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知時節,梅雨詩詞五首賞讀,黃梅雨細多閒悶,梅雨灑芳田

梅雨詩詞五首賞讀:佳節連梅雨,梅雨日長時

看到一個訊息,湖北公曆6月16日進入梅雨期,較常年6月17日偏早。這裡有幾個什麼樣的資訊呢?

一,現代氣象學上的梅雨是什麼?

二,為什麼單單湖北進入梅雨期?

三,詩詞中的梅雨和當代的梅雨有什麼區別?

梅雨知時節,梅雨詩詞五首賞讀,黃梅雨細多閒悶,梅雨灑芳田

簡要回答如下。

一:氣象學上的梅雨是指北緯29度到33度範圍之內,也就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在公曆5月到七月間,溫度持續在22度以上,10天左右有六天降雨,達到一定的標準,就算入梅。正是地區差異不一樣,所以入梅的時間段是不一樣的。

二:今年湖北地區達到了這個標準,而首先進入梅雨期,也就是入梅。而從氣象釋出會可以瞭解到,正常年份的入梅在公曆六月17左右,相對穩定。今年相差一天,也算風調雨順吧。對於夏種的農業作物是有好處的。比如魚米之鄉的稻田正需要大量的雨水。

三:古代傳統曆法上的梅雨期是以芒種後第一個丙日為入梅,小暑後的第一個末日為出梅,時間跨度約為40多天。而每個地方又略有不同,比如南方福建是以立夏的庚日作為入梅,江南很多地方又以壬日作為入梅。這是地方雨季的到來時間不一樣,為安排當地農業和生活的一種地方習慣。

四,詩詞中的梅雨,涵蓋範圍更廣。但總的來說,農曆四五月份基本就進入梅雨天。有部分詩人會將春天滋潤梅子的雨也寫作梅雨,但是詩詞中的梅雨,基本還是指盛夏季節的雨季,梅子成熟,水稻入田,高溫之下的梅雨,雖然溼潤,容易讓衣服書籍黴變,甚至導致夏天的心情低迷,但是古人仍舊能夠發現自然雨季的美,抒發盛夏雨中的細膩情懷。

所以梅雨季節,除了應對潮溼多雨的天氣,也不妨欣賞一下古人的梅雨詩,找到心情的出口和共鳴,擺脫顯示梅雨帶來的煩惱,學會和雨季共處。

梅雨知時節,梅雨詩詞五首賞讀,黃梅雨細多閒悶,梅雨灑芳田

“和氣吹綠野,梅雨灑芳田。

新流添舊澗,宿霧足朝煙。

雁溼行無次,花沾色更鮮。

對此欣登歲,披襟弄五絃。”唐朝李世民《詠雨》

李世民是唐朝明君,是傑出的政治家,也是詩人。他成就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從這首詩可以看到他相當重視農業。貞觀二年,由於戰亂導致人口銳減,唐朝只有二百九十萬戶人口,但是經過二十三年的治理,達到三百八十萬戶。

在農業上,實行均田制,減輕農民的賦稅,對於農業和農民是發自內心的關懷。

當梅雨季來臨時,他想到的是田野裡的農業正是需要雨水的時候,其喜悅之心,也充沛在詩裡,那暖風吹遍原野,梅雨灑進芬芳的農田,雨水溢滿舊的溝渠,水氣滋潤而瀰漫。

多雨的季節,雁子都飛不動,但是荷花榴花夏花異常鮮豔。

我看到這樣的景觀,非常開心,像古代的舜帝一樣彈琴,希望天下富足,百姓安樂!

我相信李世民是親自走到過夏天的田野鄉間的,他不是承平天子,他是開拓者,帶領唐朝走向繁榮富庶。至少此時他的心是和農民和土地站在一起的。沒有他子孫的驕奢。

梅雨知時節,梅雨詩詞五首賞讀,黃梅雨細多閒悶,梅雨灑芳田

“五月薰風才一信。初荷出水清香嫩。

乳燕學飛簾額峻。誰借問。

東鄰期約嘗佳醞。

漏短日長人乍困。裙腰減盡柔肌損。

一撮眉尖千疊恨。慵整頓。

黃梅雨細多閒悶。“宋朝歐陽修《漁家傲·五月薰風才一信》

歐陽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他的二十四首《漁家傲》,是不能簡單當做閒情偶寄來讀的,每月兩首,用詞的形式來表達自然和社會的互動和變化,其實是對唐朝元稹二十四節氣詩的擴充套件,又有了宋朝本朝的文化風俗特徵。

這一首寫農曆五月的詩,寫出梅雨季節的自然變化和人與社會的狀態,以點帶面。

農曆五月的南風剛剛吹來,這正是盛夏。小小荷花荷葉出水,別有一種清香稚嫩,那小燕子剛剛長齊羽毛,只夠飛到屋簷邊上,還覺得簷子太高,得努力撲騰。這正是農曆仲夏的明確風光,不信,你若在江南的水邊看看,此時不是荷花滿塘,恰恰是新荷出水的季節。要看到荷花滿塘,還真的要等一個月左右呢,也就是楊萬里說的,畢竟西湖六月中,映日荷花別樣紅。

是誰在問,端午節去哪家喝酒?這也點出了是農曆五月上旬。已經五月了,夜晚短白天長,容易犯困。不但容易犯困,而且人在高溫高溼下胃口也不好,容易中暑,所以人容易瘦下來。

女孩子當然喜歡夏天,可以穿薄衣裳,又瘦得顯腰身。只是這個季節已經進入梅雨天,這黃梅雨細,人困在家裡,有美麗也沒有暢快的社交場所,只能憋在家裡呀!你說這煩惱不煩惱?

這恰恰是宋朝江南梅雨季節,庭院生活的常態。高溫,多雨,溼潤的梅雨天氣,如同女孩憋屈的心情。但是這就是生活呀。在男尊女卑的宋朝,端午是一個重要的女孩子的社交節日,但是如果此時有連日梅雨,不能走親戚,一年中的期盼,就要落空。比不得當下的都市女子,因為平等,也因為生活,風雨無阻地上班是常態,雖然也勞累,但總比關在小庭院過梅雨季,有很多心情的自由。

梅雨知時節,梅雨詩詞五首賞讀,黃梅雨細多閒悶,梅雨灑芳田

“古岸開青葑,新渠走碧流。

會看光滿萬家樓。

記取他年扶路、入西州。

佳節連梅雨,餘生寄葉舟。

只將菱角與雞頭。

更有月明千頃、一時留。”宋 蘇軾《南歌子·古岸開青葑》

這是蘇軾53歲在杭州知州任上修整西湖所做。蘇軾在任職期間,動用民工20餘萬,疏浚西湖,用西湖的泥,做成長堤,完工之後,正是盛夏梅雨季節和端午,他站在西湖樓頭,想象著明月湖水的壯觀景象,充滿了政績的成就感。

這裡一條路,從湖水湖泥中開出來,是古路也是新路,新的渠水流淌著清澈碧綠的活水。我等待著明月滿湖山的景象。這裡的人們,請記住,從此可以沿著這條路可以直接到達北方,去你們願意去的地方,去實現你們的抱負。

古人也知道要養富,先修路。至少西湖這條路給杭州城又多了一條向外的通道,且湖光山色,美景在側啊!

所謂佳節連梅雨,可以看到端午節左右也正是江南地區的入梅階段。此時江南煙雨,別有風味。比起女子侷限在小庭院,男人的選擇面會更多,梅雨雖然煩悶,但是江南梅雨那種氤氳大氣的仙美,也只有在路上的人才可以領略吧。

所以蘇軾也覺得幹了一件利民的大事。只想餘生留在這裡,像范蠡一樣享受湖光山色。

這裡有夏天的菱角和雞頭米,更會有一天明月照耀美麗西湖,讓人流連難去呀!

這首詞其實也是蘇軾一首西湖名詩的翻版,若把西湖比西子,晴是濃妝,雨是淡抹,梅雨煙雲,明月滿天,都是盛景呀!

得意是他自己,親手打造,更勝白居易之西湖。

梅雨知時節,梅雨詩詞五首賞讀,黃梅雨細多閒悶,梅雨灑芳田

“荷錢浮翠點前溪。梅雨日長時。

恰是清和天氣,雕鞍又作分攜。

別來幾日愁心折,針線小蠻衣。

羞對綠陰庭院,銜泥燕燕于飛。”宋朝《趙長卿朝中措·荷錢浮翠點前溪》

農曆五月的梅雨季,恰恰是荷葉出水的季節,此時正是降雨充沛,江湖水漲,荷葉荷花茁生的美季,所以可以看到溪水邊搖曳的荷花。

對於少女來講,這個時段真是壓抑,出門麻煩,但是對於主婦來講,未必不是好事,丈夫因為端午回家,又因為梅雨滯留,恰恰是加深夫妻感情的時候,何況古人對於荷花也有著家園之感,夫妻本是同根藕,並蒂蓮。守在一起,是中國人對於愛的最樸實方式和表達。

問題是梅雨的間歇,天會開晴,卻面臨丈夫擇日遠行。難得的清和天氣,反而是分離。這讓女子難受的。分別沒有幾天,人就瘦了。

因為那簷頭燕子雙飛,在這個時段一起築巢,養育小燕子,到底讓她覺得了夫妻分離的殘忍。這才是,多情自古傷別離,天上梅雨,人心眼淚啊!

“梅雨知時節,農家喜若何。

積薪蠶下箔,鋤水稻分窠。

綠有筍成竹,黃無麥作蛾。

一春嘗苦旱,三日未雲多。”宋朝虞儔《喜雨》

對於農民來講,仲夏芒種之後的梅雨及時到來,是對莊稼有好處的,尤其是種植水稻的地區。因為芒種之後種下的水稻需要大量的水分,不靠近河邊的稻田,更期待梅雨帶來充沛的降雨,讓禾苗喝飽。

靠農田為生的農民當然歡喜,風調雨順兆豐年。這位農民的狂喜更有讓人心酸的理由。

因為春天苦旱,雖然收穫了一季的桑蠶和麥子,但是收成未必能好到哪裡去,但是這五月的梅雨卻讓他生出了期望和狂喜。下三天暴雨也不嫌多啊,讓稻田都喝飽水吧,將一年的期望都壓在秋收!

所以這個狂喜看著讓人心酸。在生活的壓力和艱辛面前,許多文人的寂寞閒情,比起農民來,真的是輕於浮雲!

梅雨知時節,梅雨詩詞五首賞讀,黃梅雨細多閒悶,梅雨灑芳田

又是一年梅雨季,有了現代氣象和農業科學的保駕護航,農田又是一個可以看見的豐收年,而城市裡的人們,也要注意梅雨季節身心的調節,防止中暑和心情低落,發現盛夏之美,創造美好生活!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