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哲學家尚傑:時間的形狀

前沿|哲學家尚傑:時間的形狀

時間的形狀

文/尚傑

哲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博士生導師

前沿|哲學家尚傑:時間的形狀

Marcel Duchamp,Roue de bicyclette 1951

引言

“樹枝彎曲了,顯露出風的形狀”——這是一句詩,詩人從不解釋。這詩句同時可以轉化為一幅現代繪畫,它既不畫樹枝,也不畫風,它只畫抽象的形狀。形狀裡不僅有樹枝和風,還可以是任何別的東西,它們只與此刻觀賞者自己的心緒相似。這些抽象的形狀還可以流動起來,形狀突兀著形狀,拼接融為一體,綻放或者塗滿整個畫面,有不同的顏色,濃-淡-激烈-尖銳-溫馨之間,並不非得有平緩的過渡,還可以是咫尺天涯那種簡單粗暴的對接,製造劇烈的感官刺激,它們只是色彩本身,對應混亂的心情痕跡。這裡所謂“混亂”指思緒的任意性,就像樂音本身,只有節奏與旋律,不需要歌詞就像不需要畫出樹枝與風,樂音可以對應任何感情,就像形狀可以對應任何東西。

“樹枝彎曲了,顯露出風的形狀”——不僅詩人正在作詩,還類似畫家正在畫畫,作曲家正在作曲……我這裡強調“正在”,指的是一切都不可能從時間之中逃逸出來,一切都在形成過程中,人正在享受物質的沉醉(此刻心情是物質的,比如享受怦然心動、眼睛在享有色彩、耳朵在享受樂音)。一旦脫離這些物質因素,就彷彿處於真空之中,似乎沒有新鮮空氣的情況之下生命也能存活,這種離開生活世界的純粹意識,是人類的一種自欺,因為實際上它是不可能的。

前沿|哲學家尚傑:時間的形狀

梵高 Avenue of Poplars in Autumn, 1884

那麼,傳統哲學就是可疑的,因為它只思考概念本身,它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只是作為被思考物件的概念,然後定義時空的含義,這些含義只不過是語義而已,被限制在純粹意識領域。這種思考的態度非常枯燥,因為它沒有如上的物質沉醉,它太清醒,捨棄了暈暈乎乎的詩意。

為了有詩情畫意,就得像“樹枝彎曲了,顯露出風的形狀”那樣。於是,可以說時間是有形狀的,就像人臉上的皺紋,就是時間的形狀。我們盯著各種各樣的皺紋,而不考慮這些皺紋所組裝起來的臉究竟是否帥或者漂亮。於是,哲學走出了純粹意識領域,就像當代藝術家只考慮抽象形狀的藝術效果,而不管形狀是否像“樹枝”或者“風”。那麼就可以說,當代藝術畫面(不僅指美術作品,“畫面”是廣義上的)具有廣義上的詩意,它得使庸常的生活世界中的一切東西(人、物件、大自然、生活本身)飄起來,但這種陶醉是物質性的,它一定得有流動起來的形狀,隨著時間的流淌,創造種種莫名其妙的調調,它是心跡的物質呈現,也就是直接效果。

沙漠人:時間的形狀在無盡的空間

沙漠是死亡之域,這裡有生命的極限,危險而驚心動魄,這裡有著憂傷的沉醉,它誕生天真浪漫的詩情畫意。若是單獨一個人在沙漠中迷失方向,我覺得與其考慮必死無疑之事(每個人都得死,這個“沙漠人”的情形不過把這個事實尖銳化了),不如肆無忌憚地、放心大膽地做白日夢,此刻他把千頭萬緒、百感交集的心情濃縮一起。

沒有聲音,萬物死寂,除了他自己。他勇敢地往前走,朝哪個方向,已經無所謂了。沒有人盯著他看。沙漠上燥熱的風,連同捲起來的沙粒,抽到臉上,很疼。晝夜的溫差,白天熱得要命,乾脆裸體,赤裸裸無牽無掛,躺在沙丘上,任憑熱風爆日。沙丘凹下一小塊地方,那是身體的模樣。肉體的顏色,和沙拉一樣。

夜晚冷得瑟瑟發抖,為了獲得一點兒溫度,“沙漠人”目不轉睛地看天上的星星。

什麼都沒有,“沙漠人”得從如此惡劣的環境中,頑強地使自己獲得新生。

沒有路,無論自己怎麼走,都在創造自己生命的歷史,都在走自己的路,他怎麼走都行,再不會有人笑話他、批判他、笑不起他、甚至恨他。他是否曾經是善人或者惡人、君子或者小人,人世間這些“舉足輕重”的生活事實,此刻對於他來說,已經不再重要了。不會有“再”了,因為他很快就要死了。

前沿|哲學家尚傑:時間的形狀

John GerrardWestern Flag (Spindletop, Texas) 2017

已經沒有必要說話了,因為沒有傾聽者。

他得走路,不能停下來,無論多麼餓,多麼渴!

他前面沒有人的腳印,他後面留下了自己的腳印,但這些腳印只是暫時的,冒著體溫,很快腳印就被沙漠裡的風颳得模糊起來,被沙暴覆蓋了,再不會被看見,因為沒有人看,他走過的地方,不會再有人來。他和自己的腳印一樣,墜入無限的孤獨,無底深淵。

“沙漠人”受不了強烈的陽光紫外線,他在心裡製造詩意,把那些光線想象成藍色的,他的目光得超自然。

“沙漠人”的臉也改變了曾經在文明社會中原有的顏色,他的臉色成為沙粒、風、陽光混成的顏色,很浪漫,富有詩意。

天空藍藍的,美的嚇人,一絲雲彩都沒有,“沙漠人”好像是從沒有云彩的藍天中降生的,彷彿時間也已經沙漠化了,時鐘停擺了。時間對於沙漠人來說不再有任何意義,沙漠的形狀,就是時間的形狀。沙漠的顏色和藍天連線在遙遠的地平線,這個地平線之外的世界,此刻對於沙漠人來說,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沙漠人”在沙漠中是自由的,這裡是他殘酷的自由家園。想到自己會有別人無法享有的獨一無二的死亡方式,他的嘴角掛著勇敢的微笑。

沙漠裡沒有人,不適用人間的法律,所以,這裡是一個未被開墾的處女地,原始的裸露,這裡的“居民”是沙粒、還有風。

前沿|哲學家尚傑:時間的形狀

毛同強《地契》

“沙漠人”再不會聽到他人的聲音,這想法自帶恐怖,向他襲來,他與沙漠之外的世界的聯絡,永遠中斷了,從此之後,他唯一的希望,在於和自己相處得很好,與神秘而沒有文化的沙漠,相處得很好。

“沙漠人”用觸覺漸漸看見了沙粒的語言、風的語言,沉進去,把瞬間延長,他不再寂寞了,覺得自己漸漸生出原始自由的物質力量,風吹過他的面板,結實著他的肌肉,白色的肉體開始變紅,然後是古銅色的,健康的面板顏色。此刻,他沒覺得自己是在受罪,彷彿肉體充實得滿滿,他享受著物質的沉醉。他身體上所有感覺器官都獲得新生了,富有詩意地相互溝通,最為尖銳的旅行。

夜的沉默是深藍色的,到了晚上,沙漠人就成了藍人,白晝的面板黑紅,夜間的面板變藍了,那也是沙漠人心情的自然基調。

沙丘,近的遠的,各種各樣的形狀,流線形的、條紋狀的,顯露出風的形狀,偶爾會突然遇見一棵孤零零的樹,很神奇,它打破了死態的平庸,此刻應該配一曲我們聽不見的音樂,對應這棵孤獨之生命的寂靜之聲。

不再有時間存在的廣袤的沙漠裡卻有著時間的形狀,就像真正的思考出現在窒息思想的地方,一個莫須有的異域,它是一切在場之中的永不在場,它是沒有“此情此景”的此情此景,沒有聲音的樂音,沒有留下痕跡的古怪調調,沒有目光卻能看見一切的目光,彷彿大沙漠有它自己的五官四肢,某個具體沙丘的形狀,就是盯著沙漠人的一個眼神。沙漠人想著有自己不知道的眼睛在看著自己,頃刻之間不再感到孤單,他隨時隨地能被任何刺激鼓舞起來,一絲小小的心情波紋在疊疊層層的翻滾,能匯入沒有文化的沙漠所形成的海洋,燥熱燥熱的沒有鹹味,燥熱燥熱的鮮味,舒坦到尖銳。

地球上極少有人能享受到沙漠人那樣的舒坦,我很羨慕他,就使勁往自己的頭上劈頭蓋臉地澆涼水,儘量不眨眼睛。

新鮮刺激的靈感會從沙漠深處向我走來,我對此堅信不疑,為此我只有去吃苦受累的時刻,心裡才會感到甜,要享受自己的精疲力盡,就像沙漠人在沙漠裡聲嘶力竭地喊啊,他享受自己的一無所有。想到自己曾經和將要走的路不曾也不將會有人走,他心裡舒坦極了。他的世界和別人的不一樣,獨一無二的的東西真好!凡人害怕失去的東西,沙漠人都不怕,因為他已經沒有什麼東西能再失去了,除了死,但是他根本就不怕死,對於一個這樣的人,強大的沙漠也拿他沒有辦法,想到這裡,沙漠人的臉上有難以察覺的某一種微笑。

當代文明人願意成為沙漠人嗎?我覺得不妨冒險一試。不喚醒內心深處的渴望,不去呼吸那些呼吸不到的味道,目光那些目光不到的異域,就談不上真正的幸福。

沙漠人的身體返回了人類的原始狀態,他的五官四肢都具有說話的能力,這很神奇,有魔力,自帶詩意。當代文明人的生活是反詩歌的,其生活方式不具有任何詩意,具有諷刺意義的,使人哭笑不得的是,他們竟然湊在一起討論詩歌,而且互相吹捧。看到此等情景,沙漠人的臉上,有某一種冷笑。

組成詩歌的詞不是詞,而是物,比如是沙粒,關於這一點,當今的文明人是不知道的,他們的臉的顏色不健康,細皮嫩肉,白白的,不是那種古銅色的,沒有肌肉,我感到很傷心。

前沿|哲學家尚傑:時間的形狀

DAST Arteam Desert Breath

為了身心的健康,為了活得有詩意,應該去沙漠,享受無依無靠或者一無所有。我覺得這很值。我們周圍的生活世界,儘管到處喊著什麼文化創新,其實一點兒文化都沒有,我感到很傷心。

我夢中的顏色有天藍、古銅色……驚出一身冷汗的夢是一切夢中最好的,為了能做這樣的夢,睡覺前的舉動,應該不同尋常,比如先喝一杯極濃極苦的熱咖啡,然後服用一粒安眠藥,會在大腦神經中樞中製造混亂的化學反應,也就是說,讓其左右不是、指揮失靈,在興奮之中迷迷糊糊,就能在入睡後做一個驚出一身冷汗的夢,從這種夢中醒來的時刻不僅片刻的印象具有詩意,而且還有學術創新能力,比如某天早上我醒來時,恐龍似乎還在那裡——這揭示出時間是二維的?不懂?不懂拉倒。

感官世界

未曾聞過的芳香、未曾做出的行為,就說不出它們的名字。在不知道名字的情況下所做出的陳述,其中的名字都是假名,它們不是陳述而是描述,它們不是名字而是詩歌。

要暢快地懲罰自己的肉體,沉醉其中;要扔掉思想的優越感,那會使我們忘記自己的身體,連同自己的感官世界。

要去尋找和發現陌生。要勇敢,不要遏制自己的慾望。

關鍵不在於你看見了什麼,而在於你的目光,你是怎麼看你所看見的東西呢?

關鍵不在於佔有,而在於渴求。

前沿|哲學家尚傑:時間的形狀

Fred Sandback’s “Untitled (Sculptural Study, Six-Part Construction)”, c。 1977/2008

人要學會熱情奔放。紀德說,“人生在世,與其平平安安,不如大悲大慟”。

他不要休息,他要耗盡自己的精力,讓自己飽受折磨,盡情表達內心的期望,最後絕望地死去。

他對憂傷、煩惱、痛苦,抱有好感,因為這些情緒都是愛的組成因素,而他最為害怕的,是失去愛的能力。

他把激情和宗教感聯絡起來思考,而我之前一直以為宗教不過是某種教條。由此看來,與紀德相比,我缺少某種熱情的轉化變形能力:要去點燃莫須有的興趣,要從星星點點,來自四面八方的東西之中,獲得鼓舞,要看一個孤獨的靈魂只依靠自身的力量,到底能走多遠!

紀德說自己不要寫什麼思想,而只寫個人的激情。在他的筆下,“憂傷無非是低落的熱情”,因此他享受憂傷,幾十年之後,18歲的法國女中學生薩剛寫出轟動文壇的小說《你好,憂愁》——這個浪漫傳統不是個人的,尼采這個“德國的法國人”(也許還有叔本華)曾經羨慕地寫道:法國人極善於把自己民族的悲劇,變形為精神創造的動力。換句話說尼采的意思:浪漫並不是溫馨,而是一場思想感情的冒險與決絕。

要比熱還熱,要從最冷的東西之中看出熱——這就是浪漫。

丘吉爾說過,“健康的秘訣,就是抽菸喝酒不鍛鍊”——這話說得很浪漫。

可見,所謂浪漫,並不是“對的”,浪漫只是熱情的高難動作,它當然要細膩,細膩的程度,決定了動作的難度。

羅斯福在二戰時對美國人說:“我們所唯一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這話說得很浪漫,而且它同時又是正確的。由此可見,浪漫並不排斥“對的”。

每個人身上原本都具有浪漫的因素,只是在很多時候不自知而已。我覺得,啟發人們原本就有的浪漫感情,比思想啟蒙更加重要,因為私人生活高於公共生活,而公共生活的制度和習俗若是干擾甚至破壞私人生活的幸福,這種情形是不道德的。

空喊熱情,熱情維持不了多久,問題在於要有繼續燃燒的原料,也就是感到新奇的能力。為了具有這樣的能力,首先不要回避不可能性,因為只有看起來是“不可能”的事情,才形成一個真問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所謂“問題”,都是假問題。

我絕不提倡酗酒,但為了獲得幸福,一個人得有獲得醉意的能力,要把自己搞得很餓。因為餓與醉有關,你吃了東西如無醉意,那就表明你還不怎麼餓。

前沿|哲學家尚傑:時間的形狀

Concetto spaziale, Attese

signed, titled and inscribed ‘l。 Fontana Concetto Spaziale ATTESE 1 1964

這樣的情形不僅是浪漫的,而且具有創造性:在你按部就班地做事情時,會猝然出現另一種快樂,一定要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因為真正的幸福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換句話說,我們的思想感情,得像一個乞丐那樣勇敢,膽怯就什麼都得不到。

要享受自己的感官世界,我覺得在不遠的將來,藝術將成為“第一哲學”。

導師簡介

前沿|哲學家尚傑:時間的形狀

尚傑

SHANG JIE

瀋陽人。1994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獲學位哲學博士。1999年巴黎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訪問學者。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理事長。主要研究方向:現象學、法國哲學、後現代哲學。代表著作《歸隱之路——20世紀法國哲學的蹤跡》、《影象暨影像哲學研究》等

《前沿:藝術與哲學》課題節選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