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明的第一奠基石——遠古玉文化

玉文化從誕生到形成大約經歷了六千年,各地原始部落由獨立發展走上逐步聯合,創造了既是多元的又是趨向統一的遠古玉文化。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玉器是距今8200年的興隆窪文化墓葬出土的一對白玉玦,其工藝雖不能完全排除一定的原始性, 但已達到比較精工的水平。可視此玉玦並非最原始的玉器,故將玉器的源頭定於距今一萬年,遠古玉器的盛期及高點應在距今6000年——5000年的紅山文化與良渚文化時代。

華夏文明的第一奠基石——遠古玉文化

興隆窪文化 玉玦

紅山文化之前的諸原始文化部落玉器太多為玦、璜、珠、管等美身玉器。玉雕刻器、玉斧等生產工具有瀋陽新樂文化,廣鹿島吳村文化以及漢中龍崗寺仰韶文化等部落相當突出,可為“玉兵時代”作有力註腳。紅山文化部落的玉文化已經形成,如祭祀偶像(神物)——玉龍,代表等級地位(瑞)的勾雲紋器、獸首玦、環角圓孔器、玉馬蹄形器以及殮屍用的玉鱉等玉器。

華夏文明的第一奠基石——遠古玉文化

紅山文化 玉龍

玉材可能是就地採取,即醫無閭玉,或為珣玗琪。琢玉的工具為原始砣機,已完全具備玉文化的條件,同時又是北系玉器的代表。稍遲的東南良渚文化玉器,不論在社會功能、器型、工藝,還是在組合關係及其數量方面來說,均標誌其玉文化業已完善,在相當大的範圍內深刻地反應該部落的政治統治、巫神信仰、祭祀形式、人際尊單、玉殮葬習俗等社會生活的內涵。

華夏文明的第一奠基石——遠古玉文化

良渚文化 玉琮

幾乎可以這樣說,該部落的一切社會活動無不用玉來完成,甚至有關紡織的祭祀活動也要用玉捻錘來提高其品位和層次。玉在社會生活中的頭等位置是不言而喻的。玉器數量很多,需要大量主材,說明在良渚文化時期人們已經發現了祼露在地表上的重玉礦。

與良諸文化大體同時的安徽含山凌家灘原始遺址出土的玉人像、玉刻圖形長方片及玉龜背腹雙甲等都是極為重要的玉文化的鐵證,概含著相當深制的上層建築領域的河圖、洛書及八卦等哲理觀,其深刻的社會內容尚待發掘。

距今5000年前後,北南兩系玉器在射陽河以北、鄱陽湖以南以及嶺南曲江一帶發生接觸與碰撞,由共處(大汶口文化及良渚文化的玉串飾並存)至融合,出現了一種合二為一的以土著文化為載體的新型文化,這就是分佈於山東,中原四北地區的“龍山文化”型別諸地方的後期原始文化,如山東龍山文化、湖北石家河文化,陝北石峁,延安兩遺址以及甘肅天水齊家文化,在上述原始文化中玉器均佔有重要地位,或有少量的琮、璧或獸面玦,反應了北南兩系主文化的不同程度的影響。

從上述羅列的典型器物分析,足以說明我國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社會組織及文化活動的構架中不僅均離不開玉器,而且玉器佔有其重要位置,所以,我們有充分的證據表明:此長達六千年的玉文化經歷幾個階段的發展,不斷干預社會生活,並逐步廣泛化、深入化,終於成為文化主體,成為巫神媒介及華夏文明基礎的第一塊奠基石。

『 弘揚古玉文化?提高愛好者?鑑賞鑑定能力』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