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堯臣的三首《悼亡詩》,這才是千古第一的悼詞詩​

說起悼亡詩,有人感動於蘇軾對亡妻王弗的念念不忘: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有人感動於元稹對亡妻韋叢的深沉懷念: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這兩首詩是悼亡詩中的經典,一直為人所讚賞,但是,有人說,另有一組悼亡詩,最真摯,最純潔,當為千古第一。

這一組悼亡詩就是北宋詩人梅堯臣的《悼亡三首》。

梅堯臣的三首《悼亡詩》,這才是千古第一的悼詞詩​

《悼亡三首》

其一

結髮為夫婦,於今十七年。

相看猶不足,何況是長捐!

我鬢已多白,此身寧久全?

終當與同穴,未死淚漣漣。

其二

每出身如夢,逢人強意多。

歸來仍寂寞,欲語向誰何?

窗冷孤螢入,宵長一雁過。

世間無最苦,精爽此銷磨。

其三

從來有修短,豈敢問蒼天?

見盡人間婦,無如美且賢。

譬令愚者壽,何不假其年?

忍此連城寶,沉埋向九泉!

這是梅堯臣寫給妻子謝氏的悼亡詩。

宋仁宗慶曆四年(1044),梅堯臣與妻子謝氏乘船返汴京,七月七日至高郵三溝,謝氏死於舟中。這三首詩是梅堯臣悼念亡妻謝氏之作,寫於同年。

梅堯臣的三首《悼亡詩》,這才是千古第一的悼詞詩​

我們來看,梅堯臣是怎樣懷念妻子的呢?

第一首是總寫。

“結髮”兩句以總敘起,著重在“十七年”。

“十七年”而“相看猶不足”,便見情之真、愛之切。

如此情真愛切,妻子卻撒手人寰,其中的痛苦不言而喻。

妻子走了,聯想到自己也日漸蒼老,無法久留人世間。我終會和你在地下相聚,如今,還未死去,只是淚水漣漣。

第一首詩訴說妻子別後之情,語愈平淡,情愈真切。

梅堯臣的三首《悼亡詩》,這才是千古第一的悼詞詩​

第二首具體寫妻子走後,自己的寂寞與失落。

每次出門,像夢遊一般,碰到人只是勉強應付。回到家裡,十分寂寞,又找不到人訴說。

“歸來仍寂寞,欲語向誰何?”一句真誠地寫出了詩人心中的悲慼。

自你走後,我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所以備感寂寞。

寂寞得長夜難眠,只聽得窗外螢蟲飛過的聲音、聽得天空中大雁路過的叫聲。

詩人的精神消磨在這難熬的時光之中。

這首詩寫妻子走後自己的寂寞與失落,無人訴說,深夜聽蟲鳴雁叫,可見寂寞之深。

梅堯臣的三首《悼亡詩》,這才是千古第一的悼詞詩​

第三首詩寫出愛情之專與悲哀之深。

梅堯臣用對比的方式誇讚妻子,我見過世間那麼多女子,沒有人比你更美,比你更賢惠的。

“情人眼裡出西施”,對於梅堯臣來說,是十分不易的。

做了十七年的夫妻,丈夫依然鍾愛妻子,本就不容易,更何況,在古時的男權社會。

妻子這麼好卻早逝,梅堯臣於是問天:為什麼要讓壞人長壽賢良者早逝,為什麼賢良的人不能長壽呢?

對老天的質問,反映出梅堯臣對失去妻子深沉的哀慟。

梅堯臣的三首《悼亡詩》,這才是千古第一的悼詞詩​

梅堯臣寫詩,注重詩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點,提出了“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歐陽修《六一詩話》引)這一著名的藝術標準,並提倡平淡的藝術境界:作詩無古今,惟造平淡難。

透過他的這組悼亡詩,我們亦可看出其實古淡的特點。

全詩沒有難懂的意象,沒有晦澀的語言,都是從自己的感受寫起,如“相看猶不足”、“欲語向誰何?”、“從來有修短,豈敢問蒼天”等句,平實通俗,可細思之下,其中的感情卻濃烈深沉。

“哀婉詩要求率直,於平淡中見真情”是這組詩的特點。

梅堯臣的三首《悼亡詩》,這才是千古第一的悼詞詩​

歷來悼亡詩不少,可有人認為,梅堯臣的悼亡詩是千古第一。

近代·李元強《宋詩鑑賞辭典》:潘岳《悼亡》,最為著名,但其中除“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等數語外,無沉痛語。元稹《遣悲懷》,寫“貧賤夫妻百事哀”,頗能動人;但“俸錢百萬”、“營奠營齋”卻是官僚口吻。只有梅堯臣此詩,最真摯、最純潔,當為千古第一。

讀了這麼多悼亡詩,隱娘明白了最感動人的永遠是細節,是梅堯臣的“欲語向誰何?”,是賀鑄的“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從細節入手,更容易讓讀者感動,因為這些細節是前人的感悟,也是今人的生活。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