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到底出彩在什麼地方,為何能夠千古流傳?

《醉翁亭記》是宋代歐陽修創作的一篇經典散文,這篇文章一經問世,立即就在北宋文壇造成了轟動。

然而,歐陽修的學生蘇軾卻評價這篇文章說:“其辭玩易,蓋戲雲耳,又不以為奇特也。”

蘇軾的意思是,這篇文章只是遊戲之作,況且內容並沒有什麼獨特的地方,不值得這麼誇讚。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到底出彩在什麼地方,為何能夠千古流傳?

與蘇軾持相同看法的人,還有王安石。

後者認為,王元之的《竹樓記》,就明顯強於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不過這篇《醉翁亭記》到了元明時期,卻忽然得到了“平反”。

再到清朝時期,這篇《醉翁亭記》就已經被尊為古代遊記中的“絕品”了。想要知道歐陽修這篇散文為什麼會成為“千古名篇”,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從歷代文學評論家的說法中找尋原因。

一、《醉翁亭記》“壞”在哪裡?

其實歐陽修這篇《醉翁亭記》問世之初,就已經在它的體裁到底是“記”還是“賦”的問題上,引發了一場持續多年的爭論。

古代的“記”,本來是以記事為主,但是在歐陽修的這篇文章中,卻有很大篇幅的議論,同時在多處地方又有“賦”的專屬用詞。

所以當時有不少的人都認為,它就是一篇“賦”。因此北宋詩人陳師道認為:歐陽修是故意仿杜牧的《阿房宮賦》,寫了一篇“遊戲”的文章。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到底出彩在什麼地方,為何能夠千古流傳?

因為古代人論文,先論體制,再論工拙,體不正則文不論。於是《醉翁亭記》在兩宋文學評論家的眼裡,就失去了得到佳評的資格。

歐陽修這篇文章問世以後,黃庭堅比較喜歡,於是馬上就“跟風”,然後寫了一首“隱括詞”《瑞鶴仙·環滁皆山也》。把《醉翁亭記》的全文進行精簡,弄進了這首詞裡。

後來,

黃庭堅在《書王元之竹樓記後》裡面曾經提到

王安石說《竹樓記》寫得比《醉翁亭記》好

。有人認為,王安石沒有說過這種話,黃庭堅卻認為他說過。

因為王安石是一個比較古板的人,他評論文章“常先體制而後文字工拙”。他一看,歐陽修的這篇《醉翁亭記》

,到底是“記”還是“賦”都搞不清楚,那肯定是寫得拙劣了。

除了“記”、“賦”不分的問題以外,

《醉翁亭記》還有一個明顯的問題就是,全文連續使用了二十個“也”字,有的人覺得這一點比較刻意、造作。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到底出彩在什麼地方,為何能夠千古流傳?

不過,也有人反對了這種說法。比如宋末的葉寘在《愛日齋叢鈔》提到,有一個姓洪的鐵桿歐陽修粉絲表示:

《醉翁亭記》有二十一個“也”,蘇軾寫的《酒經》裡面也有十六個“也”。

為什麼人人都記得《醉翁亭記》,卻鮮少有人記得蘇軾的《酒經》呢?蘇軾《酒經》比歐陽修少了“五”個“也”,“造作”程度應該是略低於後者。

然而,歐陽修在文章中用到“也”字時,對押韻、節奏把握得更好。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之間產生了激昂情緒,“妙殊非世間筆墨所能形容”。

但是由於蘇軾在兩宋文壇的巨大影響力,《醉翁亭記》一直都沒有得到很高的評價。不過這種情況到了元、明時期,卻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二、《醉翁亭記》好在何處?

在正式進入元代以前,文壇對《醉翁亭記》的評價已經開始發生細小的轉變了。

宋末的陳鵠在《西塘集耆舊續聞》中認為,《醉翁亭記》在文章的體制上,具有“前所未有的獨創性”。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到底出彩在什麼地方,為何能夠千古流傳?

金朝的文評家王若虛也認為:

前人對這篇文章多“譏病”,主要是因為它的風格滑稽。但是這並不妨礙它成為一篇佳作,

那麼這篇文章好在哪裡呢?

第一,它是歐陽修發自肺腑之作,是流麗自然之典範。

《竹樓記》固然是一篇非常得體的記敘文,但是《醉翁亭記》,卻打破了固有的文體界限,在文章體制上有“創新”。

文章的創作,歷來重視情緒表達。所謂“情為文之經”,因情而造文是中國美學的要求。在抒情方面,《醉翁亭記》還是要略強於《竹樓記》的。

第二,這篇文章乃是歐陽修“自我為法”的作品,他開創了一種新的文章體制。

北宋的陳師道在《後山詩話》裡面提到:“退之到記,記其事爾;今之記乃論也。”

韓愈以前在寫記的時候,只是寫記事的文章,到了陳師道所在的那個時代,大家寫“記”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發表議論了。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到底出彩在什麼地方,為何能夠千古流傳?

那麼,這種轉變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少遊謂《醉翁亭記》,亦用賦體!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從《醉翁亭記》開始,記事文章的裡面,不但有了議論,還有“賦”的表達手法。

這就是“自我違法”,一種天才的創新。這是《醉翁亭記》的優點,而不是缺點。所以《醉翁亭記》的創新性,是其他文章無法比擬的。

第三,這篇文章並不是遊戲之作,而是歐陽就匠心獨運的作品。

因為這篇文章寫得看起來比較隨意,比較彰顯個性,所以提倡“靈性”學說的明代的文人,非常推崇它。

第四,這篇“亂中有序”,思想立意很高。

歐陽修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剛剛被貶了官,可是他反而把自己放逐,當成是一種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

同時,在這篇文章裡面,還體現出了歐陽修“與民同樂”的思想。“醉翁之意不在酒”這一句,尤其耐人尋味。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到底出彩在什麼地方,為何能夠千古流傳?

換句話說,

元明清三代的文人皆認為:《醉翁亭記》文章兼具抒情性、獨創性和思想性。

對於“記”、“賦”之爭,近代的學者吳小如認為

:它既不是“記”也不是“賦”,而是一首散文詩。

結語

宋代文人看上去比較嚴肅,他們雖然偶爾也會寫一些滑稽的文章,如蘇軾就寫過很多滑稽的詩詞,但是在他們的心底,始終認為堅守“文以載道”的準則。

所以對於那些“不嚴肅”的文章,他們都不會給予很高的評價。但是到了元明時期,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文以載道”的思想動搖了。特別是在明代以後,大家更喜歡張揚“靈性”的作品。

文學創作屬於藝術範疇,因此評價一篇文章的好壞,首先還是要看它寫得到底有沒有真情實感。其次要看它是否有獨特之處,

這種獨特既指敘事藝術的獨創,又指思想上的獨到。

《醉翁亭記》在抒情方面,是相當成功的。但是文章裡面“與民同樂”的思想,並不是歐陽修獨有的。因此蘇軾錯誤地認為,這篇文章“又不以為奇特也”。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到底出彩在什麼地方,為何能夠千古流傳?

而且宋代的文人有一個很大的毛病,那就是在創作詩詞文章的時候,往往理性大過感性,因此宋詩讀來,遠不如唐詩那麼感人,就是因為宋代文人愛在詩中“講道理”。

《醉翁亭記》這篇文章的“獨創性”,恰恰就體現在它被宋人“譏病”的體制不清晰上。

因為這篇“遊記”,讓人從中讀出了“詩”與“賦”的感覺。

頂部