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語言裡最頻繁的字,蘊含著深刻的歷史文化

當你走入河南之地,聽到最親切最頻繁的詞彙肯定是“中”字了,徵求你的意見時會問你“中不中”,贊同你的想法時也必定是那個氣衝丹田的一個“中”。

那麼為什麼河南人這麼愛說這個“中”呢?

河南語言裡最頻繁的字,蘊含著深刻的歷史文化

河南鄭州地標建築

一般的解釋大多認為是源於河南的地理位置,中原的中心地帶,所以“中”字得以頻繁使用。雖然有一定道理,但是文字的使用都是來源於文化而不僅僅是取決於地理位置。難不成江南人就都應該把同意說成“南”麼?

河南人口中的這個簡單的“中”更源於深厚的中華文化的底蘊。

河南語言裡最頻繁的字,蘊含著深刻的歷史文化

甲骨文的中字

1

、字面表象

中字在古文字中始於射箭的中的、標靶的中心。一豎示矢,一圈象的,表示準確之意,並被引中為正。

中字表達於四方、上下或兩端距離同等的地位:中心、當中、中原、中華。

河南語言裡最頻繁的字,蘊含著深刻的歷史文化

周天子的王畿之地在河南

2

、地域位置

河南從古至今都處於中原黃河流域的中心,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故里,曾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殷墟所在地、漢字之都、甲骨文之鄉、《周易》的誕生地。也是我國的八大古都之一。東周列國爭霸時期更是周王朝的王畿之地。中心位置、王畿之地對整個中華大地的文化影響可想而知。

河南語言裡最頻繁的字,蘊含著深刻的歷史文化

王羲之的中字

3

、文化核心

東周朝末期雖然羸弱了,但它仍然是列國的天子,面對各諸侯國的強霸,天子也只能隱忍,那麼儒家的「中庸」恰好是契合了其生存的狀態,因此「中庸」之道在東周大行其道,東周天子的王畿之地恰恰就是洛邑(今天的河南洛陽)。

「中庸」說:“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在這裡,「中庸」首先從人的情感角度解釋“中和”。喜、怒、哀、樂的情感不表現出來叫做“中”,而表現出來時符合“中節”的要求,叫做“和”。而中節就是適度,就是符合適中適度的要求,不偏激,不出格兒。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的影響最為深刻。民眾皆以「中庸」之道為處事之本。

所以“中”就代表了不偏不倚,正中下懷,也就是英雄所見略同的意思了。人們用“中”來表示隨和、贊同,沒有偏激和反對意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