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回顧】安藤忠雄:從大師到建築大師,一場重走的旅行

【展覽回顧】安藤忠雄:從大師到建築大師,一場重走的旅行

2021年3月中下旬,安藤忠雄的個展“挑戰”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開幕。本次展覽是繼東京國立新美術館、巴黎蓬皮杜中心、米蘭阿瑪尼博物館之後,安藤忠雄全球巡展的第四站,展覽不僅在黃浦江邊再現經典建築作品,大量建築模型、設計手稿、書法篆刻以及旅行筆記、影像等資料的呈現,也將為中國觀眾全面回顧安藤忠雄的建築設計脈絡。

【展覽回顧】安藤忠雄:從大師到建築大師,一場重走的旅行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1941年出生於日本大阪。由於年少時家境貧困,作為日本當今最具影響力的世界建築大師之一,卻從未受過正規的科班教育。在將近50年的建築設計生涯中,他創作了200多個著名的建築作品,遍佈日本乃至全世界。他在這些建築作品中把對於清水混凝土、幾何結構、光線、自然的結合運用到了極致,獲得了世界的高度認可。早在1995年,安藤就獲得了建築界的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頗具傳奇色彩。考究光影美學和清水混凝土的建築師遠不止於安藤忠雄,為什麼他能如此聞名於世?也許這得歸功於他在建築中將西方建築哲學和東方傳統美學進行了完美的結合。

【展覽回顧】安藤忠雄:從大師到建築大師,一場重走的旅行

永遠的青春——青蘋果,玻璃鋼,安藤忠雄

在成為建築師之前,安藤忠雄曾遊歷歐美各國。可以說,安藤對於建築的興趣和知識都來源於他的旅行。安藤忠雄提到他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第一次旅歐時,探訪了羅馬的萬神廟,“當光線從神廟頂點圓形的開口處射入,在建築內壁描繪出了‘時間的行走’,建築內部的球體空間逐漸清晰起來,那一瞬間,在空間裡創造出生命之光已鐫刻入我身體裡。”這個體驗被安藤應用到了和美術館的設計當中——在從下往上擴散的圓形建築內部,清水混凝土雙螺旋樓梯無限擴張展開、盤旋而上,連線起5層空間,和萬神廟一樣,光從建築頂部的天窗投下,充溢於中庭地面,巡遊在核心筒中心的螺旋之間,相互創造出了動靜相宜的空間。

【展覽回顧】安藤忠雄:從大師到建築大師,一場重走的旅行

【展覽回顧】安藤忠雄:從大師到建築大師,一場重走的旅行

安藤忠雄的建築攝影作品

安藤忠雄的建築攝影,地中美術館/日本直島,2004

在和美術館的設計中,安藤忠雄對抽象幾何學的詮釋不僅出於西方的理性,在他看來,圓形的無始無終更具備了一種超越文脈的東方感情,旋轉樓梯雖是無形,卻如同中國傳統建築中的柱體,散發出的

【展覽回顧】安藤忠雄:從大師到建築大師,一場重走的旅行

地中美術館,2000-2004年

【展覽回顧】安藤忠雄:從大師到建築大師,一場重走的旅行

21_21設計視界美術館日本,東京都,港區2004-2007年

“氣”形成了“間”,人、物與宇宙渾然一體,向外釋放出生命的能量,正是這種單純和純粹的永恆性,孕育了東方的宇宙觀。2014年開始,安藤忠雄多次親臨順德考察,才最終把中國古代對宇宙的認知和哲學,與西方建築對自然和光的理性融入嶺南文化當中,將美術館主體設計為一個富有動態的圓形空間,光影氣場從原點的內部到外部、從建築到城市,慢慢展延。和美術館的整體構成,甚至景觀設計,都如此層層展開,這是安藤忠雄東方文化根基的呈現。在圓形建築的外部,是安藤忠雄為美術館精心設計的一草一木,包括美術館入口處的日本黑松,以及永久矗立於夾岸花園的池面上,由美國當代藝術家洛克西·潘(Roxy Paine)創作的不鏽鋼雕塑作品Ballast——源於大自然的樹幹與工業造材的融合,正好呼應了安藤忠雄建築理念的複雜性。

【展覽回顧】安藤忠雄:從大師到建築大師,一場重走的旅行

水之教堂,日本,北海道,勇払郡,1985-1988

提到安藤忠雄,不得不提的是對安藤忠雄的清水混凝土建築和現代主義建築觀影響深刻的現代主義運動先驅、建築師勒·柯布西耶。同樣是自學成才的柯布西耶崇尚建築與自然結合的思想,連材料都主張使用最為簡單的清水混凝土,他認為建築只是把各種體塊裝配起來,光線的精妙處理才能表演出其精髓所在,安藤忠雄對此極其認同。安藤忠雄最著名的作品“光之教堂”便是柯布西耶朗香教堂的變體模仿與致敬。光之教堂位於日本大阪,教堂建築把幾何結構和流線型態平衡地相得益彰,但他的本意遠不止如此,這些結構切割出的自然光線才是設計的靈魂所在,他在教堂一面牆上切割了一個巨型十字架,自然光透過建築牆面透進教堂內部,帶來了強烈的震撼力,甚至使信徒們產生接近上帝的錯覺。正如安藤忠雄自己所言,他從柯布西耶那裡學到的並不是建築外在的形態,而是用光實現建築的可能性,他以其抽象而純粹的幾何力量,為人類找到了精神棲息之所。上海保利大劇院也是安藤忠雄締造光影和自然的完美範例,他對牆、柱、拱的結構進行了解構重組,在滿足功能的基礎上又彰顯出毫不違和的動態感。而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的展覽“挑戰”中,為了能讓觀眾們能對安藤忠雄的設計之美有更為直觀的感受,安藤建築研究所根據藝術中心的建築特點,等比例復刻了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中另外一件經典作品“水之教堂”。

【展覽回顧】安藤忠雄:從大師到建築大師,一場重走的旅行

【展覽回顧】安藤忠雄:從大師到建築大師,一場重走的旅行

水之教堂,日本,北海道,勇払郡,1985-1988

“水之教堂”位於日本北海道的群山之中,建築物附近是野生的樹林,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被周邊的綠色所覆蓋。如同安藤忠雄在設計日本岡山的成羽町美術館時所規劃的園林般的迂迴趣味——每一個進入建築的人都必須沿著他精心設計的Z形路線在館內行走,完整地觀賞了山巒與建築之間的水面所倒映出的虛實景觀——為了延長通往教堂的路徑,安藤忠雄也在“水之教堂”圍繞著教堂建了一面L型擋牆,人們沿路一直走到盡頭的小門才能找到教堂的入口,這就像聖經上說的:“引到永生,那門是窄,路也是小的,找到的人也少。”在建築內部,建築師為教堂打造了一個可以完全開啟的正面,並從附近流淌的小河裡引水而入,形成人工湖,水池的深度也經過精心設計,一陣微風都能在水面興起漣漪,十字架則立於水中央。在這裡,水面的自然存在形成了一面鏡子,時刻反映周圍風景的變化,水和建築或人保持了完美的聯絡,教堂的神聖與自然也融為一體。

【展覽回顧】安藤忠雄:從大師到建築大師,一場重走的旅行

證券交易所美術館,法國,巴黎

除此之外,展覽也部分再現了安藤忠雄的成名之作“住吉的長屋”,長屋是日本關西一種狹長的住宅形式,這個住宅式建築建於1976年,佔地面積不過33。7平方米,全混凝土打造,外牆沒有窗戶,但安藤便是在這種長屋的環境下長大,他知道如何才能滿足生活需要的採光、通風和日照。他把三間長屋從正中切斷,插入一個清水混凝土的箱體結構,中間留作露天中庭,光與風經由中庭進入,既與喧鬧的外界隔絕,又在狹小的空間裡創造了一個擁抱自然的大宇宙。

【展覽回顧】安藤忠雄:從大師到建築大師,一場重走的旅行

展覽現場

相對於建築學院名門出身的“正規軍”,安藤忠雄始終強調自己是以“對抗都市游擊隊”為名開始建築工作的。在安藤忠雄看來,住吉長屋、光之教堂這些早期更為簡單的作品是自己對抗城市化的“游擊隊”堡壘,在近期更具造型性的大專案,如上海保利劇場、和美術館等等,雖然比例和建造規模更為複雜,但他的基礎建築觀並沒有改變。他相信,建築的力量依然不斷地為人類社會創造新的價值。

【展覽回顧】安藤忠雄:從大師到建築大師,一場重走的旅行

【展覽回顧】安藤忠雄:從大師到建築大師,一場重走的旅行

【展覽回顧】安藤忠雄:從大師到建築大師,一場重走的旅行

【展覽回顧】安藤忠雄:從大師到建築大師,一場重走的旅行

展覽現場

文 Article / 陳穎 Chen Ying ;

圖 Pictures / 復星藝術中心 Fosun Foundation

版權宣告:【除原創作品外,本平臺所使用的文章、圖片、影片及音樂屬於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內容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絡,或作者名稱及原始出處標註錯誤等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並與我們聯絡及時處理,共同維護良好的網路創作環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