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逍遙遊”?北大教授解析啥是至人、真人、神人、聖人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一個世紀以來,研究《莊子》的學者絕大多數將“遊”與“自由”一詞進行連結,以現代漢語“自由”一詞來闡釋《莊子》“遊”的意涵和思想。實際上,現代漢語“自由”是英文“freedom”的翻譯,其中含有濃重的啟蒙運動的思想觀念色彩。“自由”概念的啟蒙思想色彩,與《莊子》“遊”的概念和思想,可謂風馬牛不相及,是對莊子思想的一種極大誤解。

名人專家分享活動,一向是天府書展的一大亮點。10月16日下午3點,一場名為“章啟群講《莊子》——什麼是逍遙遊”的分享會,在金牛區圖書館進行。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美學教研室主任章啟群教授擔任主講人,為成都的讀者朋友們帶來了一場關於莊子“逍遙遊”的文化盛宴。

什麼是“逍遙遊”?北大教授解析啥是至人、真人、神人、聖人

章教授首先對《莊子·逍遙遊》中的“遊”字做了詳細的辨析。“遊”是《莊子》中可與“道”、“氣”概念歸為一類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僅篇名就有“逍遙遊”、“知北遊”,而且“逍遙遊”更是作為《莊子》的開篇之作,足見“逍遙遊”對於《莊子》的重要性。

章啟群教授將《莊子》中出現的數十處“遊”字進行了詳細分析,得出《莊子》中的“遊”字,幾乎都與行氣修煉相關的結論。從《逍遙遊》篇即可知,列子只是“御風而行”,故不為逍遙。而真正的“逍遙”則是“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可見“遊”是行氣修煉達到高階階段的一種情狀。

接下來,章教授分別論證了《莊子》中至人、真人、神人、聖人之“遊”即是一種行氣的高妙境界,以及他們與修煉氣的功法的密切關係。

“至人”就是極致之人。與普通人比,至人是可望不可即者,關鍵在於“神氣”不同。“乘雲氣,騎日月,而遊乎四海之外”是至人的神功。這種神功與下文“遊逍遙之虛”名異而實同,實質上就是修煉氣的功法所達到的境界。

“真人”即獲得真道之人。道教中的神仙也被尊為“真人”,真人的神通也是“入水不濡,入火不熱”,還能夠“登假”而遊仙。從“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可以看出,真人無疑與修煉氣的功法相關。

《莊子》中所謂的“神人”與神仙一類義近,但不完全相同。神人“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可見神人也是在修煉氣的功法。其中“吸風飲露”就是呼吸吐納的同義語。而“乘雲氣,御飛龍”之“遊”,也證實了上文關於“遊”與修煉氣的功法相關的論斷。

《莊子》中出現了很多不同種類的“聖人”。由於《莊子》文字的複雜性,不對於所有這些“聖人”進行甄別,然後簡單歸類,是難以得出嚴肅、科學的結論的。根據《莊子》的基本思想,大致認為《莊子》所謂的“聖人”不同於儒家的聖人。聖人也“遊乎塵垢之外”。

章教授還道出了他所理解的“逍遙遊”的核心所在,即“無待”,“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為比喻“無待”狀況。至人、神人、聖人皆為無待而遊無窮者。“無己”“無功”“無名”可以理解為互文,即至人、神人、聖人其行為和結果皆無己、無功、無名。此處關鍵詞“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表明至人、神人、聖人皆有行氣吐納之法,“遊”則是這一功法的本質特徵。

最後,章教授對《莊子》的思想做了簡略的評述,他指出:莊子的思想來自於對鮮活的現實生活的反思,也旨在回答現實中最重大、最尖銳的問題。在當時醫學水平醫療手段極為低下的情況之下,人們如何進行防治疾病、保健養生,這其實是個非常重大的問題。因為這是一個關乎從最高統治者到最底層的百姓生命攸關的問題。

對這樣一個關係每個社會成員的國計民生重大問題,作為大哲學家的《莊子》自然要將自己的思考提交出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