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行日記四則-李圭

READ

四則·之一

東行日記四則-李圭

二十四日。舟行內港,甚平穩。兩岸山石奇秀,樹木叢密,碧海灣環窄處不及一里。倚欄眺望,嵐光撲人眉宇,恍若置身畫圖中。

乘船行進在平靜的碧海之上,兩岸那秀麗的山林不宛若徐徐展開的畫卷麼?秀麗的山林為嵐光籠罩,不恰似蒙著薄紗的少女麼? 妙哉,“嵐光撲人眉宇”! 一個“撲”字形象地道出作者喜悅的心情。是嵐光撲人眉宇還是人全身心投入這大自然的景觀? 誰能說得清呢? “恍若置身畫圖中”,不就是人與自然的全然融會麼?

四則 ·之二

東行日記四則-李圭

二十六日,午刻,往遊他箕山,曲折迴環,經十數茶亭(相隔半里必設茶亭,俱在山之環抱處,以息遊人),始登絕圃。山腰瀑布垂十數丈,噴薄飛灑,水晶簾不足彷彿。日人有災病者,多來此求神就浴,此為日本山水最佳處。

這是一幅壯美的山水畫。作者未言山高,而從這座山“相隔半里必設茶亭”、“經十數茶亭,始登絕圃”可見其高;未說遊趣。僅從此山“曲折迴環”“十數茶亭”“俱在山之環抱處”可想像出其詩一般的境界。從這裡不也看出日本人民創造美的智慧與勤勞的雙手麼?瀑布從山腰激盪噴湧,“垂十數丈”,氣勢何等壯盛! 而“水晶簾不足彷彿”又道出水的清澈、美好,在這“午刻”,當有陽光照耀,那“水晶簾”該是更顯奇幻又五彩繽紛的吧。

作者寫“日人有災病,多來此求神就浴”,不僅記下這裡的民俗,且為這大自然的畫幅繪進了人物,而且,給壯美景觀塗上層神奇色彩,增添了一派“靈氣”。

四則 ·之三

東行日記四則-李圭

初三日。舟行平妥。飯後,客多就艙面聚談作樂。是晚海天一色,月痕如眉。

這是多麼幽靜的夜晚! 風平浪靜,船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中航行……天連著海,海連著天,“海天一色”。那“如眉”的新月,是在天上還是在微波上與人同遊? 哪裡說得清! 這真似一支優美的小夜曲。“客多就艙面聚談作樂”,也是一種樂趣,但作者呢? 我想,他定是在“燈火闌珊處”盡享那海天月痕之美。

四則 ·之四

東行日記四則-李圭

十五日,天色甚佳,無風亦無雲。晚步船面,月圓如鏡,心神若為爽適。環顧臥房左右,皆住西人眷屬,終日夫婦兒女語笑怡悅,天倫之樂,不減家庭。設非輪舟便客,易克臻此?惟孤客於是,未免愈形其獨。

這則日記記旅途中思家的孤寂。但作者沒有細抒這內情之苦,而是極寫所處外境之美好與歡樂,以外境反襯內情。

舟行海上,良夜無風,月圓如鏡,自是使人“心神”“爽適”。然於“爽適”二字前著以“若為”,則這爽適之感不過在“似有似無之間”耳。因何似有似無? 月景美好,人為之一爽,這是優美外境之促生;但是,遠行海上,月圓而人不圓,能全身心地爽適麼? 再加“臥房左右”西人“終日夫婦兒女”“不減家庭”的“天倫之樂”,航船為西人提供了盡享天倫的良所,但良所只為他人而設,在他人的樂境中,自身則“愈形其獨”矣! 外境中的自然之美與他人之樂,倍增內情的孤寂與悽傷,以樂顯哀、以反顯正的藝術功能,令人歎為觀止。

作者簡介

李圭 (1842—1903)清江蘇江寧人,字小池。嘗任“常勝軍”營文案。同治四年起司寧波海關文牘幾三十年。光緒二年,因美國建國百年紀念,赴美參觀,著《環遊地球新錄》。官至海寧知州。又有《蠡測罪言》。《東行日記》是作者赴美考察時的日記。

品讀好詩詞

東行日記四則-李圭

品讀經典 品讀好詩詞

品讀、鑑賞經典詩詞歌賦

分享、交流精美原創文學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