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祭天地,諸侯祭山川,士庶祭先祖,瞭解古代敬神和求神的區別

自人類社會產生以來,信仰便如影隨形,始終伴隨著文明的進化,並不斷與科技產生交集。在華夏文明中,最早的人文始祖是三皇,即天皇、地皇和人皇,後世對他們的祭祀也分三類,即天神、地祇和人神。

矇昧時期,源於對自然界的敬畏以及祖先的崇拜,人類初期的信仰分為天地和祖先兩種,日積月累之下這些信仰逐漸根深蒂固。既然有了信仰,便需要特定的儀式來表達內心的情感,於是各種各種崇拜祭祀活動應運而生,祈求神明和祖先保佑風調雨順,降福免災。

君主祭天地,諸侯祭山川,士庶祭先祖,瞭解古代敬神和求神的區別

最早關於祭祀的文獻,見於《周禮》《禮記》《禮記正義》《大學衍義補》等著作。儘管華夏各民族的祭祀文化各具風格,祭祀物件依據其重要性進行等級劃分,大致分為天神、地祇、人神三類。

在稱謂上,這三種祭祀也不同。天神稱祀,地祇稱祭,祖先宗廟稱享。在國家出現後,階級也隨之出現,因此主持祭祀的物件也必須嚴格按照等級進行。一般而言,君主祭天神地祇,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祭祖先。

君主祭天地,諸侯祭山川,士庶祭先祖,瞭解古代敬神和求神的區別

在具體的祭祀活動中,祭祀天地神邸主要體現在一個“敬”字。因為天地神邸高高在上,是一直存在的,人類對於他們只有敬畏之心。不能提任何要求,盡情表達崇敬,將自己最虔誠的一面展示給天地神邸看,讓他們瞭解人類的順從之心。古代社會,君王社稷要在郊外定期舉行祭天大典,實現人神天地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望,這種便是敬神。

對於後兩類,山川神邸和祖先,在“敬神”的過程中加入祈求,主要體現的“求”字。這是因為,山川神邸、祖先已經如灶神一類的小神,和人類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直接影響到人類的生老病死和收成豐歉。在表達崇敬之心後,主要再加入人類的訴求,如祈禱風調雨順、無病無災等等。這一種,便是“求神”。

君主祭天地,諸侯祭山川,士庶祭先祖,瞭解古代敬神和求神的區別

古代的祭祀,不是簡單的信仰。在社會進步到一定程度上,在信仰的基礎上產生了豐富的民俗文化,如各種傳統節日的誕生。同時,對科學生產也產生了深厚的影響,比如各種節氣和民諺的誕生。

在具體操作中,祭和祀也有區別。舉行祀的時候,主要是請求天地神邸及祖先,對自己未來治理國家的工作進行指導、教誨和啟發;舉行祭的時候,側重向天地神邸及祖先彙報當下的工作情況,這種彙報,包括君王、諸侯及普通百姓都可以進行。

君主祭天地,諸侯祭山川,士庶祭先祖,瞭解古代敬神和求神的區別

在祭祀物件上,天神包括天帝、三皇五帝以及星、宿等;地上的神靈包括山神、水神、社神等與人類生存密切相關的自然界諸神邸;人神則包括祖先、聖賢、行業鼻祖等,由於和日常生活聯絡緊密,這一類神邸反而能夠享受最多的祭品。

天地神靈本來是沒有等級的,一切源於儒學的出現。他們把民俗百神歸納起來,仿照社會等級制度劃分體系,確定每個神的品級和爵位,對祭祀活動規定了嚴格的禮制,將那些不合禮制法度的祭祀活動稱為“淫祀”,宣稱這一類祭祀行為是無法得到福報的。實際上,就是一種洗腦行為,防止民間以祭祀為名做非法之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