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丨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節氣丨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冬至大如年 · 人間小團圓

“冬至一陽生”,

古人認為,冬至時節天地陽氣日漸興盛,

意味著下一個時間迴圈的開始,乃大吉之日。

在古人心中,冬至的地位不亞於新年,

自古就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在古代,每到冬至便有許多講究的“儀式”,

也正因有了這些“儀式”,

讓漫長的歲月有了分界線,

使這一天與其他日子有所不同。

往些時候,冬至到,

遊子們便會跋山涉水往家裡趕,

只為家人能一起圍坐爐邊,

久別重逢,縱有種種煩悶,

都化作對生活、對生命的洞然。

冬至讓你發現:

用心對待年節的每一處小細節,

是中國最傳統的節日味兒。

冬至,又稱“冬節”,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在古代,冬至可是個熱鬧的節日,其節日習俗傳承已近三千年。冬至在周代是新年元旦,而清宮中最重要的三個節日,分別是冬至、春節、萬壽節(皇帝誕辰之日)。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很有哲學思考,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這一天,在九州大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一些地方的人們還有“守夜”的傳統,要比平時睡覺遲些,聽著窗外北風呼嘯,一家人圍爐夜話,其樂融融。因為,從冬至起,就開始數九寒天,只待過了小寒、大寒兩個節氣,二十四節氣就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我國古代對冬至這個節氣是十分重視的,不僅被當作一個較大的節日對待,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周禮》記載:“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祭祀祈福,其目的是祈求消除瘟疫,減少荒年飢餓。《漢書》記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冬至乃陰陽二氣自然轉化的關鍵節點,當鼓瑟吹笙,以示慶賀。唐宋時期,冬至與歲首並重,《東京夢華錄》記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官府放假,祭天祀祖,親朋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好像今天的春節一般。

說起我國傳統節日,總有美食相伴,冬至也不例外。北方有吃餃子、餛飩的風俗,南方則有吃米團、長線面的習慣,從全國範圍來看,餃子是冬至餐桌的“頭號主角”。

常聽老人們講:“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關於餃子,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話說東漢時期,醫聖張仲景從長沙返還南陽途中,正趕上寒風刺骨的冬天,他看到很多無家可歸的人,面黃肌瘦,衣不遮體,耳朵都凍爛了,心中十分難受。張仲景經過反覆琢磨,終於研製了一個可以禦寒的食療方子,起名為“祛寒嬌耳湯”。他將大鍋支起,將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藥物,用麵皮包成耳朵模樣,大火沸水煮熟,為窮人開始舍藥治病,人們吃了“嬌耳”,感到渾身發暖,再也沒人把耳朵凍傷了。就這樣,“嬌耳”慢慢流傳開來,演變成了廣受中國人民喜愛的食物——餃子。據傳,張仲景是冬至那天去世的,所以,每到冬至,家家戶戶都會包餃子,從文化內涵上看,原來是不忘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

冬至是一年當中很寒冷的時節,但若去品讀古人關於冬至的詩詞,卻發現一種不約而同的溫暖。詩聖杜甫漂泊在夔州時,閒來無事,喚兒飲酒,寫下“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的句子,雖然此時還冷風刺骨,但凍不翻詩人飛出的想象,“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隨著天氣的好轉,希望家與國都能有新的氣象。某一年冬至夜裡,同樣在異鄉的白居易抱膝燈前,惟有孤影伴身,他很是想家,但他偏不說,只是淡淡一句,“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這樣翻出一層,更顯深沉感人。王安石寫冬至,不改政治家本色,“都城開博路,佳節一陽生。喜見兒童色,歡傳市井聲。”看到百姓安居樂業,這才是真正的良辰美景。

詩人筆端的冬至,每一個字都在呼吸新鮮空氣,是細膩又敏感的。晚唐詩人韓偓詩中有這樣四句,“四野便應枯草綠,九重先覺凍雲開。陰冰莫向河源塞,陽氣今從地底回。”一個“綠”字,一個“開”字,彷彿替天地舒展了眉眼,陽氣潛萌,一切都在為萬物復甦做著鋪墊。明代詩人張煒心中的冬至,更顯玄思,“陰逢剝處自陽復,否到極時須泰來。霜剪草茸寒欲斷,日烘梅粉暖全開。”一個“剪”字,一個“烘”字,讓人覺得晴光普照,花色分明,美好的日子值得期待。

節氣丨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冬至 · 諸多感悟

數九寒天,安人間事

過了冬至,就是數九。民諺講: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冬至之後,歷經九九八十一天,寒風遠去,春臨大地。在這兩個多月裡,天寒地坼,萬物休憩。

《禮記》裡講:“土事毋作,慎勿發蓋,毋室屋及起大眾,以固而閉”。在古代,冬至這天,官衙閉門,商鋪歇業,家家戶戶都在休息。人們在這一天放下工作,和親朋好友一起聚聚,喝茶閒聊。

冬至的物候之一是“蚯蚓結”,就是蚯蚓此時在地下安安穩穩地蟄伏過冬。

老子講“萬物負陰而抱陽”,天地萬物都是秉持陽氣而生,在陰氣較重的冬季,最應該注意藏養,所以此刻要安身靜心,不要折騰,莫要勞心費神。

遠方的遊子,暫停下拼搏的腳步,回家看看家人,一家人圍在餐桌旁邊,吃頓餃子、湯圓,聊聊家常,就是人間最幸福的事。

一陽來複,見天地心

古人說:冬至一陽始。這一時節陰氣到了極致,開始衰弱,陽氣開始出現。

冬至其他物候:“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麋鹿的角屬陰,此時感受到陽氣生髮出來所以開始脫落。岩層深處的泉水,感受到陽氣復歸,也開始湧動,並有溫熱的感覺。

人的身體也響應天地,開始有陽氣萌生,陽氣是人體健康的根本,所以飲食當以進補為主,溫養體內的陽氣。牛肉、雞湯、紅棗、山藥,都是不錯的選擇。既可以養血補血,還能調理脾胃,補虛益氣。

《周易》裡講“剝極必復,復則見天地心”。剝極必復,意思是剝盡陽能的時候,陽氣一定復歸;所謂見天地心,就是見太陽,重新感受到新生和希望。

吃了冬至面,一日長一線。過了這天之後,太陽直射點北移,白晝時間一日長過一日。雖然因為地面積溫的緣故,氣溫依然在下降,但是春天已近在眼前了。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在古代農業社會里,太陽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在入冬之後,白天時間越來越短,黑夜越來越漫長,日子一天比一天難熬。糧食、取暖、健康都受到很大的考驗。而一過冬至,白晝的時間又開始延長,寒冬即將過去,人們看到了春天的希望。

一陽生百福,陽氣鼓動起天地間的生機,就好像人體裡心火開始溫暖脾土,也好像春天來臨可以播種萬物,大地開始復甦。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身處絕境不要失望,因為那正是希望的開始。春夏秋冬,輪轉不息;陰陽變幻,福禍相生。順境要懂得居安思危,謙遜低調,務必戒驕戒躁。逆境也不必灰心喪氣,昂揚向上,必然峰迴路轉。

樂極生悲,否極泰來,天道如此,人生亦然。認清了這一點,不妨笑對人生,保持一份平和與淡然。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是一種通達的智慧,也是一種難得的心境。

節氣丨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冬至,一年中十分重要的日子。

但這“重要”的來源是哪裡?是基因裡對節日的守候?是冬來了,春不遠?還是每個人心裡小小的期盼?對於遊子,唯有習俗方可緩解思念對於父母,唯有升起一縷炊煙,

煮沸一壺水,靜待故人歸。

冬至大如年,

今日冬至,大吉之日,

祝大家冬安,美滿團圓。

◎本文圖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