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推出】|《巴秋北漂紀事》系列專題·序語

巴秋,

本名洪東兵,1947年生於江蘇泰州。作家、書法家、畫家。原泰州市文聯主席。出版中篇小說集《水蕩是面鏡子》(中國文聯出版社);由中國保利貴賓部總策劃,出版個人畫冊《心象物語》(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巴秋個人畫冊《師古圖今。中國畫名家檔案 巴秋。卷》(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個人散文集《荷戟樓紀事》(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個人畫冊《造化情緣——巴秋中國畫作品集》(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文化部《藝術市場》畫院畫家,榮寶齋畫院特聘教授,廈門巴秋美術館名譽館長、泰州巴秋美術館名譽館長、江蘇省國畫院江蘇省書法研究院特聘書法家。畫作多次在國內外展出,被眾多機構及藏家收藏,多次在香港保利、香港嘉德、北京保利拍賣、北京嘉德拍賣、英國邦瀚斯拍賣。

北漂紀事的序語

我是個北漂人。

我特地查了一下,北漂這個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是沒有的。但我想,以後的漢語詞典很有可能會收入這個詞。畢竟這個詞體現了當下這個特定的時代特色,牽涉相當眾多的特定人群。雖然其內函與外延,用少數幾句話難以說得清,但與其沾上邊的那類特定群體中的每個人,其實是都懂得其特有含義的。

【特別推出】|《巴秋北漂紀事》系列專題·序語

巴秋 作品《青苔圖》

北漂肯定是改革開放以後發生的事。想當年,齊白石先生號稱“寄萍”,長期寓居北平,但那時不叫北漂。賓虹先生亦曾長期寓居北平,也沒稱自己為北漂人。北漂應該是發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新事。例如我的一個叫秋人的畫家朋友,就是在上世紀美術界所謂”八五思潮“期間,從上海北上進駐北京園明園,又由於種種難以明言的原因,轉而移居通州宋莊的畫家。開始是租房住,後來買了房子定居宋莊。秋人就是個典型的北漂人。後面的文字中我可能還要說到他。北漂必須要漂在北京。內蒙鄂爾多斯畫家漂到北京是南下了,那也叫北漂。北京或南方的畫家漂到鄂爾多斯,恐怕不能算叫北漂,儘管那地方比北京還北。畫家從蘇錫常漂到省城南京,那也算漂,但不叫北漂。從蘇錫常寧漂到北京,漂到了中國藝術的最高平臺,才算漂到了家,到了北京這個地兒,方才算叫北漂。總之,北京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和制高點。尤其是中國文化藝術的最高平臺。當然,能否在京城站住腳紮下根,那是以後的事。不行就打道回府,漂回老家,那也是題中應有的事。

當然,北漂人不僅是書畫家。演藝界有關如唱歌的、當演員的,文學界如寫書的、賣書的,凡到北京闖蕩的(或說得好聽點叫創業),似乎都叫北漂。北漂人好象大多生活都挺艱辛,如居無定所只好暫住地下室的,泡麵都吃不起只能啃冷饃頭的,是大多北漂者的開頭故事。

【特別推出】|《巴秋北漂紀事》系列專題·序語

巴秋 作品《蒲草清供圖》

而我應是個北漂中的幸運者。機關公務員,而且是個所謂處級幹部,每月有薪水(或退休工資),無衣食之憂。但我畢竟年紀大了些,五十七歲才去北漂。如今,我總算在京站住了腳,但也已進入所謂古稀之年了。回首那逝去的歲月,酸甜苦辣難以道盡,提到這話題不免暗地唏噓。但又想,如果不北漂,退休後我又能幹些什麼呢?打牌?不會,買菜做飯,長年累月盡幹這?身子沒病心也會生病的。鄉下人說,牛扣在樁上也是老啊!況且,回味北漂過程中所結識的人,所經過的事,私下覺得不虛此漂。

我從二零零五年春北漂到今,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已經十八年了。而且還會繼續漂下去。朋友建議,將其中一些人和事稍微梳理梳理,讓大家分享、品味,也是蠻有意思的事。不過,不少事己經成了散落在大腦角落裡的芝麻穀子,得用記憶這個掃帚劃拉劃拉,吹撥吹撥,方才明晰箇中事理。

好吧,就說說北漂那些散散落落的事兒。信馬由韁,記到哪就寫到哪,姑且叫《巴秋北漂紀事》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