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筷子竟是明朝的“網路熱詞”?

小小筷子竟是明朝的“網路熱詞”?

筷子 (中國傳統餐具)

筷子,是指中國常用的飲食工具,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屬、塑膠等材料製作。華夏飲食文化的標誌之一,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發明於中國,後傳至朝鮮、日本、越南等漢字文化圈。

中國人習慣用筷子,而非洲、中東、印度尼西亞及印度次大陸等地區的人則習慣直接用手指去抓取食物。 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筷子是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出土的銅筷子。《韓非子·喻老》言:“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紂王為商朝末期的國君,可見3000多年前的中國就已經出現象牙筷子。

小小筷子竟是明朝的“網路熱詞”?

殷墟銅筷子

從匕勺到刀叉

距今大約8千年前,為了對付肉類食物,新石器時代的古人們發明了用刀來吃肉的餐具,只不過當時人們把這種餐桌上的刀具叫做“匕”。

小小筷子竟是明朝的“網路熱詞”?

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的匕匙

這件出土的青銅匕,它具有兩種實用功能:一是相當於勺子,二是相當於餐刀,可以切可以撈。 其實在先秦時期“匕”是從刀演變而來,後來逐漸形成了刀和勺兩個功能。之後便只有勺子的功能。 用勺子的歷史大概有7000年,勺子應該是最早發明專門用來做餐具的東西了。

小小筷子竟是明朝的“網路熱詞”?

玉勺,長16。5cm。新石器時代含山文化。

在經過了茹毛飲血的年代後,上古的夏商周的人主要使用的餐具是刀叉。材料千奇百怪,有用獸骨的,有用木頭的,也有用青銅器的。

小小筷子竟是明朝的“網路熱詞”?

獸骨叉、勺、刀三件套

在我國商代的一些遺址、墓葬中也有出土餐具,都表明商代時刀叉是人們使用的主要餐具。而且當時它和勺子、骨刀同在,表明當時餐叉、勺、刀是三件配套的。另外在洛陽的一個戰國墓裡頭出土了50多件銅刀銅叉,說明戰國也用刀叉。

用叉子的歷史約4000年。餐叉直到戰國時仍在用,河南洛陽的戰國墓葬曾出土捆成一捆的51枚餐叉。戰國以後,餐叉可能被淘汰了,記載和實物較少出現。勺子和筷子在先秦時期是並行使用的而且還分工很明確,勺子用來吃飯,筷子用來吃羹裡頭的菜。但是翻遍了《左傳》為什麼沒有沒有用箸(筷子)的相關記錄呢?

小小筷子竟是明朝的“網路熱詞”?

筷子在先秦時代稱為“梜”[jiā],漢代時已稱“箸”[zhù],明代開始稱“筷”。《禮記·曲禮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急救篇》說:“箸,一名梜,所以夾食也”,《禮記》鄭玄注“梜,猶箸也”。《雲仙雜記》載:“向範待侍,有漆花盤,科斗箸,魚尾匙。”

誰發明了筷子?

一說發明,總會引出各種民間傳說,一說是姜子牙受神鳥啟示發明竹筷,一說妲己為討紂王歡心而用頭上的玉簪作筷(那時候也沒有去屑控油的飄柔怎麼下得了口。),還有大禹治水時為節約時間以樹枝撈取熱食而發明筷子的傳說。(那還不如說大禹發明了海底撈)

其實作為天天都要吃飯的傢伙什,筷子一定是勞動人民發明的,因為勞動人民充滿了智慧。

小小筷子竟是明朝的“網路熱詞”?

這可能是筷子最早的樣子

“筷”字也是當時的"網路熱詞"

筷子的筷字現在普遍接受的說法是從明代出現的,明陸容《菽園雜記》雲:吳俗舟人諱說,“住”與“箸”諧音,故改“箸為快兒”。因為吳中船民和漁民特別忌諱說“箸”,他們最怕船“住”,船停住了,跑船的人也就沒生意做了,他們更怕船被“蛀”,木船“蛀”了漏水就沒法捕魚了。因此在船家和漁家故見了“箸”反而叫“快子”,意為,船跑得快快的,以圖吉順。

明人李豫亨在《推蓬寤語》中說得更明白:“世有諱惡字而呼為美字者,如立箸諱滯,呼為快子。今因流傳已久,至有士大夫間亦呼箸為快子者,忘其始也。”

小小筷子竟是明朝的“網路熱詞”?

雖然明代已有人稱“箸”為“快”,但康熙皇帝並不承認民間將快加了竹字頭的“筷”字。這可以從《康熙字典》中僅收錄“箸”而不收“筷”得到證明。其實在當時官方稱呼依舊尊崇儒道古聖,認為民間發明的這些花哨的“網路熱詞”有違體統。所以官稱的“箸”與迅速因討口彩博得百姓喜愛並在民間熱傳的“筷”字(加個竹字頭主要是和快字區別)就一直並行了兩個朝代至今。

小小筷子竟是明朝的“網路熱詞”?

御製《康熙字典》

在《紅樓夢》四十回,在賈母宴請劉姥姥一段中曹雪芹三處稱“箸”,兩次呼“筯”,而四次直接寫明“筷子”。這和當今社會老字新用或者,自創新字和各種熱詞是一樣,一樣的。比如“囧”字,本意為光明。今意為呵呵。:)

不過,直到這個時候,“箸”還是隻能稱為“箸”,今人穿越回去要一雙“筷子”是沒人聽得懂的。儘管直到今天,在漢語方言裡,“筷子”還沒有完全替代“箸”。從地圖上看,現在只有東南沿海(台州、溫州、廈門、漳州、泉州、福州、潮州)一帶還儲存了“箸”的說法。譬如屬於閩南話的潮州話用“箸”,稍北的同屬廣東省的梅州客家話裡已經是“筷”、“箸”並用,再往北到江西省境內的贛語區(南昌),就只有筷子一種說法了。這就暗示,從“箸”到“筷子”的轉變,一定是先發生在靠北的地方。

小小筷子竟是明朝的“網路熱詞”?

紅點為現代地方方言中保留“箸”字說法的地方

紂王用的象牙筷子是哪裡來的?

司馬遷在《史記·宗微子世家》亦云“紂為象箸,箕子嘆曰:彼為象箸,必為玉杯;為玉杯,則必思遠方珍怪之物而御之。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這雖是對紂王生活奢侈而引起朝臣恐懼的陳述,但卻從象牙筷所引起的宮廷事件中,為我們追溯箸的誕生與發展提供了最有價值的文字史料。紂為商代末朝的君主,以此推算,我國公元前1144年前後,也就是說我國在三千一百多年前已出現了精製的象牙箸。不過當時應該只能給君王才配使用的。

小小筷子竟是明朝的“網路熱詞”?

象箸

也有人懷疑古籍“紂為象箸”的記載,他們認為河南河北等地根本無象,何來牙箸?關於這個問題筆者有一篇文章詳細介紹過河南與大象的關係由來,請參看

河南出現成群野象?你沒看錯,3000年前就是這樣的

殷商時代中原野象成群。所以有“紂為象箸”是非常有可能的。

小小筷子竟是明朝的“網路熱詞”?

這裡做個公益宣傳,強調一下購買象牙製品是違法行為。

什麼才是真正的中國筷子?

首先,筷子一定是一對,代表一陽一陰,一隻筷子一頭圓、一頭方。圓的象徵天。方的象徵地,對應天圓地方;這是中國人對世界基本原則的理解;其次,手持筷子時,拇指食指在上,無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間,是為天地人三才之象,這是中國人對人和世界的關係理解。

小小筷子竟是明朝的“網路熱詞”?

梵觀點:小小一雙筷子,竟然體現出了中國人的宇宙天地觀,真是民以食為天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