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的詩,兩句五言,兩句騷體,為何成為千古名篇

我們讀詩的人,總容易被古人的情懷所打動。特別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坐在臺燈下,翻開古人的詩集,每讀一首,就像與他們對話。雖然隔著時空的距離,但也不覺得陌生。

陳子昂的詩,兩句五言,兩句騷體,為何成為千古名篇

有時候去旅行,在浩瀚的宇宙底下,看沙漠,看草原,看大海,看連綿的群山,看深不見底的夜空,我們就會吟誦蘇軾的赤壁賦,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是的,在大自然面前,人是多麼短暫的動物。即使是那些帝王將相,那些英雄豪傑,都會是茫茫宇宙的過客,短短几十年,猶如白駒過隙。

但是回過頭來,你看那些青山,你看那些流水,你看頭頂上的明月,它們卻是永存的。難怪我們的陶淵明要解印歸田,飲酒賦詩,及時行樂。原來是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陳子昂的詩,兩句五言,兩句騷體,為何成為千古名篇

難怪我們初唐的大詩人陳子昂,他要在秋風蕭瑟之際,登上幽州臺,發思古之幽情,難怪他要為天地的大不公平,而發出憤激的吶喊。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首詩總共才短短的四句,兩句五言,兩句騷體,二十二個字,看起來極其平常簡單。但是它就像二十二顆子彈,它是用槍膛發射出來的,而不是用嘴巴吟詠的。

陳子昂的詩,兩句五言,兩句騷體,為何成為千古名篇

前面的人你在哪裡,那麼多人一個都不見了,只有一堆歷史的灰燼。就譬如這幽州臺,只剩下斷瓦殘垣。難道真應了那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

後面的人,你是一定要跟上來的。即使短暫的幾十年,跳起腳來一百多年,但是大家都是要來嘗一嘗味道的。可嘆的是我永遠也看不到你們。

這個世界,我僅只能知道自己所在的樣子,前面不知道,後面不知道,即使自己的子孫後代,也無法知道。一百年後,一千年以後,世界到底如何,他們到底是什麼樣子?

陳子昂的詩,兩句五言,兩句騷體,為何成為千古名篇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此時好像看到了屈原,看到了賈誼,他們站在幽州臺上,正在抬頭問天,正在低頭長嘆息。

有人說,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是的,正因為短暫,才思前顧後,才想入非非。所以有的人去蓬萊仙山,尋覓不死之方;有的人去道觀燒汞煉丹,想修得正果;有的人勒石銘碑,以求永垂不朽。

但陳子昂知道,這些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就去追求效率,把這幾十年好好地利用,變換一個角度來延長自己。

陳子昂的詩,兩句五言,兩句騷體,為何成為千古名篇

但是大唐武后朝正在興盛時期,像陳子昂這樣的人才太多了,派別也太多了,他的抱負終究無法施展。一腔熱血,遭到拒絕,滿眼都是淚。他登上幽州臺,想起了古時燕昭王禮賢下士的故事,於是不平則鳴,發出吶喊。

從戰國以來,天地還是那個天地,人卻一茬換了一茬。

今天我們讀陳子昂的詩,為他積極進取的精神所感動。是啊,天地悠悠,人生匆忙,每個人要想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一鱗半爪,真不是那麼容易。

陳子昂的詩,兩句五言,兩句騷體,為何成為千古名篇

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有一種建安風骨,去嫵媚,存蒼勁,重在氣勢的抒發渲染。它所表達的懷才不遇和人生有限的情懷,富有感染力,引起無數人的共鳴,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