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梁莊王墓發掘現場驚現一堵奇特牆,考古人員初步判斷是墓門券頂

上篇文章中我們講到,在湖北省鍾祥市長灘鎮大洪村,明代梁莊王墓的發掘現場,考古工作人員挖開墓道北端第三層填土後,發現緊貼著墓道北牆的位置,赫然出現一座東西分佈的磚砌牆,考古人員初步判斷,這可能是墓門的券頂。

然而,沒過多久,考古工作人員又在這堵牆的南面略低處,竟然發現另一堵一模一樣的磚砌牆,如此近的距離,為什麼會出現內外雙層牆的奇特結構呢?並且內牆的頂面比較平整,外牆以填土為基地,呈西高東低的特點,隨著挖掘的深入,這個謎底逐漸揭開。

明代梁莊王墓發掘現場驚現一堵奇特牆,考古人員初步判斷是墓門券頂

原來,在外牆的中部鑲嵌著兩塊長方形的墓誌碑,東邊的一座較高大,西邊的較矮小,原來這堵外牆是嵌碑牆。在以往的考古經驗中,很多大型古墓的墓誌碑都出現在墓室最裡面, 也就是在棺槨旁邊,用碑文的形式記錄了墓主的生平等資訊。

而梁莊王墓的墓誌碑文竟然在最外面的第一堵牆出現,這在以往的考古發掘中並不多見。這一重要發現,對梁莊王墓的年代和墓主資訊的研究具有重大意義。然而,取出墓誌碑,首先要拆除嵌碑牆,那麼嵌碑牆應該如何拆除,才能既不破壞墓誌碑,又不損傷整個墓室結構呢?

明代梁莊王墓發掘現場驚現一堵奇特牆,考古人員初步判斷是墓門券頂

最後,考古工作人員將嵌碑牆的每塊磚都編上編號,具體排序方法是沿著嵌碑牆,從西向東,從上向下給每塊磚編號,一共編了113個號。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文物磚牆,二來是以後不管就地重建,或是異地還原,都能最大程度保留文物原貌。

當嵌碑牆的磚塊被一塊塊小心取下,墓誌碑也更清晰地顯露出全貌。考古工作人員發現,每塊墓誌碑都是由兩塊石志扣合而成,再用兩道鐵箍加固。同樣,考古人員將兩塊墓誌碑整體拆下,以供接下來進一步研究。當整面外牆被逐一拆除後,內牆的牆面也一覽無餘,在距離地表四米深的地方,考古工作人員驚喜地發現了券拱!

明代梁莊王墓發掘現場驚現一堵奇特牆,考古人員初步判斷是墓門券頂

什麼是券拱呢?從漢代以來,磚室墓的墓門頂部,通常採用磚牆砌成半圓的拱形,這種半圓形的拱門通常也被稱為券門。券頂數量的多寡也與墓主身份的高低緊密相關,通常情況下,位低者用單層,位高者用多層。明代楚昭王墓的券頂有六層,而明代萬曆皇帝的定陵,地宮券頂就多達十層。

考古工作人員發現,梁莊王墓的券頂有六層,由此可以推測,明代梁莊王與明楚昭王墓的規格等級大致相同,應該屬於明代的親王級別。根據以往經驗,墓室的券頂出現後,下一步深入挖掘,就能看到封門牆,也就是墓門了。然而,勝利在望之時,發掘現場卻傳來一個壞訊息。下篇文章將繼續為您解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