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長城修建過程中,是怎樣把所需要的石料運上去的呢

歷時2000多年的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世界文化遺產。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燕王,是為了抵禦塞北遊牧部落的侵擾而修建的軍事工程的統稱。

長城歷經多個朝代的修建,特別是明朝修建的長城,所以長城才成了今天的樣子。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區甘肅省的嘉峪關,2012年統計的中國曆代長城的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

古人在長城修建過程中,是怎樣把所需要的石料運上去的呢

長城分佈於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陝西、甘肅、青海等15個省區,包括長城牆體、壕塹、單體建築、關堡和相關設施等長城遺產43721處。

長城的牆身的高度大約在七米多,在陡峭的地方比較低, 平坦的地方就比較高,有的地方達到十幾米。比較重要的地方的牆身比較高,一般的地方比較低。牆身的總厚度較寬,由外簷牆和內簷牆構成,內填泥土和碎石。

在古代,沒有現代化的機械的輔助,古人是如何修建長城的呢?

修建長城的主要的材料為包括土坯、青磚、石塊,但長城並沒有用到巨大的石塊。雖然如此,但是如此長度的長城修建起來還是非常勞民的。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我們都聽說過,它反映了在那個時代被徵去修建長城的人的悲慘的命運。而在修建長城的工程中,首先需要大量的工人去做這一件事情。往往在修建的時候,人怎麼也不夠用。依據山勢,就地取材,在山體的附近鑿下石塊來鋪建長城的地基。

古人在長城修建過程中,是怎樣把所需要的石料運上去的呢

在一些不容易找到石塊的地方,人們用黏土和麥秸打碎後弄在一起做成土塊的樣子來做修建長城的材料,它也是很結實的。當然,修長城用到的青磚不少,但是由於一塊磚並不重,而且在運輸時,可以人為選擇運送磚的數量的多少,相對運送巨石來說,難度要稍稍小一些。

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當時全國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由人力完成。

1、肩扛人抬,古人在運送修建長城所需要的石塊的時候,能兩個人抬的就兩個人抬,不能抬的就放在大大的竹筐裡,兩人用槓子抬著走。當然,最原始的方法還有一種是很多人站成一排,靠著相互傳遞的方法把石料傳遞到目的地,但這僅限於其他方法不好操作,而且石料一人也能搬動的情況下。

2、利用冰面,冬天,透過物體在結冰的地面上產生的摩擦力小的原理,把笨重的石料滾木上,然後再用木棍撬動它來運送。但是人走在上面也很滑,所以也要小心翼翼的。

3、利用山的坡度,人們在兩端選好地方,然後拉上繩索,把石料放在筐裡,讓它滑過去。這樣大大降低了人的勞動力,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但是得要求地勢不同。

古人在長城修建過程中,是怎樣把所需要的石料運上去的呢

4、用牲畜馱,人力畢竟是有限的,所以馬、牛等也會被派上用場。它們運送石料一是量大,二是用時比人自己少一些。

5、古人還用槓桿的原理,從低處向高處透過拉動繩索的方法運送石料。實現了只能從高處往低處滑的突破。

“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大約有10萬里以上。”

古人修建長城不容易,今天巍峨的長城是古人智慧和汗水的結晶。是他們創造了奇蹟!向他們致敬!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