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奉橘帖》

——————嘉強書法——————

1700多年前的霜降前不久,王羲之曾用快遞給朋友發了幾箱橘子。今天霜降,王羲之家的橘子快熟了吧?一定很甜吧?

王羲之的《奉橘帖》在唐代就很有名,詩人韋應物有詩句說:“書後欲題三百顆,洞庭更待滿林霜。”用的就是這件書法的典故。

王羲之的《奉橘帖》

王羲之行書《奉橘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大意:奉送上橘子三百枚,由於還未到霜降,未能多采摘。

王羲之《奉橘帖》摹本,硬黃紙本。縱24。7釐米。2行,12字。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此帖與《平安帖》、《何如帖》共一紙。

《奉橘帖》書體為行書,奉送友人橘子並附上此簡訊。字型大小有豐富變化。此帖在唐代就很有名,唐代詩人韋應物《答鄭騎曹求橘詩》 :“憐君臥病思新橘,試摘猶酸亦未黃。書後欲題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用的就是這件書跡的典故。

王羲之行書《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三帖連為一紙。王羲之的墨跡流傳到今天的大都為響拓勾摹本。例如王羲之的《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為唐人雙鉤填廓摹本。所謂響拓勾摹本,是指在照相印刷術發明之前,古人為了保護書畫藝術品原跡,採用臨摹的方法制作副本和複本。所謂“摹”,就是對原作真跡摹寫,力求絲毫不差。書法摹寫稱之為“響拓”,繪畫摹寫稱之為“移畫”。這一風氣在唐宋時最盛,在唐朝,就有官方設定的許多專門摹拓書法名跡的“御府”,下有專門摹拓書法的人員,不少人都是此中高手。如今,東晉王羲之等人的書法真跡已經蕩然無存,這些唐朝的摹本就顯得尤其珍貴。唐代因摹刻技術很高,筆意俱存,宛如手寫,也可窺見王羲之行書的面貌。

《奉橘帖》字形大小偃仰,饒富變化,“三”字如橫空掠燕,筆畫互有照應,“百”字起筆上揚,末畫斜下挫鋒,筆鋒幾經轉折,並露出賊毫,“未”字出現兩次,筆法也不盡相同。其他如“白”、“奉”等字。也是變化不一。可謂從心所欲不逾矩。

《奉橘帖》在唐代就很有名,詩人韋應物有詩句說:“書後欲題三百顆,洞庭更待滿林霜。”用的就是這件書蹟的典故。開皇十八年(598)三月二十七日參軍學士諸葛穎,諮議參軍開府學士柳顧言,釋智果跋其尾。”

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王羲之的《奉橘帖》

版權說明:本平臺以傳播書法知識為宗旨,文章源自

網路

,僅代表原作者觀點,網路素材無從查證作者,若所轉載文章中的文字內容、美術、攝影等作品涉及您的版權問題,請您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轉載內容!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