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醴陵生產的“聯合國用瓷”大放異彩

50年前醴陵瓷曾走進聯合國

“聯合國

瓷”再現醴陵釉下五彩輝煌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瀚潞 攝影記者 周林熙

點點紅梅吐豔,翠竹青青玉立,朵朵紅菊傲霜,美人蕉亭亭綽約……溫潤如玉的瓷器上,釉下五彩花紋清雅淡泊。

10月25日,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週年之際,長沙紅色文物收藏家羅玉其,小心翼翼地為記者展示50年前由醴陵生產的“聯合國用瓷”。器物底部,富有年代氣息的款識上,一隻藍色的蝴蝶翩翩飛舞,“中國醴陵”“MADE IN CHINA”等字跡似乎無聲講述著這套瓷器的故事。

放異彩

,50年前醴陵瓷曾走進聯合國

50年前的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現場沸騰了!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透過第2758號決議,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人們鼓掌、歡呼,甚至跳起了舞,慶祝這個令人激動的時刻!

不久之後,遠在湖南的醴陵群力瓷廠,“擔負了生產聯合國用瓷的任務”。傳承千年的窯火,聲聲轟鳴的機器,工人們又一次次淬鍊泥與水,為醴陵瓷器登上國際舞臺而熱火朝天。

△梅竹畫面友誼器型釉下彩茶具(受訪者供圖)

“1971年,醴陵群力瓷廠生產的‘聯合國用瓷’共兩種器型,分別為友誼型、玉蘭型;畫面則為五種,即紅梅竹、紅菊、藍芙蓉、藍芍藥、美人蕉。”羅玉其透過翻閱《醴陵陶瓷志》《群力瓷廠志》《中國陶瓷史》等文獻資料有此發現。

據《群力瓷廠志》載,“當年,職工們精心製作的梅竹畫面友誼器型的釉下彩茶具進入聯合國大廈。”細細端詳梅竹畫面的釉下彩茶具,每套中含15只器物。青竹玉立,紅梅吐豔,象徵著中華民族的民族氣節與勝利英姿。器型富有西方流線形美感,挺秀端麗,象徵著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情誼。

△透過燈光,梅竹畫面友誼器型釉下彩茶具溫潤如玉

“瓷器還特別考慮了聯合國和各成員國的生活習慣,特別設計了茶具和咖啡具款。”羅玉其為記者展示了兩種用具缸蓋上的不同設計。

“這些瓷器曾分三批送往聯合國,受到時任秘書長吳丹的高度讚揚。”《醴陵陶瓷志》上如此記載。

長沙窯研究學者、瓷器收藏家羅平章告訴記者,“‘聯合國用瓷’採用釉下五彩分水技法,花紋由人工繪製。製作這樣的國家用瓷,從原料獲取、圖案器型設計,到製作生產,每一個流程、步驟幾乎是頂尖的力量參與,幾乎代表了當時中國陶瓷的最高品質。”

醴陵釉下彩瓷“以更新的姿態再一次在美國展現在世界各國的代表面前,使中華陶瓷在國際舞臺重放異彩。”《群力瓷廠志》如此表述。

生機勃發,醴陵千年瓷業薪火相傳

醴陵釉下五彩瓷進入國際舞臺,展現異彩,這並不是第一次。早在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醴陵釉下五彩瓷榮獲金牌獎,被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名揚中外。

然而,在戰火紛亂中,醴陵瓷業幾近停滯,傳承至唐代長沙銅官窯的釉下彩技藝也幾近失傳。

新中國成立後,醴陵瓷業恢復生機,中國現代釉下五彩瓷技藝重新復活,釉下彩瓷枯木逢春。據《群力瓷廠志》記載,1958年,醴陵群力瓷廠的前身“醴陵藝術瓷廠”成立,成為湖南唯一生產釉下彩瓷的專業工廠。

△“聯合國用瓷”器物底部富有年代氣息的款識

從“群力瓷廠大事記”中,可以感受當時醴陵陶瓷的蓬勃發展。“1958年末,群力瓷廠完成釉下彩瓷17。53萬件。”“1959年,群力瓷廠承擔了軍事博物館、民族文化宮、工人體育館和人民大會堂湖南廳休息室訂購的國家用瓷的生產任務。”“1965年,釉下彩瓷開始大批量出口,全年完成產量48。36萬件。”

如今亮相的五種畫面、兩種器型的“聯合國用瓷”,令人直觀地欣賞到醴陵釉下五彩的輝煌,彷彿引人回到那個充滿火熱與激情的年代,感受當時工人們生產聯合國用瓷、展現醴陵瓷文化時的歡欣鼓舞。

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以來的這50年裡,國家和平發展,醴陵瓷業的生態也愈發多元。今年9月完成改造升級的醴陵陶瓷博物館,繼續積澱著千年的陶瓷文化。醴陵五彩陶瓷特色小鎮的“陶瓷+文化”等模式,為千年瓷都持續賦能。熱鬧的湖南(醴陵)國際陶瓷產業博覽會,每屆吸引全球企業的目光。

△羅玉其與梅竹畫面友誼器型釉下彩茶具

“我想把這套象徵著友誼的瓷器捐贈給國家,讓大家看到醴陵千年瓷文化的魅力,更感受到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成就的智慧和力量。”羅玉其舉起這承載了50年歲月的“聯合國用瓷”,自豪而驕傲地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