有這樣的感受:

這個楚簡的寫法,跟我想像中的先秦人們書寫方式也太不一樣了吧!

說得難聽點,這寫得也太“醜”了吧。

楚簡的材料比較多,出土的地域也比較廣,涵蓋了長江中游各省份。

由於是出自不同的書寫者,因此運筆速度、工整狀況等等,都有不同。

楚簡書寫的這種豐富性,也正好說明了楚簡的書寫快速性。

因此也完全反映了戰國中晚期當時人們手寫體的真實情況。

無論你是否承認,楚簡的這些寫法,就是當時人們的日常書寫常規寫法。

孫過庭《書譜》中說過:“古質而今妍。”

雖然文章中這句話本身說的是鍾繇、張芝二人書法更為“質樸”。

實際上,用“古質”來形容楚簡,可謂再恰當不過了。

學習楚簡書法的8大要點

學員楚簡臨帖作業

06

為何只有楚簡

有人會問:齊,楚,燕,韓,趙,魏,秦,為戰國七雄,

為什麼現在我們見到的竹簡只有秦楚漢簡,而沒有其它五國的竹簡呢?

我們前面說過,從楚簡及各種文獻記載推測,

最早從商代以及西周,我們先民使用的常用書寫材料,應該已經是簡牘。

甲骨文和金文,都是特殊的刻寫和鑄刻材料,而不是常用的書寫材料。

據各種文獻記載,至少從西漢起一直到明代,

在今天的山東、山西及河南中原地區,一直陸陸續續有各種先秦的簡牘出土。

但東漢以來,很多人,也包括學者在內,已經不知道這些簡牘是何物,

更不知道它們的巨大文獻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

然後這些出土後的這些簡牘,就被這樣或那樣的方式毀掉了。

反正結果就是“不知所終”。

學習楚簡書法的8大要點

學員楚簡臨帖作業

07

魯國“壁中書”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敘》當中曾講到,

西漢時期曾發現魯國(今山東曲阜市)的“壁中書”。意思是存放在牆壁之中的簡牘。

據學者考證,這些壁中簡牘,應該寫於戰國中晚期。

當時魯國勢力已不及齊國。無論如何,這些壁中書,應該是戰國時期山東一帶的戰國簡牘文字。

回到我們問題上來:戰國七雄當中,為什麼現在我們見到的竹簡只有秦楚漢簡,

而沒有其它五國的竹簡呢?

答案就是:

歷史各朝代當中,尤其是中原地區,也出土過其他五國的簡牘。

但當時人們“不識貨”,後來就毀掉了。

而中原地區多為平原,各種戰事活動也多,出土的簡牘被毀掉了。

而未出土的簡牘,其數量應該也不是很多了。

因為這些地區要埋藏簡牘,多為墓穴或地下穴室,而各種墓穴基本上已經被毀壞掉。

楚簡和秦簡,其出土地區多為長江中游各省區,多為丘陵山區。

不少地方還山高谷深,戰爭等人類活動,對於古代墓穴的摧毀並不是很多。

因此這些墓穴得以儲存到現代考古學流行的時期。

學習楚簡書法的8大要點

楚簡臨帖作業

08

其他中原簡可能性

現代考古學的不成文規定:你不能主動去挖掘地下墓穴。

而是因為其他工程(比如修建高速公路、水庫或其他重要工程)過程中,

不小心將古代墓穴挖出來了。

那麼此時考古學家就要對新發現的墓穴進行搶救性考古。

而中原一帶,我們說過,各種工程所帶出戰國甚至東周、西周墓穴的可能性極小。

因為中原地區,歷代各種軍事及其他活動太多了。

而長江中游 一帶的省區,各種新工程所能帶出戰國楚國墓穴的可能性還是極大的。

那今後究竟有沒有可能在中原地區發現秦楚之外其他五國的簡牘?

這個……只能是看運氣了。按理說,應該還有。

但中原地區是平原地區,這些東西被儲存下來的機率太低了。

但話也不能說死。

各位請看,甲骨文1899年才發現於河南安陽,而那兒也完全是平原地區啊。

大概就是這麼個情況。

總而言之,楚簡的書法研究意義非常重要,

值得所有有志於書法史、字型演變史研究的人去努力臨習和分析研究。

2019年12月29日

本文首發於騰訊內容開放平臺(企鵝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