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趣談: 尞 (395)

80歲的快樂老人用書法

演示漢字的起源

和你一起趣談漢字的故事

漢字趣談: 尞 (395)

漢字趣談: 尞 (395)

漢字趣談: 尞

“尞”(liao2),這是一個象形字。甲骨文的“尞”字有很多不同的寫法,今選用兩款四種不同的寫法和大家一起分享。第一款“尞”字是在“木”(意為樹枝)上面加兩個或眾多個小點(既表示火星飛濺,也可表示松柏枝條燃燒時發出的聲響),第二款是在第一款的字形下面新增一個“火”字,整個字形表示將堆放在一起的松柏枝條點火燃燒。

“尞”,在殷商時期是一種祭祀上天神靈的祭祀方式。在祭祀時,先民們將松柏枝條在祭祀壇上(或祭祀區的場地上)搭成類似於某種物體的形狀,然後點火焚燒,熊熊大火,火花四濺,噼噼啪啪的炸裂聲響伴隨有清香的煙氣直衝上天,以表對上天的祭祀之意。在舉行一些重大的祭祀活動時,在松柏枝條堆上還會擺放牛羊豬三牲,玉甚至人牲等祭品,與松柏樹枝條一起焚燒,使祭品變成煙氣達於上天,讓上天神靈享用。《禮記。祭法》孔疏曰:“燔燒於壇者,謂積薪於壇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燔之,使氣達於天也。

”金文的“尞”字承續甲骨文字形,下面的“火”寫法有所變形。小篆“尞”字發生訛變,上部的“木”變形,中間加了個“日”,表示“上天”。隸書在小篆的基礎上,把下面的“火”改寫成“小”,楷書由此寫作“尞”。

“尞”的本義為燒柴祭天。說文解字:“尞,柴祭天也。從火從眘(眘shen2,古文慎字)。祭天所以慎也。”

“尞”是姓氏。

“尞”還是一個邊旁字。漢字中以“尞”作邊旁的字有好多,如“僚、繚、潦、遼、撩、嘹”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