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講解 第28課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二位王子現神通

《妙法蓮華經》講解 第28課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二位王子現神通

文稿未經稽核,僅供參考

聽更多經,蜻蜓fm搜尋:醍醐學院

師兄們:

大家好!

上節課講到最後,我們知道,有很多女鬼都在釋迦牟尼佛面前發誓,說要保護那些受持《法華經》的人。聽到這兒有的師兄非常開心,就連女鬼都開始信佛了,感覺這個世界無比的美好。當然也有的師兄可能就問,鬼還有好的鬼嗎?如果他真的好,他又怎麼會淪落成鬼呢?我們知道,鬼道的眾生是六道中的一道,在鬼道這個“相”的世界當中,只要有“相”,我們去看這個“相”的時候,就會發現它有二元的傾向性。所以說,可以斷定,鬼中就有相對善良的、相對軟弱的,還有那些相對更惡毒、更殘暴的鬼,鬼中確實有相對好的鬼。另外,這些保護修行人的鬼,有一些鬼是真鬼,有一些鬼是“假鬼”(這個“假鬼”我們加引號)。

為什麼講他是“假鬼”呢?因為我們知道,妙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等等大菩薩都有無數種應化身,應著眾生的需要,他們來變換自己的身形相貌。這些大菩薩完全有能力變化成鬼的形態,他去做鬼中的榜樣,他去學佛去修行,之後證得怎樣的境界,甚至能夠脫離鬼道,因為鬼道很苦。這些鬼學了佛以後能脫離鬼道,就等於在教育其他的鬼,說,看著,好好修就能脫離鬼道,就能不這麼苦了。所以其他的鬼一看到還真有人能修出來,真有人能跳出這一道啊,他們也跟著學了。所以這些好的鬼裡,有真的就是鬼道的眾生,還有一些“假鬼”,這些“假鬼”是菩薩的化現。這一點是大家都能理解的。

好,接下來我們就看一下《妙法蓮華經》的第二十七品《妙莊嚴王本事品》。這節課又是故事課,講的是妙莊嚴王的故事。

【爾時,佛告諸大眾:乃往古世,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佛名雲雷音宿王華智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國名光明莊嚴,劫名喜見。】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訴各位大眾說,往前追溯很久很久以前,“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之前,有一個佛出現於世,這個佛的名字比較長,叫“雲雷音宿王華智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簡稱雲雷音宿王華智如來,或者叫他雲雷音宿王華智佛也可以。他的佛國名字叫光明莊嚴佛國,他所處的那一劫叫做喜見(就是眾生歡喜看見的意思),喜見劫。

【彼佛法中有王,名妙莊嚴,其王夫人,名曰淨德,有二子,一名淨藏,二名淨眼。】

雲雷音宿王華智佛他的佛國當中,就是他在世的時候,在傳法的時候,有一個國王名字叫妙莊嚴王,妙莊嚴王有一個夫人叫做淨德夫人(清淨的德行——淨德夫人),這個妙莊嚴王和他的夫人有兩個兒子,一個兒子叫淨藏,一個兒子叫淨眼(清淨的寶藏,清淨的眼睛)。淨藏和淨眼,妙莊嚴王的這兩個兒子,也就是王子。

【是二子有大神力,福德智慧,久修菩薩所行之道,所謂檀波羅蜜、屍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離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方便波羅蜜,慈悲喜捨,乃至三十七品助道法,皆悉明瞭通達。】

這兩個王子都有大的神通力,而且福德、智慧具足,很久以來就修習菩薩所行之道。修習什麼呢?修習六波羅蜜——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或者說智慧)這六波羅蜜;同時他們還修習方便波羅蜜,就是善巧方便,教化眾生的時候有種種的善巧方便,像有的菩薩化現為鬼、化現為阿羅漢、化現為妓女去救度眾生,這都有可能,這都是方便。

“慈悲喜捨”,這是四無量心,其實就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大慈”,無限的慈愛,愛護眾生,把快樂給予眾生;“大悲”,就是拔除眾生的痛苦;“大喜”,就是看到有眾生學佛了,修行了,進步了等等,隨喜讚歎,生起歡喜之心;“大舍”,就是把自己能捨得一切全部舍掉,已經幾乎是“無我”的狀態。

這兩個王子除了修習剛才提到的六波羅蜜、方便波羅蜜,還有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之外,他們還修習三十七道品。

“三十七道品”,其實就是三十七種修行的方法。三十七道品有的品也像修行的階段性的路標一樣。三十七道品,我們暫時在《法華經》裡先不祥講,先粗略地說一說。三十七道品,主要包括:第一四念處,第二四正勤,第三四如意足,第四五根,第五五力,第六七覺分,第七八正道。這數字一相加正好是三十七。

這兩位王子還修習三十七道品,一切一切都明瞭通達。

【又得菩薩淨三昧、日星宿三昧、淨光三昧、淨色三昧、淨照明三昧、長莊嚴三昧、大威德藏三昧,於此三昧亦悉通達。】

他們又證得了種種三昧境界,通達了各種三昧。這些三昧包括:像菩薩淨三昧、日星宿三昧、淨光三昧、淨色三昧、淨照明三昧、長莊嚴三昧、大威德藏三昧,等等。可以說,這兩個王子修行功夫了得。

【爾時,彼佛欲引導妙莊嚴王,及愍念眾生故,說是法華經。】

這個時候,(“彼佛”指的就是雲雷音宿王華智佛)雲雷音宿王華智佛當時還在世,他想要引導、教化妙莊嚴大王,他也哀愍眾生,所以他就開始講《妙法蓮華經》了。

【時,淨藏、淨眼二子,到其母所,合十指爪掌,白言願母往詣雲雷音宿王華智佛所,我等亦當侍從,親近、供養、禮拜。所以者何?此佛於一切天人眾中說法華經,宜應聽受。】

聽說這邊雲雷音宿王華智佛正在講《妙法蓮華經》,這個淨藏、淨眼二位王子就來到自己母親所在的地方,雙手合十對母親說,媽媽,您跟我們一塊去吧,去雲雷音宿王華智佛所在的地方吧,我們一起去親近、供養、禮拜他,因為這個佛正在一切天、人、大眾當中講《妙法蓮華經》呢,我們真的應該一起去聽一聽,這個經太好了。

【母告子言:汝父信受外道,深著婆羅門法,汝等應往白父,與共俱去。】

然後王子的母親就告訴兩個孩子說,我倒是願意去,關鍵是你們的父親,一直深受外道婆羅門教的影響(婆羅門教就是古代的印度教),你們應該勸勸你們的父親跟咱一塊去。

【淨藏、淨眼合十指爪掌,白母:我等是法王子,而生此邪見家。】

淨藏、淨眼二位王子就雙手合十對母親說,唉!媽媽呀,我們這些人修習佛法這麼久,我們已經堪稱是法王子了,但是真的有些遺憾,我們這個家庭竟然還有人執持外道的邪見,真的很遺憾。

【母告子言:汝等當憂念汝父,為現神變。若得見者,心必清淨,或聽我等,往至佛所。】

然後他們的母親就告訴兩個兒子說,你們應該為你們的父親擔憂,你們應該想辦法去教化一下你們的父親。你們的父親貪戀神通,你們應該想辦法給你們的父親展現一些神通變化。如果你們的父親發現你們二位有這樣大的神通力,他的心一定會信服,他的心就清淨了,就會跟著咱們一塊去聽經去了。

【於是,二子念其父故,湧在虛空,高七多羅樹,現種種神變,於虛空中,行住坐臥,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

於是,這兩個王子因為愛念父親的緣故,他們就湧在虛空當中,距離地面大概有七顆多羅樹那麼高的高度(非常高了),在虛空中他們就展現了各種各樣的神通變化。

這兩位王子在虛空中“行住坐臥”,可以在虛空當中不依靠任何的平臺,不依靠任何的支撐,就在虛空中行走啊,站立啊,坐著呀,躺著呀,而且他們還能身上邊出水,或者身下邊出水,或者身上邊出水的時候,身子底下就開始冒火。本來水火不相容,他們卻能讓自己的身體一邊出水、一邊出火,或者能讓自己下邊出水、上邊冒火。

【或現大身滿虛空中,而復現小,小復現大,於空中滅,忽然在地,入地如水,履水如地。】

或者他們展現自己的身體,突然變得無限地大,佔滿整個虛空,然後突然又變得無比的小,變小了之後又開始變大,就是忽大忽小,這兩個王子就在空中瘋狂地表演神通。然後突然又從空中消失了,忽然在地底下出現了;他們又展現自己明明是站在地上的,一會兒就好像水慢慢地浸潤到地裡去一樣,他們慢慢地就浸潤到土地裡看不見了。或者他們還展現一種神通,就是這明明是一片水,他們能在水面上行走,像在陸地上行走一樣。

【現如是等種種神變,令其父王,心淨信解。】

就這樣,兩位王子在空中表演各種各樣的神通,一會又在地面上表演神通,一會又在水面上表演神通,讓他們的父親看的心服口服,

【時,父見子神力如是,心大歡喜,得未曾有,合掌向子言:汝等師為是誰?誰之弟子?】

於是他們的父王就開始有點信了,對於佛法的神通有點了解了。然後這個妙莊嚴王就“心大歡喜,得未曾有”,非常開心,因為他喜歡神通。他就向兩個兒子合掌說,孩子們,你們的師父是誰呀?你們跟誰學的?你們是誰的弟子?太厲害了。

【二子白言:大王,彼雲雷音宿王華智佛,今在七寶菩提樹下法座上坐,於一切世間天人眾中,廣說法華經,是我等師,我是弟子。】

這兩個王子就告訴父王說,大王,彼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就是我們的師父,他現在正在七寶菩提樹下法座上打坐,正在給世間、天、人、大眾講說《妙法蓮華經》呢。他是我們的師父啊,我們倆都是跟他學的,師父比我倆可厲害多了。他們故意這樣講。

【父語子言:我今亦欲見汝等師,可共俱往。】

然後這個妙莊嚴王就對兒子說,我現在也要跟你們一起去拜見一下你們的師父。

【於是,二子從空中下,到其母所,合掌白母:父王今已信解,】

這兩個王子一聽非常高興,目的達成了,所以就來到了母親在的地方,合掌對母親說,父王現在已經信解佛法了,已經開始有點信了,開始瞭解了一些了。

【堪任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看來,讓父親發起菩提心的時機已經到了,機緣成熟了。

【我等為父已作佛事,願母見聽於彼佛所,出家修道。】

我們已經為父親廣做佛事了,父親也願意去聽法了,所以我們請求您見聽於彼佛所,出家修道。我們請求慈悲的母親,您允許我們兩兄弟去雲雷音宿王華智佛所在的地方出家修道。因為在世間這些繁瑣的事情太多了,我們身為王子,有的時候還要參與一些政務,還要幫忙處理一些政務,我們修行的時間不夠充足,所以我們想出家。

【爾時,二子欲重宣其意,以偈白母:】

這時候,兩個王子為了打動母親就說了個偈子:

【願母放我等,出家作沙門,諸佛甚難值,我等隨佛學。(如優曇缽華,值佛復難是。)】

慈悲的母親,求您允許我們兄弟倆出家作沙門吧,佛的出現於世太難得了,我們真的想跟著佛去學怎麼成佛。就好像優曇缽羅花,不知要等多久才會化現於世間,佛陀也是這樣的呀。

【脫諸難亦難,願聽我出家。】

要脫離六道輪迴的痛苦也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請您允許我們出家吧(“願聽我出家”就是請您允許我們出家吧)。

【母即告言:】

聽完孩子們的祈請,這個明理、通達的母親就說:

【聽汝出家。】

好,你們出家吧,我同意你們出家。

【所以者何?佛難值故。】

為什麼呢?因為佛太難遇到了,難得一個佛化現於世。

【於是,二子白父母言:善哉,父母!願時往詣雲雷音宿王華智佛所,親近供養。】

於是兩個兒子對父母親說,“善哉,父母!”太好了,爸爸媽媽,我們馬上就去拜見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吧,我們去親近他、供養他吧。

【所以者何?佛難得值,如優曇缽羅華,又如一眼之龜,值浮木孔。】

為什麼呢?因為佛的出現於世太難得了,我們也別浪費時間了,我們趕快去吧。前面提到說佛化現於世,就好像優曇缽羅花這麼珍貴的天上的花化現於世一樣難得。下面還有一個比喻說,佛的出現於世,就好像瞎了一隻眼睛的烏龜(只有一隻眼睛的烏龜,就是“獨眼龍”烏龜)在海上飄啊飄啊飄,遊啊遊啊遊,終於遇到一個木頭,這個木頭上有一個小孔,這個烏龜正好把自己的頭伸到了這個木頭的小孔裡去。這個機率是非常低的,因為大海太大了,這個烏龜又瞎了一隻眼睛,他什麼時候才能碰到那個浮在海面上的木頭啊?他什麼時候才能把自己的頭伸到那個木頭的小孔裡去啊?見到佛如此的難得!

過去,有一些修密宗的師兄知道,要修人身難得。你之所以能投胎做人,就好像一個兩個眼睛全都瞎掉的烏龜在海上撞見一根浮木頭,又把自己的頭伸到這個木頭孔裡一樣難得。這裡講佛得出現於世也是如此的難得。

【而我等宿福深厚,生值佛法,是故父母當聽我等,令得出家。】

母親同意自己出家了,父親同意嗎?所以這兩個王子又在強調,佛多麼難得才能遇到。這兩個兄弟修了無數世,種了無數的福報,才能夠在有生之年遇到佛法,遇到佛正在講法,所以說父母親應該都同意我們出家才行。

【所以者何?諸佛難值,時亦難遇。】

諸佛太難遇到了,時機太難等到了。

【彼時妙莊嚴王后宮八萬四千人,皆悉堪任受持是法華經。】

這個時候妙莊嚴王就帶著後宮的八萬四千人,“皆悉勘任受持是法華經”,這個大王都想聽《法華經》了,所以他帶領後宮的很多人也開始具備了聽《法華經》的能力了,機緣成熟了。

然後兩位王子,其實這裡提到已經不是王子了,提到是菩薩:

【淨眼菩薩於法華三昧,久已通達。淨藏菩薩已於無量百千萬億劫,通達離諸惡趣三昧,欲令一切眾生離諸惡趣故。】

這兩個王子其實已經修成菩薩了。淨眼王子已經通達了法華三昧了,淨藏王子已經通達了離諸惡趣三昧了,他能夠讓一切眾生脫離三惡道。

【其王夫人,得諸佛集三昧,能知諸佛秘密之藏。二子如是以方便力,善化其父,令心信解,好樂佛法。】

妙莊嚴王的夫人,她也得到了諸佛集三昧了,能夠深知諸佛秘密之藏。就說孩子們的母親和兩個孩子都不簡單,都證得三昧聖境了。這兩個王子就用瞭如上所說的那個神通,(用)示現神通的方式,用這樣的善巧方便就感化了自己的父親,使自己的父親開始傾向於佛法了。

【於是,妙莊嚴王與群臣眷屬俱,淨德夫人與後宮婇女眷屬俱,其王二子與四萬二千人俱,一時共詣佛所,到已頭面禮足,繞佛三匝,卻住一面。】

於是妙莊嚴王就帶著各位大臣,還有大臣的眷屬們;妙莊嚴王的夫人淨德夫人就帶著後宮的才女們,還有才女的眷屬們;這兩位王子也帶著自己的部下四萬二千人,大隊人馬一起來到了雲雷音宿王華智佛所在的地方,來到這兒以後就向佛頂禮,頂禮之後繞著佛走了三圈,然後就站在一邊等待了。

【爾時,彼佛為王說法,示教利喜,王大歡悅。】

這個時候雲雷音宿王華智佛一看大王都來了,非常高興,他就開始繼續講《法華經》,讓大王感受到非常的喜悅。

【爾時,妙莊嚴王及其夫人,解頸真珠瓔珞,價直百千,以散佛上,於虛空中,化成四柱寶臺。臺中有大寶床,敷百千萬天衣,其上有佛,結跏趺坐,放大光明。】

聽著聽著《法華經》,妙莊嚴王和自己的夫人就不自覺地把自己脖子上佩戴的珍珠、瓔珞,非常名貴的、價值百千的珍珠、瓔珞解下來了,散到了佛的身上。這個妙莊嚴王和夫人把名貴的珍珠、瓔珞解下來的瞬間,虛空中化現出來了四柱寶臺,臺子上有個大寶床,床上覆蓋著百千萬天衣(天人們穿的衣服),非常華美的衣服。上面坐著一個佛,正在結跏趺坐,放著大光明。

【爾時,妙莊嚴王作是念:】

這個時候,妙莊嚴王就在想:

【佛身希有,端嚴殊特,成就第一微妙之色。】,

佛的身形實在是太稀有、太難得、太莊嚴、太神聖、太特別了,太微妙了。妙莊嚴王就在心裡讚歎佛的身形、相貌之美好。

【時,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告四眾言:汝等見是妙莊嚴王,於我前合掌立不?此王於我法中作比丘,精勤修習,助佛道法,當得作佛,號娑羅樹王,國名大光,劫名大高王。其娑羅樹王佛,有無量菩薩眾,及無量聲聞,其國平正,功德如是。】

這個時候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就告訴在座的四眾弟子說,你們看見妙莊嚴王大王了嗎?妙莊嚴大王他在我面前合掌站立,大家都看到了吧?這個大王在我的佛法當中修學,以比丘的身份精進地修學佛道,以後他能作佛,他的佛號叫娑羅樹王,他的佛國的名稱叫大光佛國,他所處的那一劫叫大高王劫。這個娑羅樹王成佛之後,有無量的菩薩眾,還有無量的聲聞弟子。他的佛國非常的平坦,功德難以想象。聽完雲雷音宿王華智佛給自己的授記之後,這個妙莊嚴王就更加增強了求得正法的信心了。

【其王即時以國付弟,與夫人、二子並諸眷屬,於佛法中,出家修道。】

於是,他就把他的國家這個王位交託給了自己的弟弟,他不當國王了,把王權交給了自己的弟弟。他就跟自己的妻子和兩個兒子,還有帶的那些眷屬們、大臣們一起,就在雲雷音宿王華智佛旗下出家了,開始修道了。

【王出家已,於八萬四千歲,常勤精進修行妙法華經。】

妙莊嚴王出家之後,連著八萬四千年一直精進修行《妙法蓮華經》。

【過是已後,得一切淨功德莊嚴三昧,即升虛空,高七多羅樹,而白佛言:】

這樣修了八萬四千年之後,他就證得了一種三昧聖境,證得了一切淨功德莊嚴三昧。他升到虛空中大概高有七多羅樹的高度(七顆多羅樹這樣連起來那個高度),妙莊嚴王就對雲雷音宿王華智佛說:

【世尊,此我二子,已作佛事,以神通變化,轉我邪心,令得安住於佛法中,得見世尊。此二子者,是我善知識,為欲發起宿世善根,饒益我故,來生我家。】

世尊,我的兩個兒子已經作了種種的佛事,他們用神通變化把我的邪心轉變成了正心,使我能夠安住在佛法中,能夠見到您。我的兩個兒子是我的善知識呀,是我的導師啊,他們實在是宿世累積了善根,為了利益我才生在我的家庭裡呀。

【爾時,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告妙莊嚴王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種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識,其善知識,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個時候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就告訴妙莊嚴王說,對的、對的,你說的很對啊。如果善男子、善女人能夠種了善根,那麼他們世世代代都能遇到善知識(就是引路人),這個善知識“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凡是種了善根的善男子、善女人,有生之年就能遇到善知識來指引他們,來教化他們,讓他們感覺到利益和歡喜,讓他們慢慢地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王,當知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告訴大王說,大王當知,善知識是大因緣哪。沒有善知識,誰能見到佛,誰能發起求得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呢?

【大王,汝見此二子不?此二子,已曾供養六十五百千萬億那由他恆河沙諸佛,親近恭敬,於諸佛所受持法華經,愍念邪見眾生,令住正見。】

大王,你看到你的這兩個兒子了嗎?這兩位王子過去世已經供養過六十五百千萬億那由他恆河沙諸佛了。你的這兩個兒子不簡單,他們一直親近、恭敬諸佛,而且在佛所在的地方一直在受持《妙法蓮華經》,而且他們一直很慈悲地對待那些抱持著邪見的眾生,使那些本來信邪見的眾生慢慢地安住在正知正見當中了。

【妙莊嚴王即從虛空中下,而白佛言:世尊,如來甚希有!以功德智慧故,頂上肉髻光明顯照,其眼長廣而紺青色,眉間毫相白如珂月,齒白齊密常有光明,唇色赤好如頻婆果。】

妙莊嚴王這個時候就從虛空中下來,對雲雷音宿王華智佛說:世尊,如來太稀有難得了!我看到如來的這個相貌如此美好,功德智慧具足。我看到如來的頂上肉髻光明顯照,如來的眼睛長廣而紺青色,如來的眉間白毫白得像珂月一樣;如來的牙齒長得如此的潔白、整齊、細密,而且一直在發出光澤;如來的嘴唇的顏色非常的紅,就好像頻婆果一樣紅。

這裡又提到了佛的三十二相中的幾相,頂上肉髻相,我們講過了。

佛的眼睛是什麼樣呢?這裡講了“長而廣,紺青色”的眼睛,黑眼珠是紺青色的。青色是什麼顏色?有的師兄知道。如果你不知道青色是什麼顏色,你就想一想鴨蛋。鴨蛋是什麼顏色?在藍色和綠色之間的那個顏色就是青色。這個紺青色就是很深的青色——深青色,或者很深的碧綠色。說它黑吧,不完全黑,又有點發綠、發藍,總之非常有光澤,是這樣的顏色。這是佛的眼睛。是長的,廣的,寬的,而且是紺青色的,這是佛眼——三十二相之一。

眉間白毫也講過了。

接下來講佛陀的牙齒。三十二相里面提到過有說佛陀長四十顆牙齒,具足四十顆牙齒,這是三十二相之一。另外就是,每一顆牙齒都非常的潔白,跟其他的牙齒排列得很整齊,縫隙非常小、非常細密——“齒白齊密”,這也是三十二相之一。

所以這裡面就包含了很多的相:頂上肉髻,眼紺青色、寬而長,眉間白毫,齒白齊密,這都是三十二相里面的。最後一句話講的是佛陀嘴唇的顏色很紅,像頻婆果一樣。這個頻婆果,從意思上翻譯,資料上說,就是相思樹的果子,很紅的果子。不需要塗唇膏,佛陀的嘴唇就很紅。

【爾時,妙莊嚴王讚歎佛如是等無量百千萬億功德已,於如來前,一心合掌,復白佛言:】

這個時候妙莊嚴王讚歎完了佛的無量百千萬億功德之後,他就來到了雲雷音宿王華智佛面前,一心合掌對佛說:

【世尊,未曾有也。(如來之法,具足成就不可思議微妙功德,教誡所行,安隱快善。)】

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景象。如來之法,具足成就不可思議微妙功德,教誡一切眾生,使大家心態變得越來越安隱,越來越暢快,越來越舒服,越來越自在。

【我從今日不復自隨心行,不生邪見、憍慢、瞋恚諸惡之心。】

我從今天開始不再跟著感覺走了,我過去跟著感覺走,喜歡誰就聽誰講法,我現在不這樣了。我知道佛所講的最圓滿、最究竟,我就跟著佛學。不會再生起一些外道的邪見了,我也不會有驕慢心、嗔恚心等各種諸惡之心生起了。

【說是語已,禮佛而出。】

說完這番話之後,他就向佛頂禮,就退下了。

【佛告大眾:於意云何?】

談到這兒,釋迦牟尼佛就告訴大眾說,你看故事講完了,剛才咱們講了一個妙莊嚴王的故事。他本來是姓婆羅門外道的,後來因為看到自己的兩個兒子神通廣大,就問這兩個兒子,你們跟誰學的啊?兩個兒子說,我們的師父是雲雷音宿王華智佛,他比我們厲害多了。然後他們的父親就同意去聽經,聽經之後修了八萬四千年,結果證得了一切淨功德莊嚴三昧,證得了三昧聖境了。

【妙莊嚴王豈異人乎?今華德菩薩是。其淨德夫人,今佛前光照莊嚴相菩薩是,哀愍妙莊嚴王及諸眷屬故,於彼中生。】

釋迦牟尼佛就問在座的大眾說,大家以為呢?你們覺得這個妙莊嚴王是誰呢?今天我們現場在我身邊的這個華德菩薩,他就是過去的妙莊嚴王。那個故事裡的淨德夫人,如此通達明理的這樣一個夫人,她是誰呢?就是光照莊嚴相菩薩呀。佛前光照莊嚴相菩薩就是故事裡的淨德夫人呀,他哀愍妙莊嚴王和妙莊嚴王的眷屬,於是才化現到那一世、那個國家中去那個地方轉生的呀。他的出現是為了度妙莊嚴王,還有妙莊嚴王的眷屬呀。

【其二子者,今藥王菩薩、藥上菩薩是。是藥王、藥上菩薩,成就如此諸大功德,已於無量百千萬億諸佛所,植眾德本,成就不可思議諸善功德。】

那故事裡那兩個神通廣大的王子是誰呢?就是今天法華會上的藥王菩薩和藥上菩薩呀。這個藥王菩薩和藥上菩薩能夠成就如此的功德,他們讓自己的父王原來是信外道的,現在歸入佛門了,還證得了聖果。而且這兩位王子宿世以來累積了無量的善根善德了,已經在無量百千萬億佛所在的地方種下了善根,他們成就了不可思議的善功德呀。

【若有人識是二菩薩名字者,一切世間諸天人民,亦應禮拜。】

任何的眾生,誰要是能夠認識藥王菩薩和藥上菩薩這兩位菩薩的名字,這樣的眾生,一切世間的天界和人界的眾生都應該去禮拜他。因為這兩位菩薩不得了,化度了太多眾生了,種下了太多的善根了。

【佛說是妙莊嚴王本事品時,八萬四千人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法眼淨。】

釋迦牟尼佛在講這個《妙莊嚴王本事品》這一章節的時候,聽經的所有大眾中八萬四千人遠離了塵垢,於諸法中得到了法眼淨。

得到了法眼淨,就是已經窺到了法性的真相了,已經知道什麼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了,已經初步接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了。這就是今天的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裡讓我們印象深刻的,就是這兩位王子示現神通的這一段,說能在虛空中行住坐臥,還能夠在虛空中冒水出火,還能夠突然無限大、突然無限小,還能突然消失在地底下,還能在水面上行走,種種的神通。如果說這兩位王子(這兩個菩薩)都具備這樣的神通,那麼佛陀就難以想象了。所以說在比神通方面沒有誰能超過佛陀,在比智慧和慈悲方面也沒有誰能超過佛陀。這個是我們要了解的。

《妙法蓮華經》講解 第28課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二位王子現神通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