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水患為何不絕?宋朝的水利工程師為何能在黃河水患中保持生存?

黃河水患為何不絕?宋朝的水利工程師為何能在黃河水患中保持生存?

黃河水患為何不絕

首先,黃河的正道因各種不相干的原因而被犧牲。宋時黃河之道有北流東流之分。自河南省的濮陽、河北省的大名入山東省的冠縣、館陶到河北省的清河,再入山東省的武城、德縣至河北省的吳橋、天津諸地入海,謂之北流。導水東行者,即自河北省的清豐、朝城、清平、樂陵等縣到無棣境內入海,謂之東流。本來北流是黃河古道,水流暢順,且海口廣深,但宋人恐契丹借北流為橋樑,守以州郡而使中國全失險阻,故紹聖諸大臣力主東流。至宋紹熙五年(金明昌五年)黃河在陽武決口,灌封丘而東流。此時黃河分兩派,北派由北清河入海,南派由南清河入淮。金為自利,不欲使黃河北流,遂距北流的黃河古道更遠。

黃河水患為何不絕?宋朝的水利工程師為何能在黃河水患中保持生存?

元明兩代

到元明兩代,為利用黃河之水濟運河,更不願黃河北流。元末黃河之道向北遷徙,而明人懼運河干涸,遂以人力阻塞北流。一直到清朝,均以人力控制黃河之流向。黃河不能按其自然趨勢以定流向,遂經常有潰決發生。考證史實,明代時大河北決者有14次,南決者5次。清順治康熙以來,黃河北決者19次,南決者11次。如從夏商周三代算起,黃河北流比南流時間為長。前者凡3600多年,南流僅500多年。直到咸豐時,黃河在銅瓦廂決口,河道才再北流。常有因兵戰而使黃河改道者。如宋高宗建炎二年,杜充決黃河自泗入淮,目的為阻金兵;又如明末流寇掘堤灌開封;清順治初,黃河之河南荊隆口被決。因兵爭而河道常被毀壞,黃河安得不屢遭水患。

黃河水患為何不絕?宋朝的水利工程師為何能在黃河水患中保持生存?

周定王之後

其次是周定王之後,溝洫不修,遂造成日益嚴重的黃河水患。黃河水患的兩大成因,在於河汛時期水量突然暴漲,以及水中挾帶泥沙量太多。上兩者,主要是中游山西、陝西、河南諸省支流所促成。

至於開浚運河,目的在為漕運。但對於北方原來水利,卻有損無益。隋煬帝開汴渠,溝通了黃河、淮河與長江,促進南北水運連貫之利。但正如宋代丁謂所分析,煬帝將幸江都,遂分黃河之流,左右築堤300多里,因此造成散漫無所之水患,使陝西、河南一帶,盡成泥漿卑溼之地。

黃河水患為何不絕?宋朝的水利工程師為何能在黃河水患中保持生存?

元明以來

自元明以來,築堤建壩,國庫耗資巨大,但仍不勝其淤塞潰決,雖然用盡人力財力,但水患仍烈。而且為了顧全運河的水量,強逼黃河南流,使與淮水合流,不但河患頻仍,淮水亦釀成大害。

由於政治之腐敗,河工之黑暗,致使黃河、淮河、運河造成肆虐氾濫,河南、山東、江蘇、安徽四省人民,每歲擲無量巨金以作三河之防禦,屢防屢泛,使無產民力之消耗犧牲,難以計數。

黃河水患為何不絕?宋朝的水利工程師為何能在黃河水患中保持生存?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