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老師辛丑年《管子四篇》讀書會開班寄語& amp; amp; & amp; 讀書會

南山老師辛丑年《管子四篇》讀書會開班寄語& amp; amp; & amp; 讀書會

辛丑年《管子四篇》讀書會開班寄語

大家好,談不上指導,咱們都是一起來學經典,一起立足經典最後歸宿到修身,從這個角度上就是大家互相交流。

我跟大家也談談我的心得,咱們的文化傳統平臺從建立到現在,從2013年開始到現在,立足於從經典來找回我們自己的文化傳統,從經典裡面,從傳統裡面汲取力量、目標和方法,來用於我們的人生實踐。當然這個實踐是有個落腳點的,我們現在大家都知道,《道德經》裡說的那句話叫“修之於身其德乃真”。2015年的時候南山老師曾經跟我聊,他說你看這麼多經典裡面從哪個入手更好?正好那段時間我在讀《管子》,我說《管子》四篇就非常好。

因為我覺得我找到了一個根本的東西。這個要從我上大學的時候算起,實際上是從高中的時候,那個時候呢,我家裡面我母親身體不好,然後我就帶著她,陪著她到處去看病,然後就發現就是總歸都有不如人意的地方,然後那個時候就想去學醫,後來就考到了北京中醫學院。到中醫學院以後,我也去打拳也練過功,我是學中藥的,自然也去研究中藥,也去跟著人家學按摩、開方子,然後也曾經跟老師交流,大學畢業以後一直到我工作了10年,然後自己覺得自己對中醫中藥有了很深的瞭解,碰上人很不舒服的時候,我有了一些辦法,結果有一次碰到一位山東的老師,他說其實你還沒有抓住根兒。這個根是什麼呢?

我就一直在琢磨,然後後來我意識到一件事情。

就是我們的生命啊,

我們每個人都有心,咱們都說一個人是心身在一起的。單往深了說,傳統上講性命,其實性命是心身的深一層。那從心身上來講,以前我們認識的心,就是因為人有頭腦會思考,能夠自己決定,那這個是不是就是心?然後這個心和我這個身是什麼關係呢?然後我就覺得當時就是沒有意識到,就是把這兩個東西還是分開的,身就是身心就是心。當然也學了中醫也覺得心身是互動的,但是直到我讀了《管子》,我才意識了就是人的生命啊,它最核心的那個樞紐,我們能夠著手的那個樞紐叫做心,而且只有從這個樞紐上來把握,我們才能把握住我們自己的生命。你比如說,有的人有病了,去找醫生看病,那麼醫生也可以用方子,也可以用針灸,也可以用按摩,也可以用推拿給你治好。但是,是不是治好了,就是你自己覺得舒服了,你的問題就沒有了呢?你比如說你這得了某種病,比如說是這個生活工作壓力很大的情況下過度疲勞,比如說肝損傷了或者是心臟病了,然後是不是大夫給你治好了病,你的問題就沒了呢?你好了,重新回到家裡生活當中,工作當中你會發現你所面對的東西仍然還是你得病之前的那些東西,然後你面對這些東西的時候,你如果還是秉承以前的那種方式,你會發現你仍然擺脫不了再次得病的,那種重新陷入窘迫的那種狀態,那種歸宿。然後我就發現只有你意識到了,心改變了,你才會重新獲得一種新的生活狀態。

所以我第一意識到心。

第二個呢,就是比如說知道心重要,然後你做事情的時候,待人處事的時候,甚至於自己知道養生了,知道珍惜自己的時候,遇到事情,你是不是就能你自己心裡意識到,我要注意養生,我想提升自己,我不要去為那些雞毛蒜皮的事兒或者是世俗的事情,害了我的人生生命後反而得不償失。因為你意識到,比如意識到自己所有的工作,其實都是為了讓自己生活得好,為了讓你親近的人,乃至於所有的人生活得更好,那不能因為這個反而去工作的時候把生命給損傷了。你意識到了,遇到事兒的時候,你是不是就不著急不生氣了。一個最簡單的道理,等公交車,那麼左等不來右等不來,你是不是很著急啊?著急的情況下去採取別的辦法,心裡都難受,仍然解決不了,

你說的你心意識到了也仍然解決不了,這是為什麼呢

?這就是說其實

心它是基於你生命的這個身體的一些狀態來支撐著的

。所以這就是老子為什麼說修之於身體其德乃真。管子為什麼說你只有整個心身都和諧了,身體也正常了,就所謂德正了啊,這就是“形不正德不來,中不精心不治,”

你只有你自己的生命,身體的狀態改善了,你的心才能真正得到改善。

管子大家都知道,中國從周進入春秋戰國,然後一直到後世的秦漢,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就是春秋五霸,第一霸就是齊桓公,他是齊桓公的宰相管仲。那麼《管子》呢,實際上就是以管仲為代表的當時齊國的一些修身有素者,一些大學問家,他們來寫的一本涉及到個人的養生修身,涉及到怎麼樣治理國家治理天下,怎麼樣治理我們個人的一個系統性的論述。其中有4篇,這是核心,分別是心術上、心術下、白心和內業,

是專門講如何修養自己,如何在自己的心身當中找到我,讓我心神整體上能夠開始自我修養,自我昇華,不再是隨波逐流的那麼一個把柄。

有了這個把柄入手了,然後你的生命才能說在你的手裡一步一步的得到好的發展,進而一人有一人的心身,一家有一家的心身,一鄉有一鄉的心身,一國、一天下都有他的心身。你只有從每一個心身的心入手,然後透過心身的調整順著這個生命,如果把國、家、天下、家族和家庭都當作生命的話,它跟我們的人生是一樣的,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生命也是心身的。

那麼你抓住了心入手以它為把柄,然後透過修身的實踐,調整自己的心身狀態,最後落實是落實到身上的,是透過身的提升,心的調整,最後實現心身的昇華。

那麼這個道理是說我們現在有系統觀,一個生命啊它是一個整體,這個整體裡面它是有一個調整的樞紐,這個樞紐在人這個高階生命裡面,要是跟動物跟植物比它是分化的,它是有一個意識的,你能夠表達,你的心理活動跟身體活動又有又聯絡又分開。因為它相對分離,所以你一般的心理活動不會直接的破壞你身體活動,這樣的一個高階狀態。那麼我們的心身修養,就首先從這個狀態出發,最後回到生命的基本狀態,就是那個身心完全合在一起,心動身就動,神動心就動的那個基礎的狀態,對那個狀態進行調整,當那個狀態也調整了,我們的生命才得到昇華。

這些內容在《管子》四篇心術上下、白心、內業裡都清楚的給我們講述了。那從心術上下、白心、內業的體系來看,我們看到這四篇一共是36節,其中心術上六節、心術下六節、白心八節、內業十六節,這個體例這個格式它實際上也蘊含著生命的內涵。其中心術上的這個六節,每一節都分兩段兒,一段兒是經,一段兒是解,你會看到裡面的語句的語言結構風格是截然不同的。心術下它就是一個比較統一的風格,白心它的結構也是統一的,內業的結構也是統一的。那麼這樣的結構說明什麼呢?實際上心術上它裡面的經那部分就是經一到經六的六節,每一節都有經的部分解的部分。它的經的部分,實際上是來源於比管子時代更早的上古,是中華祖先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裡面所傳承下來的東西,到了管子時代,人們已經對這個有一定的陌生。周朝的衰落,使得中國的精英,

中華民族的精英開始反思當時的狀態,當時人們所做所為是不是沒有抓住,每個人乃至社會沒有抓住這個自然的本質。

那麼這個反思活動集中體現在《管子》的管子四篇的出現,以及其後老子《道德經》,以及整個儒學系統,孔子註釋刪述六經,這些系統實際上都是在那個時代,公元前5世紀,集中做了這樣的事情,整個人類都在反思自己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文化道路,找到什麼樣的方式和方法,才能夠讓人類文明更進一步。

那麼在管子和孔子,他們實際上管子在先,孔子在後,他們的整個體例都是如此的。你比如說儒學的體例是四書五經構成整個儒學的核心體系,這個體系裡面,他的這個五經,上古是六經,後來因為《樂經》失傳了就變成了五經,《詩》《書》《禮》《樂》《易》《春秋》。這五經的主體實際上是上古傳下來,孔子幹了一件事兒叫述而不作刪述六經,他把這個六經做了註釋、註解。那這個註解實際上就相當於《管子》心術上裡面的解的六段,心術上裡面這個經的六段,就是相當於四書五經裡面五經的這個經的部分,這是傳承的東西以及對傳承的解悟,這是一個基本的結構,儒學的六經,《管子》的心術上。

心術下它是一個混合體例,這個體例實際上也是引述了上古的經文,以及對經文的直接體悟,他不再分段兒,他就是直接引述經文,因為他透過自己的修身已經證到了經文字義,他就直接把經文放在那兒,直接把自己的體會寫出來。這個跟《論語》實際上是一個體例,他是一個實踐和傳承共同的東西,也可以歸為心術,所以他是心術上心術下這樣,心術上是古經和解,心術下是古經和證他都放在一起,這是心術的部分。

第二部分叫白心,就是把心給呈現出來。實際上就是透過讀古經、傳承古經、解悟古經、印證和證悟古經,找到中國文化的心法,找到對經文傳承了以後自己修身有所得的心法,心法這一部分就作為白心呈現出來。儒學呢他的心法在哪兒?在《大學》和《中庸》,他就是六經裡面精華的部分,涉及方法的部分拿出來,並且把他們自己所悟到的心法的體悟也寫出來,這個就是《大學》和《中庸》。

內業就是修身以後建立的內在的事業,就是我如何把經文的學習,經典的學習落在我心身裡面,讓我的心身昇華的東西,這個昇華的過程,這種修身的過程和每一個階段怎麼走,一個一個階段怎麼走,每一階段我能夠有什麼樣的收穫,就表示我完成的這個階段的修身,這個是在內業。內業分十六節,實際上我們修身的次第也是十六節,為什麼是十六節?大家知道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實際上太陽照到我們地球上,地球的自轉和地球圍繞太陽的公轉,構成了我們一天的節律和一年的節律,月亮它是介於我們地球自轉和地球繞著太陽公轉之間,他把自轉和公轉相交匯的,對我們陽光照在地面上引起的這種生命的現象的反應,這個交融過程,它給體現出來了。所以一個月的月亮的陰晴圓缺體現的是天地氣交的交合的那個中氣的變化。月亮的陰晴圓缺,一個月是29天多,那麼半個月從完全沒有月光到月滿正好是16天,然後從滿再退回到月朔這個數是14天,我們為什麼說原來是一斤十六兩,是傳統的計量,實際上傳統的計量不是稱的多重,他分的這個兩一斤十六兩,是按照這個自然界中居於天地之間的萬物,他們得到天地相交匯的那個相交的那種生機的量的多少和每一份量到另一份量的整個的變化過程。所以這個管子內業的十六節,講了我們生命從虛到滿再落實回來,收藏起來,再發生出來。一點一點發生,開始生芽一直到長起來到滿,到這個滿了以後收回來藏進去,這樣的一個過程。我們把我們的生命給他修滿了,正好要經歷十六節,所以他是用這樣的一個節律。這個次第在儒學裡面對應的是《孟子》,孟子用孟子的言行來整個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儒學修身者,如何一段一段一次第一次第的修成的過程。

所以大家要知道《管子》四篇體系,是一個完整的修身次第,他有經有傳承,有證悟和解悟,有證悟解悟修身得到自己內在的確證以後的心法的呈現,還有修身的次第和火候,所以這個就很有意思了,他是一個完整的傳承。因此我們讀《管子》四篇,就能夠從中體會到,在春秋戰國的時候,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這一撥中華民族的精英,他們是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把柄,秉持著這個把柄就是心啊,然後實現了自己這個修身,真正的修身就是所謂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也就是

他找到這個把柄,找到心,知道從心上下手,這個還不算,他還知道從心上下手的目的是為了修身,在身上落實,身上落實以後他才發現心真正得到了把握,心身得到把握以後,心昇華以後,整個修身落實的次第他是完整的。

我們讀這個對於我們從儒學、從道學從整個中華的文化傳統裡面,實現我們的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整個的人生我們要從自己個人的修養入手。這個修養,你從儒學的修養,你從道學的修養,從融會貫通佛儒道的修養,《管子》四篇都是一個很好的借鑑,因為他明確的點出了,要從心上入手,要以心為把柄,他還點出了以心為把柄要落實在身上,“恬愉無為”這樣才能夠“潔其宮開其門”,才能夠落實到“心處其道九竅循理”。我們才能夠真正能夠找到我們傳統的東西。

我想跟大家分享我的這個讀經的體會,

我不是做學術,而是做學問,借鑑學問,目的是落實到我自己,所以我這種修悟呢,實際上就是我一切都看我自己有沒有得,

所以我在這個《管子》開篇的時候跟大家分享,說

我不是要把經典讀明白,我的目標是要把我自己讀明白,並且讓我自己要落實到我要做,要明明白白的做,做人,做事

。是這樣的一種模式,那麼經的學習呢,我的體會是你要帶著一種現代我們學科學,學理科的態度,就是你要去分析他那個過程。就是說大家知道現代科學的基礎是數學和物理,那麼數學給了我們一種思維的框架,物理和化學呢則告訴了我們自然過程是怎麼發生,我要帶著一種去探尋自然過程作為最根本依據的那麼一種態度,才可能把科學的方法掌握住。那麼一個是自然的結構,一個是自然的過程,合起來是自然的機制。所以我讀《管子》,我發現了《管子》你別看他就四篇心術上、下、白心、內業,他裡面在講如何認識到心的重要性,如何意識到心,然後從心上入手,落實到身,最終心身並治這樣一個過程。

他講的全是我們身體裡面那個自然的機制、結構和它的過程,你要從這兒去想,我自己的這種憤怒是不是有一種勁頭啊,那個勁頭是什麼樣子,他如何就變得柔和了,那麼我身體在這個心和身分離的時候,是不是有一種好像自己分成兩段的,自己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感受啊,那麼我透過修身是不是能把它合一呀,是不是能落實到完全的放鬆入靜,完全的變得很清涼的狀態。這都是在告訴我們,體會那些過程、那些狀態、那些機制,去思悟那些機制。這是一個學習方法。

透過學習,大家慢慢的會可能會發現中國文化裡講的東西呀,他有許多東西涉及到時間和空間,有許多的東西涉及到物性,也就是事物的性質,這些性和時間和空間他是一起的,時間和空間都被作為物性來看待,那麼是物性也會利用時間和空間來表述的,那麼這樣的物理過程就給我們一種幾何學這種立體的動態的活潑生動的體驗,大家要有一種形象思維的方法和模式。要去學會就象看一個立體的,一朵花的開放,一個孩子的那個嬉笑,一個活人的歡樂和痛苦那樣,去體會這個經文裡面講到的每一句話。這裡邊兒就把文科和理科就交融到一起了,所以中國文化是一個合一的文化,是一個守一的文化。你要,不是硬生生把它揉到一起,而是去體會讓他們能夠成為一體的那個中,中間的那個活的東西,是他維繫了整個體系。這種讀法之所以能有效,後來我才意識到,因為我們的生命、自然界,他本身就是這麼構造的。所以經典告訴我們的傳統,是生命的本能,我們讀經典,我們修身,是我們拿傳承傳統找到自己的路的過程,找到自己的根兒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是一個開發出來重新喚醒和圓滿我們自己本能的過程。從本能的角度,你就不是硬生生的去提了,硬生生的去學什麼?而是放鬆,入靜,然後順著自己的一個勁兒,順其自然,放棄自己後天的那些個習俗,回到自己出生的時候,那種本來,使用這樣的退步的辦法,來實現我們這種修身的過程。

所以讀經的學經的時候呢,我是這樣。我讀經的時候,我當時讀懂就是懂了,如果不懂,我就過去了。我會,這地方好像不順,然後我再讀一遍,但是我不會去刻意地去想,我只是去關注他,這地方不順,然後再讀一遍,還是不順我就過去了,我就往下讀,然後等讀完一遍了,哪天再回來的時候,如果還不順,我還是這樣,那麼幾遍下來,有一天突然你就順了。這其實就是古人說讀書萬遍其義自現,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子的。

還有一個,就是大家可以看到這個咱們的這個《管子》曾經有註釋,是我的那個註釋本,那裡邊的就是那句讀,實際上都跟通行本,外面的那個官方通行本不太一樣,你會發現句讀不一樣了他的意思就不一樣了,是因為你讀經的時候,你體會到的那種過程,你身心裡邊兒的過程,你心身的變化過程他是不一樣的。你體會到某過程,你就會發現應該這麼句讀,應該在這句子裡這麼分段,那麼你體會到下一個過程的時候呢,可能你會發現原來句讀又錯了,又回到一開始官方的句讀了。

所以大家注意傳經典,為什麼古人不加標點?是因為這個文字,上古傳下來的這個文字啊,每次你讀,那個標點的位置是在你心身上得到體會才有的位置

,所以大家讀那個解的時候,也不用特別看我那個標點。同樣的呢也不用去看咱們現在通行本的標點,那個標點只是個參考,你第一遍讀可能就是,官方那個標點就那麼讀了,等有了體會了,你會發現好像一個標點句讀,你會覺得更舒服,更有心得,然後再過一段你會發現,哎,其實這麼標點是一個意思。但是官方的那個通行本的那個標點,還是那個意思是更基本的意思。所以他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這個《管子》四篇,因為它的結構經一、經二一直到經六,就是心術上的這六段,經是一個讀法解是一個讀法,解呢是管子那撥人他們讀經以後,經他是什麼意思?他做的註解,當時的人不理解的部分,他給寫出來了。那麼到現在我們跟在那個時候理解可能又差,所以才會有後世的一些比如陳鼓應先生的註解,還有我現在寫的這個註解。那麼這個註解呢,實際上是為了讓你去理解,去入門兒,所以呢我們在讀解一的時候,我們重要在於理解這個解一講的那些東西,他對應的哪個經,啊,它是這樣認識的,然後這個認識對我自己讓心身松靜中正,我找回自己該怎麼做人,該怎麼養生,有幫助嗎?有幫助,那就這麼滴,就這麼認識。然後等我這個心身調整到昇華到一定程度了,我發現還可以有別的解,那你就按照那個解來。

然後經,他的語句順序,實際上是對應著我們心身的那個狀態的。所以大家平常誦讀的時候,我覺得主要誦讀的是這個經。一個是誦讀心術上的這六段經,還有一個就是心術下的這六段,然後白心,白心呢它裡面不是所有的話你都需要讀,他是每段開始的那些話,也不一定是開始,有的是在結尾,有的是在中間,他那些話你覺得讀著,會一下子你就進入那個狀態,那麼這種東西要讀的。有些話他是你去理解的,這理解的東西呢懂了就行了,沒必要非要讀。因為有些話,你比如他先引一段經,然後再講一段,那這個講呢實際上就是讓你去理解這段經,你讀的時候只要讀這個經,然後你體會到了你心身的那種變化那個過程,那個解釋就可以根本不用讀,因為讀的時候你隨著你發聲,你的心意也在那,你的身體相應的變化,那個解的那部分呢,他實際上是讓你腦子裡轉的,是去捋邏輯的,那個東西他是配合不上身體的變化的,所以那個要讀起來,反而是讓大家覺得會磕磕絆絆,讓我不會回到身心的狀態,而從那個狀態裡出來了。

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這些,祝願咱們全體學友在新的一年裡心身精進,謝謝大家!

旅敬靜口述

2021年3月25日晚

《管子四篇》讀書會啟動

2021年度《管子四篇》讀書會安排

全年每週四晚上20:00-21:30

騰訊會議號:907 8722 0691

歡迎共學,體悟,分享,參證

《管子四篇》學習材料,請在文化傳統微信公眾號底部選單“經典學習——管子四篇”處獲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