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

我國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句民諺

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

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

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

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

因此,這天就叫

“春龍節”

二月二,龍抬頭

文化背景

此俗唐代已有記載,

白居易《二月二日》詩:

“二月二日新雨暗,

草牙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青年少,

十字津頭一字行。”

當時及其後民間以刀尺、百穀、瓜果種籽、迎富貴果子等相問遺,

並有挑菜、踏青、迎富等活動。

元費著《歲華紀麗譜》:

“二月二日踏青節,

韌郡人遊賞散四郊。

……”,

汪灝《廣群芳譜?天時譜》引《翰墨記》:

“洛陽風俗,以二月二日為花朗節,

士庶遊玩,又為挑菜節。”

明朝以後,

二月二又有關於龍抬頭的諸多習俗,

諸如

撒灰引龍、扶龍、燻蟲避蠍、剃龍頭、忌針刺龍眼

等節俗,

故稱龍抬頭日。

清咸豐《武定府志》:

“……以(二月)二日為春龍節,

取灶灰圍屋如龍蛇狀,

名曰引錢龍,招福祥也。”

此外尚有上工、試犁、炒蠍豆、戴蓬草、祭龍王、敬土地、謁高禖、嫁女住春、童子開筆等節俗活動。

布依族二月二要進行三天,

要祭祀土地神。

二月二,龍抬頭

文化由來

民諺曰:

“二月二,龍抬頭

。”

農曆二月初二前後是廿四節氣之一的驚蟄。

據說經過冬眠的龍,到了這一天,

就被隆隆的春雷驚醒,便抬頭而起。

所以古人稱農曆二月初二為春龍節,

又叫

龍頭節或青龍節

故這一天人們便到江河水畔祭龍神。

《中華全國風俗志·壽春歲時記》雲:

“二月初二日,

焚香水畔,

以祭龍神。”

人所共知,

龍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信仰的圖騰。

所以我們自豪地宣稱:

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

千百年來,人們把龍視為帶神秘色彩的吉祥物。

“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日子,

就自然而然地成為民間一個重要節日,

許多習俗也多與龍有關。

歷史由來

二月二春龍節由來已久。

二月二祭龍神,民間還有個傳說。

很久以前,陝西關中大旱,

連年無雨。

在臨潼驪山之東的馬額塬上

有個小山村,

村裡有個小夥子叫水生。

他見天旱,便設法四處找水。

一天,他在百里外的塬頭村,

聽一位老伯講了這樣的話:

“關中天旱之事,玉帝早就知曉。

曾命東海龍王的孫子前去播雨。

可這小龍到了關中

卻一頭竄到龍河裡,

把播雨大事給忘了。”

水生問:“如何制服它呢?”

老伯說:

“必須弄到一根降龍木才行。”

水生經過千辛萬苦,

終於找到了降龍木,制服了小龍。

只見小龍抬頭騰空而起,

直衝九霄,

霎時烏雲翻滾,

雷聲大作,

嘩嘩地下起了大雨。

為了紀念這“龍抬頭”的日子,

人們規定每年農曆二月二為

“春龍節”

二月二,龍抬頭

龍抬頭的原因

為什麼是龍“抬頭”呢?

因為二月初處於驚墊前後,

蟄伏一冬的各種動物又恢復了活力,該有所活動了。

龍抬頭了,意味著龍也行動起來了,

要履行它降雨的職責了。

對於“龍抬頭”還有古代天文學方面的解釋,

這往往被人忽略。

古人以為地球是不動的,

是太陽在運動。

早在春秋時期甚至更早,

人們就把太陽在恆星之間的週年運動軌跡視為一個圓,

稱為黃道。

再利用某些恆星把這個圓分為

二十八個等分,

形成28個區間,

稱為二十八宿。

二月二,龍抬頭

“宿”表示居住。

如果觀察月亮的執行,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

待二十八宿輪流住完,

大約一個月,所以稱“宿”。

把這28宿按照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平分,

每個方位便有七個宿。

對這二十八宿,都給它們起了名字。

在東方的7個宿分別叫做:

角、亢、氐、房、心、尾、箕,

它們構成一組,稱之為東方蒼龍。

其中

角宿象徵龍的頭角,

亢宿是龍的頸,

氐宿是龍的胸,

房宿是龍的腹,

心宿是龍的心,

尾宿、箕宿是龍的尾巴。

在冬季,

這蒼龍七宿都隱沒在地平線下,

黃昏以後也看不見它們。

至二月初,黃昏來臨時,

角宿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了。

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

只是角宿初露,故稱

龍抬頭

《說文解字》在解釋“龍”字時說:

“龍,鱗蟲之長。

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

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都是指這蒼龍7宿在天空的

隱現變化,

並非是真有一條動物之龍在變換。

“春分而登天”是指春分時期,

角宿開始出現在天空,

東方蒼龍初露頭角,

即是

龍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

龍抬頭為什麼要理髮?

中國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民間有諺語說:“

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

另外一個原因,很多地區民間流傳著“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很多人在春節前理完髮後,直到“二月二”以後才開始理髮。其實,“正月剃頭死舅舅”的說法是誤傳。據一些文獻記載,其實正月不剃頭,原是為了“思舊”,後來就誤傳作“死舅”了。

二月二,龍抬頭

除了理髮之外,還有一些民俗,大家一起長長見識:

吃龍食:

二月初二這一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講究,所以這一天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叫做“吃龍鱗”,吃麵條名曰“扶龍鬚”,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農曆二月初二還有“龍抬頭,吃豬頭”的習慣。

開筆寫字:

農曆二月初三為文昌(主宰功名的神)誕辰日,舊時這天讓孩子開筆寫字,取龍抬頭之吉兆,為孩子正衣冠、點硃砂啟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願孩子長大斷文識字。

放龍燈:

一些沿河地區還有”放龍燈“的習俗。用蘆葦或秫秸紮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小油碗,傍晚時分,放到河裡點燃,為龍照路。

文章來源網路與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想看

更多

?你的資訊也想展示

在這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