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金奇緣》是不是一道改良版的“左宗棠雞”?

“你看了《摘金奇緣》嗎?”“跟華裔朋友們一起去看的,音樂和演員都特別出色,推薦你去看。”這是我在美國的同班華裔同學L的回覆。相約來自新加坡的Z一起去看,他說:“已經看了,你不要錯過這部,下次我們一起去看別的。”似乎,身邊在美國的亞裔都已經看過這部近期北美票房“黑馬”。

這部改編自華裔作家關凱文同名小說的電影票房表現一鳴驚人,上映後首個週末就登頂北美週末票房榜——上映首周便領跑票房榜,該片成本3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億元 ),而目前已取得了超過6000萬美元的票房。甚至據說已經開始籌備續集。該片口碑很好,我也被多次安利。

《摘金奇緣》是不是一道改良版的“左宗棠雞”?

這次終於不再苦大仇深

8月31日下午3點,我在美國加州舊金山附近的海邊小城蒙特雷(大概因為靠近舊金山,這裡的居住著不少華人)的世紀電影院觀影。雖然並未到週末,但是半個放映廳(大概能坐一百人)已經坐滿,其中大概有十來位是亞裔面孔。

從劇情來看,《摘金奇緣》毫無疑問是一個充滿套路、擁有“Happy Ending”的好萊塢愛情喜劇電影。

相比於25年前《喜福會》橫跨四個家庭,貫穿兩代人的史詩氣魄,《摘金奇緣》的格局相對較 “小”。可以說,導演朱浩偉在東西方文化之間選擇了多方都能夠理解接受的一個“最大公約數”,淡化影片本身的文化獨特性, 講述一個普世通俗的故事。

然而,

影片最大的特點是,這是繼《喜福會》之後25年來,首次全亞裔演員陣容。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喜福會》是最廣為人知、最為人稱讚的描繪在美國華裔人群面貌的好萊塢電影,而且巧合地是,上週從北京飛舊金山的飛機上,我剛好重溫了一遍《喜福會》,再次被兩代華裔女性們在大時代下的命運而感動。

而25年後,終於沒有《喜福會》中對亞裔主題表達的“苦大仇深”,而是輕鬆浪漫。這或許正是因為朱浩偉所說的:“過去,不觸碰亞洲話題,有了力量後,試著玩點不一樣的。”

“那是一個九月的清晨,父親只說了一句,走吧,去看電影,就半強迫地把一家人推上了廂型貨車,急著趕十點鐘的早場電影。一路上除了父親,沒人知道究竟要看什麼;到了戲院,我才知道父親無論如何都不想錯過的,是講述四位華人移民女性及各自母女關係的《喜福會》。”該片導演朱浩偉告訴一家臺灣雜誌自己25年前第一次看《喜福會》故事。“我超愛那部片,看完電影我們去吃港式點心,還一路討論有關電影的一切,談了大概三小時吧。”朱浩偉說。

《喜福會》和《摘金奇緣》某種程度上意義重大,是因為在好萊塢電影中,亞裔是如此缺席——亞裔很少擔任好萊塢電影主角,缺乏代表性,是一個“被忽視”“被輕視”的群體 。

《摘金奇緣》是不是一道改良版的“左宗棠雞”?

改良版的“左宗棠雞”?

據說,關凱文在原著中給外國人“科普”的東亞人種階級分層:從高到低排序,依次為印尼華人、新加坡人、中國香港人、馬來華人、歐亞混血、紐約和洛杉磯的美籍亞裔、康涅狄格州的美籍華人、溫哥華和多倫多的加籍亞裔、悉尼和墨爾本的澳籍華人、泰國人……。而在電影中,這種華人等級化分被轉換為窮富的身份差別。

也難怪有人說該片像亞洲版本“灰姑娘的故事”,女主朱瑞秋是一名經濟和思想獨立,自由勇敢,熱愛和自豪於自己的成就的職業女性。她憑藉自己聰明的心算能力、勇敢精神、在母親和好友的幫助下,打贏了跟未來婆婆的“戰爭”,成功嫁入豪門。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充滿了東方元素,且不說好幾首恰到好處的中國普通話和粵語歌曲,還有那些包餃子、打麻將、中式建築和家居擺設,各形各色擺脫“臉譜化”的華裔人物的舉手投足,以及在片尾被做成動畫的中國圖案和形象,海報上的孔雀、紙扇等等,這些東方傳統文化中的優雅元素,不光讓外國觀眾好奇神往,更是讓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現代都市人群,為東方文化感到幾分自豪。

除了愛情與財富的矛盾,本片的核心矛盾其實是 ,準婆媳矛盾加上西方價值觀與亞洲價值觀的矛盾。大概關凱文也認同我的一些女性朋友的觀點:很多時候,婚姻是兩個女人的相互選擇和結合。婆媳關係是婚姻中最關鍵的關係之一。

楊紫瓊扮演的楊夫人,始終強調家庭和追求激情的矛盾。在英國攻讀法律學的她,最終選擇放棄律師職業生涯,成為全職家庭主婦,並認為這是一種“優待”,自己懂得將長久幸福的經營之道。她認為瑞秋是那種追求自我職業夢想、不顧家庭的美式價值觀攜帶者——“黃色皮,白色心”、個人主義者。

有意思的是,全片只有主演吳恬敏一個人在扮演華裔美國人,其他的亞裔演員都在扮演新加坡人。由於新加坡本身中西交融的特殊性,讓英文世界的讀者並不會感到疏離,這也是原著小說和電影在泛英文觀眾群體成功的原因之一。

儘管如此,那些奢華的生活跟普通加州亞裔的生活也沒有多大關係。“電影裡的生活跟我的生活距離遙遠。”正如我的華裔同學L所說,《摘金奇緣》中展示的亞洲富人,太符合外國人對中國新貴的印象,而他似乎只是把該片當作了一部有點特別的好萊塢電影。畢竟,住在華裔巨多、人種多元的舊金山灣區——

最新的調查資料顯示舊金山地區的白人人口只有48%,亞裔人口卻佔33%,每三個舊金山居民中就有一張亞洲面孔——他感覺不到特別的身份認同危機,也從來沒在公眾場所感到不合時宜,或被問道:“你來自哪裡?”亞裔中,既有賣菜做藍領的下層亞裔,也有矽谷新秀、政界精英。

此外,該片雖在美國受到關注,但能否在中國大陸上映,能否獲得觀眾的歡迎,尚是未知數。製作方有些擔心,對於美國觀眾來說算是有點新奇的亞裔面孔,對於中國觀眾來說,會不會沒有了吸引力,而電影中幽默的對白,會不會因為翻譯而失色。除了一些不自然的過渡(例如從祖母家的聚會忽然一下很突兀地轉到另外一個海灘聚會),以及人物說著各種口音的英語,讓人有齣戲之感外,電影中那些細心構建的豪華生活場景,俊男美女們的舉手投足,以及一個流暢成熟的好萊塢愛情故事,已經有足夠賣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