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冷冰冰的水泥也可以玩出溫暖人心的大藝術

(利川通聯記者張紫微周章龍)搭建鋼筋結構,塑造形態,翻制外模,加固,鑄型,雕琢……記者走進利川“築景藝術”,只見一位中年男人在他的露天工作室專心致志地雕刻作業,時間彷彿靜止。

利川:冷冰冰的水泥也可以玩出溫暖人心的大藝術

正在雕刻作業的人叫馮銀松,是一名水泥雕塑師,他1977年生於文鬥鎮火石埡村,從小家庭貧苦,並沒有受到藝術文化的薰陶和教育,卻踏入藝術行業,並開始了孜孜以求的一生。

“在我二十三歲之前,並沒有‘夢想’這個概念,人生所求無非是填飽肚子、賺錢養家”。馮銀松笑著說。

1998年,21歲的馮銀松懷揣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隻身前往福建泉州務工。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電子廠上班,工資每月三四百,日子倒也過得安逸。有一次下班後,他路過一根電線杆,上面貼著“招收水泥雕塑學徒”的廣告。水泥還可以做雕塑?從未聽說過,他產生了興趣,便撥打聯絡電話瞭解詳情。

“我是個地道的農村娃,從小就和水泥打交道,為什麼沒有這個自信,相信自己在這方面可以做到最好?”他不斷地反問自己。他想起了家鄉的那些匠人,木工、泥工、漆工、鐵匠……他們的技藝讓他發自內心地讚歎。他堅定了決心,也要學一門獨特的技藝,並且不斷地提高,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到最好。

利川:冷冰冰的水泥也可以玩出溫暖人心的大藝術

2000年初,他進入培訓班學精雕泥塑。兩個月後,因在同期學徒中表現優秀,師傅每個月給他發三百塊工資,他的學習進度和領悟能力,在培訓班中很少見。

從培訓班畢業後,他一邊打著零工,一邊騎著一輛二十塊錢買來的腳踏車穿梭在泉州大街小巷,到處找尋“水泥雕塑招工”的廣告。整整一年半,他才找到合適的工作,彼時的他,身上只剩八角錢,其間辛酸,只有他自己才能體會。

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工作,他便安心地潛心琢磨技藝,不斷地追求精進和創新,就這樣過了十年。十年間,他的收入從每月三百漲到了五千,他的作品也遍佈全國各地。

“就是這十年,就是在這琢磨的過程中,我的內心開始有了‘夢’,我的技藝讓我成了地地道道的工匠,而不是一個‘打工人’,工匠最為可貴之處就在於其對質量和技藝的永不妥協,我要創造好的作品,我要它成為經典!”馮銀松說。

本以為日子就這樣過了,他可以毫無顧念地逐夢,一件改變他人生軌跡的事出現了。2009年,馮銀松休假回家,他發現,無論自己怎麼和上小學的女兒親近,女兒就是不理他,他知道,這就是常年不回家的結果。

利川:冷冰冰的水泥也可以玩出溫暖人心的大藝術

“多年來,我只顧自己有夢,卻讓家人缺少陪伴,特別是孩子,孩子沒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我再成功有什麼用?”馮銀松立馬辭掉了工作,回到家鄉利川。

回到利川后,馮銀松的生活以照顧孩子為主,同時靠間歇性外出務工、跑客運賺點家用。但他從來沒有放棄做水泥雕塑,家裡的衛生間、盆栽、桌椅、園景、牆壁都是自己搗鼓的,極具藝術氣息。他還將利川的肉連響、燈歌等獨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應用到自己的雕塑中。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靈動飄逸的舞姿在他的手中微妙微翹。

好不容易學得一門手藝,荒廢了可惜!2017年,他下決心創辦利川市築景園林有限公司,繼續堅守自己熱愛的行業。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他的公司雖小,卻也不斷地接到各種業務,作品遍佈紹興、徐州、滕州、南昌、張家界、宣恩、建始、巴東等地,在利川玉龍洞、池谷小鎮、紅椿、麗森度假村,也能看到他的作品。

“作品力求高品質,首先必須過自己這關,糊弄不懂的老闆很容易,卻對不起自己”他常常對自己說。這個從深山走出來的雕塑人,憨厚朴實,用20多年的時間做一件事,並在泥塑行業有了自己的認知和理解。

“現在,我國‘三農’工作轉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階段,夢想的舞臺實在太大了,希望自己可以在鄉村振興中奉獻自己的力量,把專業的事做成產業,為美麗鄉村建設增光添彩”,對於眼前的夢想,他如是說。

“若有一二作品能存留世間數載,就是我此生最大的夢想”,他笑著補充到。

生於大山的人,每一點成長背後都是別人看不見的揮汗如雨,每一份收穫都因為三更燈火五更雞的辛勤,或許這不勵志,也不雞湯,這就是生活。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